裁员
2001年。新千年的到来并没有给疲软的全球经济带来转机。即使是在最有活力的IT领域,仍然逃不脱寒冬的命运。各大企业纷纷调低财务指标。在调低指标的同时,大举裁员也是降低公司开支的一个屡试不爽的“绝招”。
新年伊始,各大通信巨头纷纷发表裁员计划,其中,裁员计划规模最大的当属美国摩托罗拉公司。该公司将裁员25000名,相当于2000年12月底其全体职员的15.3%。这主要因为,2001年以来市场增长率明显减少。英特尔公司也在3月份宣布,将在今后9个月中裁掉5000名员工,相当于公司员工总数的6%。据报载,此消息一出,原本受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影响心理就已经相当脆弱的投资者再一次受到打击,导致纽约股市9日全面大幅下跌。
英特尔宣布裁员计划不久,瑞典爱立信就在4月下旬宣布了裁减1万名正式职员和派遣职员的裁员计划。
在整个2001年度,各大公司的裁员计划轮番登场,诺基亚、北方电讯、西门子、朗讯、阿尔卡特、富士通等国际巨头无一幸免。不仅是国际巨头,在中国,联想、中华网等也纷纷宣布裁员。根据最新的数据,摩托罗拉2001年已经裁员近4万人,阿尔卡特裁员人数也超过了3万人。裁员之风已经席卷全球,并且成为2001年的主流词汇。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全球高科技产业已经陷入困顿局面,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脱。在制定下一财年的计划时,很多公司都调低了2002年的财务预期,大规模的裁员计划可能仍在酝酿中。
并购
在一个企业中,宣布裁员是降低成本的一个冷酷却又有效的手段。而在企业之间,为了更好地蓄积力量、挺过严冬,很多企业选择合并这一方式,以便进一步将企业间成本降低为企业内成本,形成规模优势。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前一阶段闹得沸沸扬扬的惠普和康柏合并的案例。
早在1999年,出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以及惠普的长远的发展战略的考虑,惠普公司当时评估了许多战略选择和潜在的购并候选人,其中就有对手康柏公司。作为全球PC生产商翘楚的康柏,由于个人电脑市场的价格竞争趋于白热化,三年来一直在裁员并进行重组,但仍处于亏损状态。因此,两家公司的管理人员希望通过合并消除其市场营销、广告宣传和技术支持中的重复性成本,同时尽可能保持公司的大部分收入水平。2001年9月3日,两家公司宣布合并计划,并预计将节省25亿美元的经营成本。分析人士指出,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电脑和外设制造商的合并交易所产生的新巨人——保留惠普名义的新公司,将成为大多数世界顶级技术市场的头号巨头。
就在惠普宣布与康柏合并24小时后,美国IT业巨擘IBM宣布,与世界领先的信息技术公司AVAYA结成联盟。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就像裁员之风蔓延全球一样,这股合作之风也席卷了全球。2001年度很多跨国、跨地区的合作交易频频发生。10月,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与阿尔卡特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谢瑞克签订《上海贝尔股权调整备忘录》,同意阿尔卡特取得上海贝尔的控制权,并将阿尔卡特(中国)整体并入。据上海贝尔的资料称,该公司总资产170亿元,2000年销售收入108亿元。阿尔卡特以开放技术等承诺条件和3.12亿美元现金交换了中方持有的10%的上海贝尔股份,并买断了另外一家股东比利时王国合作发展基金会所持的8.35%的股份。此前,上海贝尔曾经拒绝了大唐集团的示爱。
上海贝尔和阿尔卡特(中国)合并后,销售额将超过20亿美元,将超过摩托罗拉、爱立信,仅次于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这意味着它将可能成为中国电信市场的领导者。而在欧美IT业日趋饱和且陷入寒冬的背景下,阿尔卡特此举意味着其战略重心的转移。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很多IT巨头而言,赢得中国市场可能代表了其在全球战略的胜利。
合作之种种
除了购并之外,更多的公司采用了合作这种方式,省却了并购所带来的公司间资源整合的阵痛。在中国,6月11日,联想集团与AOL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携手在中国市场发展消费者互动服务业务。本次合作结合了两家公司的优势。
两个月以后,联想再度出手,与西门子公司宣布在无线接入领域达成战略合作。西门子与联想将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开发基于2.5代通讯技术的无线掌上产品,共同拓展潜力巨大的无线信息终端市场。11月,继与前述两家公司的战略合作之后,由联想发起,包括微软、英特尔、西门子、爱立信等数家业界巨擘在内的“手持同盟”宣布成立,这一战略举措反映了联想对无线互联未来的青眼有加。
实力相对弱小的公司和巨头们合作可谓借力打力,而实力相当的巨头间的合作就更具战略意义。9月11日,爱立信和索尼宣布双方董事会分别批准了合并手机业务成立合资公司的协议条款,爱立信和索尼双方持有相同股份。10月1日,新组建的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公司正式运作。据说,两大巨头此次联手最主要的原因是抵制摩托罗拉、诺基亚的强力竞争。
诺基亚自然也不甘示弱,在11月12日的COMDEX电脑展上,诺基亚和索尼宣布,他们已经开始了在开放式通用中间件平台开发方面的合作,目的是实现移动电话与消费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各自服务平台之间的互用性。两家公司强调,这项合作的成果将是开放的,其目标是在将来把他们这项合作的成就向第三方提供。
同日,索尼宣布与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诺基亚两家公司分别达成协议,三者的合作将为其排除高速媒体及通讯服务中遇到的困难。
这些重大举措其实只是2001年巨头合作的一小部分。除了这些跨国合作,9月,新浪网与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有限公司达成策略联盟,通过股权置换双方共同打造“新浪阳光”联合体。业界有人称之为继联想与美国在线合作之后的又一次战略性合作。
在通信业界风云变化的大背景下,这些业界巨头仿佛排列组合一般,走马灯似地成立策略联盟。天下没有永远的敌人,昨天的对手今天可能成为合作的对象,除了利益为本之外,这些公司能够根据各方需要,调整策略,也是需要魄力的。
国内通信企业:新生与分拆
2001年,国内通信业界也并不平静。铁通的成立使得国内运营商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但是并没有出现很多业内人士期望的那种借铁通成立之机大举打破国内运营业垄断的局面。而东方集团的入主使得资金周转困难的吉通看到了希望。
让业界人士感到扑朔迷离的还有争论了几个月的电信分拆的问题。电信分拆牵扯到中国电信业整个竞争格局,影响可谓重大。正因为此,电信分拆方案迟迟不能出台,因为必须找到平衡各方利益的共赢方案。
在还不能确定电信、网通、吉通到底将如何重组的时候,中国通信业的这盘棋又起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近期已正式挂牌。棋局变得更为复杂。但是无论如何变化,都是在向着使中国运营业打破垄断、充分竞争的局面演进。
运营商的竞争处于胶着状态时,国内制造商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近日,大唐与连宇的3G标准之争在业界闹得沸沸扬扬。华为、中兴等国内旗舰企业也在加大对竞争对手的战略分析。
12月11日,中国成为WTO正式成员,这意味着中国的通信企业将真正地融入到世界市场的激流中,中国的舞台将成为世界的舞台。在这个世界级的舞台上,中国电信业将有更多的大戏上演。在这些大戏中,所有的企业将处于平等的平台,竞争也会更为透明、激烈。在大起大落间,究竟哪些企业能够主宰通信业的沉浮,都是未知数。(陶宏)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