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遗失的访谈》全文:尘封16年的预见(2)

2013年05月08日 07:38   创事记 微博 作者:雅楠  

  Bob:你们是怎么从‘蓝盒子’想到做个人电脑的?

  乔布斯:这很自然。当时Mountain View有分时共享计算机,我们可以免费上机,但我们需要一个终端,买不起就自己动手设计制作,这个终端是我们的第一件作品,Apple I 乔布斯《遗失的访谈》中英双语字幕 媒体来源:新浪公开课 是这台终端的扩展。它用微处理器代替了后台主机,就像是把两个独立的项目整合在一起。一开始是做终端,然后才是Apple I,自己动手做完全是因为我们买不起。

  我们四处收集零件,全部手工制作,做一台大概要40~80小时,那些小零件太难安装了。后来周围很多朋友也想要,虽然他们也能弄到零件,但他们不具备制作经验和技能,我们只好替他们做。这事占用了我们所有时间,于是我们想到制作印刷电路板,就是在镀铜的玻璃纤维板两面腐蚀出铜导线,采用印刷电路板,只要几小时就能做出一台Apple I。

  我们打算把电路板以成本价卖给朋友,把钱赚回来,这样皆大欢喜,我们也可以休息休息。说干就干,我把大众Microbus卖了,Woz卖了他的计算器,我们凑够了钱,请朋友设计印刷电路板。电路板做出来后,卖了一部分给朋友,我想把剩下的也卖了,把Microbus和计算器赎回来。

  我去了最早的计算机商店,Mountain View的字节商店,那时它藏在一家成人书店里。我见到了老板Paul,Paul说“我预订50套”,我说“太好了”,“但我要完全组装好的计算机”。

  我们从没想过出售整机,不过还是答应了,何乐而不为呢?我花了好几天打电话联系电子元件批发商,告诉对方需要哪些零件,我们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打算买100套零件,做好后以两倍的成本价卖给字节商店50台,剩下50台就是我们的利润。我们说服批发商赊给我们零件,30天后还款,我俩就这样懵懵懂懂地拿到了零件。Apple I做好后,卖了50台给字节商店,第29天才收到账款,第30天正好付清赊零件的钱。

  我们就这样做起了生意,不过也碰到利润危机。我们的利润不是现金,而是堆在角落的50台电脑,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实现利润,我们想继续寻找批发商,是不是还有其他计算机商店?我们打电话给全国的计算机商店,就这样做起了生意。

  Bob:苹果的第三位创始人是英特尔前高管Mike(迈克·马库拉,曾任苹果CEO、董事长),他是怎么入伙的?

  乔布斯:当时我们正在设计Apple II,对它充满了期待,Woz希望增加彩色图形界面,我希望……当时有一大群硬件爱好者,他们自己组装电脑,或者用我们的主板,自己安装电源、键盘等等。还有许多人是软件爱好者,只想写程序,就像我10岁刚刚接触计算机那样。所以我希望Apple II成为第一款功能齐备的个人电脑,就算你不懂硬件也能轻松使用,这就是我们对Apple II的基本设想。

  我找到设计师,设计了所有细节,我们还打算使用塑料机身,什么都想好了,可我们资金不足,还缺几万美元,于是我开始寻找风险投资。我找到Don Valentine,他还来参观了我的车库,他说我看起来像人类的叛逆者,这话成了他的名言。虽然他不打算投资,但推荐了几个人给我,其中就有Mike Markkula,于是我约了Mike。

  Mike以前是英特尔的产品经理,他大概30岁离开英特尔,手里有英特尔的股票,他靠股票期权赚了一百多万,当时非常富有,他在家投资石油、天然气之类的生意,我感觉他想干一番大事业。我俩聊得很投机,最后Mike答应投资,我说我们不光要钱,还希望你入伙,于是Mike成了我们的合作伙伴。他不仅投资,还参与创业,我们就这样起步了。

  我们拿出Apple II的设计,召开新闻发布会,几个月后Apple II首次在西海岸计算机展览会上露面。——“情况怎么样?”——妙不可言,当时西海岸展览会规模不大,但我们觉得已经很大了,我们在展台上用投影展示Apple II和图形界面,现在看有些简单,但当时是PC上最先进的图形界面,我们出尽了风头,批发商和经销商蜂拥而至,进展非常顺利。

  

  二、如何学会“做生意”:多问为什么

  Bob:当时你多大?

  乔布斯:21岁。

  Bob:21岁就这么大成功,可你从来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完全是凭直觉,你是怎么学会管理公司的?

  乔布斯:在生意场多年,我发现一个现象。我做事前总问为什么,可得到答案永远是“我们向来这样做”,没人反思为什么这么做。

  我给你举个例子,我们在车库里组装Apple I时,成本算得清清楚楚,可工厂生产Apple II时,财务部门用的是标准成本,每个季度估算标准成本,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于是我不断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得到的答复是,这是一贯的做法,6个月后我发现其实是因为无法精确计算成本,所以只能先估算,然后进行修正,根本原因是信息管理系统不够完善,但没人承认这一点。

  后来设计Macintosh的自动化工厂,我们抛开这些陋习,做到了精确控制所有成本。生意场上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规定,我称为陈规陋习,因为以前这样做,所以就一直这样做下去。所以只要你多提问多思考,脚踏实地工作,你很快就能的学会经商,这不是什么难事。

  Bob:不是什么深奥的技术?

  乔布斯:不是。

  Bob:最早接触HP1900时,你谈到自己编程的事,都是些什么样的程序?用途是什么?

  乔布斯: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设计“蓝盒子”时,写了很多程序,用来处理繁琐的计算工作,计算主频、分频之类的东西,还计算不同频率的差错率和容错性,编程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工作,它没有明确的实用性,重要的是我们把它看作思考的镜子,学习如何思考,我认为学习思考最大的价值在于……

  所有美国人都应该学习编程,学习一门编程语言,学习编程教你如何思考,就像学法律一样。学法律的人未必都成为律师,但法律教你一种思考方式。同样,编程教你另一种思考方式,所以我把计算机科学看成基础教育,是每个人都应该花一年时间学习的课程。

  Bob:我学了APL,很明显它丰富了我的人生。

  乔布斯:你有没有觉得它教给你独特的思考方式?

  Bob:其他语言也许更明显些,我最先学的APL。显然Apple II很成功,公司飞速发展,成功上市,你们都成了富翁,富有的感觉如何?

  乔布斯:很有趣,我23岁拥有超过100万美元的财产,24岁超过了一千万,25岁超过了一亿。但这不重要,我不是冲着钱去的。钱允许你做想做的事,钱让你实现那些短期内看不到效益的创意,但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公司、人才、产品,是产品带给客户的价值。所以我不太看重金钱,我从不出售苹果的股票,我相信公司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Bob:1979年乔布斯第一次拜访施乐Palo Alto研究中心,在PC成形之初,Palo Alto研究中心起到了关键作用。

  乔布斯:同事一直怂恿我去施乐公司,看看他们在做什么,于是我去了。对方非常友好地展示了他们的研究,他们展示了三个项目,但我完全被第一个项目吸引了,另两个没怎么看。我记得有一个项目是面向对象编程,我没怎么看;还有一个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当时他们已经有上百台联网的电脑,可以互发email,也没有吸引我。

  吸引我的是图形用户界面,那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东西,虽然现在看来它还很粗糙,有瑕疵,但是当时我们还看不出来,这个创意太棒了,他们做得很好。很快我就意识到所有计算机都应该变成这样,我们可以争论要多久后能现实、谁会是最后的赢家,但是没人会质疑图形界面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也会这样想的。

  Bob:Paul Allen(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也说过同样的话,真有趣。

  乔布斯:是的,显而易见。

  Bob:听说你去参观了两次,第二次你带了些人去,对方是不是让你们坐了冷板凳?

  乔布斯:没有。

  Bob:她说她负责向你们展示的图形界面,起先她拒绝展示,大约僵持了3个钟头。这期间对方只好先带你们参观其他的项目。

  乔布斯:你是说他们不太乐意让我们参观?这个我一点不知道,没印象了。

  Bob:看来对方掩饰得很巧妙。

  乔布斯:是的,不过他们还是让我们参观了,还好他们让我们参观了,因为施乐后来被拖垮了。

  

  三、科技公司衰落的原因:产品不再主导,人才因循守旧

  Bob:为什么施乐垮了?

  乔布斯: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认识Sculley以后,我现在有了清晰的答案(编者注:约翰·斯考利,前百事可乐CEO,被乔布斯那句著名的“想卖糖水还是想改变世界”请到苹果当CEO)。就像Sculley一样,他以前在百事可乐工作,他们的产品可以数十年不变,顶多更换一下可乐瓶子,所以产品部门的人说话没什么份量。

  在百事公司谁最有发言权?是营销部门的人,他们很容易升职从而掌管公司。对百事来说,这不是件坏事,问题是垄断科技公司也有这种情况,比如IBM和施乐,即便IBM和施乐的产品经理能做出更棒的产品,那又怎么样?这些已经垄断市场的公司很难再提高业绩,要想提高业绩还得依靠营销部门,于是他们逐渐控制公司,而产品部门的人被边缘化,公司就丧失了打造优秀的产品热情和能力。产品部门的功臣慢慢被不懂产品的人排挤,后者通常缺少研发产品的技术和能力,而且也并非打心底愿意替客户解决问题。

  施乐公司就是这样。施乐研究院的人私底下把管理层叫做墨粉脑袋,而这些管理人员完全不明白为什么被嘲笑。

  Bob:观众可能不清楚墨粉是什么?

  乔布斯:就是复印机里用的墨粉。

  Bob:那种黑色的东西?

  乔布斯:是的,这些墨粉脑袋压根不知道计算机能做什么,他们不过是碰巧赶上了计算机产业的顺风车。施乐本来有机会把规模扩大10倍,独占整个行业,就像90年代的IBM或微软,不过都已经过去了,不重要了。

  Bob:确实,你提到IBM,IBM进入PC市场是不是对苹果构成了威胁?

  乔布斯:那当然,苹果当时的市值只有10亿,而IBM大约是300亿,确实让人胆寒,尽管IBM的第一款产品十分糟糕,但我们太轻敌了,我们忽略了很多人的利益与IBM捆绑在一起,如果没有这些帮助,IBM早就输了。IBM的确很高明,它建立了强大的同盟阵营,终于救了它一命。

  Bob:你从施乐研究中心找到了灵感,如何付诸行动呢?

  乔布斯:马上召集身边的骨干来实现这个创意,问题是从惠普跳槽来的几个人不理解图形界面,我跟他们大吵过几次。他们觉得图形界面就是在屏幕下方加上几个按钮,完全不明白比例字体和鼠标的重要性。我记得他们和我争执不下,冲我大嚷大叫,说什么研发鼠标至少要5年,成本不会低于300美元,把我搞烦了。我找到David Kelly设计公司,对方90天后设计出了质量稳定的鼠标,成本只要15美元。

  我这才发现苹果没有足够人才来实现这个创意,核心团队有这个能力,但是许多从惠普跳槽来的员工不行。

  Bob:这涉及到职业分工的问题,每个人特长不同,不是吗?

  乔布斯:不,这不是擅长与否的问题,而是他们犯糊涂,公司在犯糊涂。公司规模扩大之后,就会变得因循守旧,他们觉得只要遵守流程,就能奇迹般地继续成功,于是开始推行严格的流程制度,很快员工就把遵守流程和纪律当作工作本身。

  IBM就是这样走下坡路的,IBM的员工是世界上最守纪律的,他们恰恰忽略了产品。苹果也有这个问题,我们有很多擅长管理流程的人才,但是他们忽略了产品本身。

  经验告诉我,优秀的人才是那些一心想着产品的人,虽然这些人很难管理,但是我宁愿和他们一起工作,光靠流程和制度做不出好产品。苹果也有这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导致Lisa电脑失败。

  Lisa是一款非常超前的产品,但是它过于超前了,以致偏离了产品的宗旨。在这些从惠普跳槽来的人眼里,1万美元的零售价不贵,但是市场和经销商觉得这个价格太离谱了,Lisa的定位彻底背离了苹果的企业文化,背离了公司的形象,也背离了经销商与消费者的期待,苹果的老顾客根本买不起这么贵的产品,所以它失败了。

  Bob:就如同你同John Couch对领导权的争夺一般?

  乔布斯:是的,我输了。

  Bob:为什么会起争执?

  乔布斯:我认为Lisa当时面临困境,而且越陷越深,我没能争取到大多数高管的支持,所以我也无能为力,只能服从团队的决定。我失败了,那段时间我很消沉,但我很快意识到如果不振作起来,Apple II会重蹈覆辙,应该尽快利用这些新技术,否则苹果将止步不前。所以我组织了一个小组研发Macintosh,就像是奉了上帝的旨意来拯救苹果,其他人并不这样想,但事实证明我们做的没错。

  在研发Mac的过程中,我越发觉得我们是在重建苹果。我们大刀阔斧地改革,重新设计了生产线;我去日本参观了大约80家自动化工厂,回加州建了世界上第一条生产计算机的自动生产线;我们采购了1万6千颗最先进的微处理器,由于数采购量大,价格不到Lisa的1/5。我们打算把Macintosh打造成一款平价产品,可惜没成功,原定价格是2000美元,最终价格是2500美元,这款产品花了我们4年时间,搭建了自动化工厂和生产线,采用了全新的销售渠道和营销方法,我觉得我们干得很出色。

上一页123下一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