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科技博客宽频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新闻搜索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中芯国际反诉台积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 09:43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黄 婕 上海报道

  被指违反“和解协议”而被推上法庭的中芯国际不再沉默。

  9月13日,针对竞争对手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积电”)上个月提起的诉讼,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芯国际”)首次做出回应。

  在公开声明中,中芯国际“强烈否认台积电在美提出的指控”,并称违反“和解协议”的并非中芯国际而是台积电。中芯国际于当地时间9月12日早上9点向加州当地法院提出反诉,称台积电的违约指控“毫无此事”,并要求台积电赔偿。

  台积电有意选择“重大时刻”?

  8月25日,台积电协同北美子公司、美国晶圆厂WaferTech,对中芯国际及其上海、北京及美国子公司提出诉讼,称中芯国际没有遵守2005年初双方达成的和解协议,诉请相关损害赔偿及禁制令处分。

  中芯国际提出的反诉讼与此针锋相对。记者从获取的资料中看到,中芯国际用长达7页的描述,对台积电指控做出答辩,称公司未违反和解协议。与此同时,还在反诉状中罗列了公司自2000年成立至今,台积电在中芯国际“重大时刻”的举动,暗示台积电以侵犯商业机密、违反和解协议为由的诉讼别有用心。

  比如,“在媒体竞相关注中芯国际上市消息数周内,台积电自2003年12月19日起在美国发起了一系列诉讼,企图削弱正在萌芽期的中芯国际之发展”;“世界半导体产业发展日益趋缓,中芯国际也面临低潮”,此时“台积电和中芯国际就所有悬宕的诉讼达成和解”。

  反诉状还特别指出台积电此次诉讼的背景和进程。中芯国际认为,2006年第2季,恰好是公司在和解协议签订后,经历数季亏损后首次恢复季度盈利。同时该公司在商业和技术上也达到了新的里程碑,包括宣布签订新的合同以协助在中国成都和武汉建立芯片厂,以及宣布90纳米技术通过认证。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技术差距从2000年的5代缩短到目前0.5-1代的大背景下,台积电因受到台湾当局技术转移政策限制,尚无法提供主流的0.18微米技术,以及更高工艺如90纳米工艺,“从而无法分享中国大陆潜在的巨大芯片市场”。

  中芯国际认为,在上述情况下,台积电为了阻挡公司的发展,从而再次使出知识产权的“狼牙大棒”。

  谁违反和解协议?

  自2003年始,针对芯片代工业特殊工艺技术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台积电和中芯国际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斗争”,期间历经三次诉讼以及一次和解。

  2006年7月3日,台积电曾致函中芯国际。台积电中国区总经理赵应诚此前接受本报采访时称,发函的目的是为了督促中芯国际履行和解协议,并期待双方就争议能达成一致协议。但4次协商无果,遂将其告上法庭。

  中芯国际对此则另有说法。该公司称,台积电在没有明确提出相关支持证据的情况下,广泛指控中芯国际违反了几乎所有和解协议可以引用的条文。“本信函恰好在中芯国际各方面都开始有明显好转之时发出”。

  中芯国际还称,直到8月25日,公司仍然继续就此事与台积电接洽联系。而“在没有事先警示中芯国际的情况下”,台积电却在8月25日提出了诉讼。

  9月13日下午,台积电公司新闻发言人曾晋皓向本报记者重申,台积电公司对中芯国际采取法律行动的目的在于保护其智力财产与股东权益。目前台积电正在检视及分析中芯国际提出的答辩状与反诉状。

  台积电中国区总经理赵应诚则对记者表示,提请反诉讼,说明中芯国际正在严肃对待双方之间的问题,这有利于事情的解决。

  不过,对于中芯国际提出的“时机论”,赵反驳道,这是“模糊焦点”的做法。赵应诚称,之所以在和解协议签订后的17个月内没有起诉,是因为通过外部律师和第三方收集证据需要时间,“与时机没有任何关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