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梁桂作主题报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 11:04 新浪科技 | |
![]()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梁桂作主题报告。(未央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新浪科技讯 第八届中关村电脑节于9月7日至9月12日举行。展览交易会的主会场为海淀展览馆,分会场分别位于海龙电子城、鼎好、中关村科贸、太平洋商城以及硅谷电脑城。9月9日上午9点,2005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发展论坛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举行。新浪科技进行了现场直播。 图为: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梁桂作主题报告。(未央 摄) 以下为其演讲全文: 梁桂: 各位朋友,大家早晨好,每次来到中关村,都是感慨非常,今天看到台下这么多年轻的富有活力的年轻人,说明中关村一直是我们国家,尤其是在北京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发展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关村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关注的地区,另外他是我们53个高新园区之一,也是中国科技中小企业发展发育成长最快的区域,所以作为从国家火炬计划和国家创新基金管理这样一个角度来说,很愿意参加这个论坛。 我报告改善金融机构,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我演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有关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技术创新的价值反思。第二、我们国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环境分析,第三、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这是我们刚才胡本钢先生跟大家有所介绍,实际上是去年10月8号,我们和国开行,和深交所和中国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还有中国的创业中心协会,一起所发起的一项旨在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计划。今年我们在一个多月前,我们在中关村做了启航仪式,24家企业作为直接的支持,最后一个部分我跟大家报告一下,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推动科技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先讲第一个部分,有关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技术创新价值的反思,这20年是从计划到市场体制转轨重要阶段,在这个重要的阶段,中国政府在经济全球化这样一个大潮之中,抓住了时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使得国际产业导入成为前20年的一个主旋律。这20年来,外资对 中国经济的贡献,包括从台湾,从香港产业的转移,都为新中国的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解决了大量的人口迁入城市的问题,在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全球的价值链里面,通过买方的推动,带来整个生产力大的体现,买方要生产力的杯子,对杯子有质量的要求,因为中国整个生产的成本、土地,要素成本,资本的成本比较低,所以产业转下来了,一个产业转移进来,一个企业转移进来,配套性的企业也转了,这样吸引了一大批的企业短期在一个区域集聚,中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1300多家的产业集群,比如周庄的传感器,比如诸暨的袜子,一年是80亿双,而不是80亿只。所以这些特色的产业集聚,成为中国市场体系下,整个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可否认,我们可以看到,第一轮的发展之后,大量的竞争者,配套商供应商在一起,一方面他们在一个横切面的集聚中产生的,另外一方面,他们在成功的介入了全球的价值链,在全球的价值链里面,上端企业对下端企业的直接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封锁,也非常的残酷,我去了宁波,在宁波的一个临海,临海是生产中国模具特色的地方,日本的机构和台湾的企业,把技术和生产慢慢转移到中国来生产,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成本被压缩到非常低这样一个环节,然后大量的库存波动的这种压力,使得低端的生产者苦不堪言,他们想打破这种封锁,就找到欧美的市场,这是我们清晰的看到,在日本这些有组织的企业去封锁这些技术和市场,所以自主创新我个人体会,是中国对于前20年发展,我们自己大量引入之后,我们被锁定在整个产业全球的价值链低端之后,我们的一种反思。我们认为,在低端不要紧,关键有成长的能力,但是在这个价值链里面,如果缺乏国家意志,往往使得孤立的,单个的企业无法跳跃,所以可以看到很多企业,长到10亿以后就长不大了,所以自主创新,我们反思到前20年,简单的依靠外资可能不能完成我们这种能力的增长,我们买了很多的设备,但是设备不等于技术,我们生产了很多高技术产品,但是高技术产品是再生产线上生产的,三四个月培训之后农民工就会生产,我们不具备以人为传承的技术内生能力,所以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国家果断的提出,提升整体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经济增长转变,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国家走合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在反思这样一个背景之后,我们前二十年,我们还有非常大的强烈的痕迹,就是抓大放小,中国的国有企业,经常在一种半行政体系之下,容易合并,兼并。但是我们一直到现在才明白,小舢板无法形成大的航空母舰,大的外资企业进来了,实际上这些外资企业,我们一方面肯定他对中国经济做出的贡献,但是进来大量的是车间,移来了那么多大树,我们的小苗很难去成活,所以对于很强的痕迹,抓大放小之后,我们去反思,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里面,主要的环节和经验,第一、我们认识到科技型周晓企业实际上是高成长企业的重要部分,是国家主要竞争力的表现。三条,第一、什么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美国称之为十人以下的企业叫微企业,十人到五十人的企业叫中企业,美国人称为创新性的企业,技术创新,从种子到小苗成长的过程,失去的是锁链,得到的是整个世界,这是一种憧憬,使得整个成果转化率非常高。这种种子到芽的发芽过程,非常重要,他称为创新型的小企业,我们刚刚讲了,部分的讲了,对国家的重要作用,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有多大的价值。我们说,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企业不仅是为了民族自尊心,看到非常好看,利润非常低的一种群体,在我们的现实调研中,我们发现,高技术企业它的利润,高技术小企业的成长力要远远高于传统的企业,所以你可以看到,全美60%以上的风险投资实际上是瞄准了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刚才成思危委员长他在这里说,中国的中小企业板,去年开板之后,50家企业里面33家是技术性的企业,中小企业板成为高成长板,整个定格就定格在高成长,实际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具备了这样的素质,每年我们经济日报一个杂志,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专门组织和我们一起做的未来之星的评选,我们非常有意思的发现,二十年来,虽然我们加大了招商引资,寻求了产业引入,但是最高的成长企业不是那些生产的车间,是我们的科技中小企业,60%以上是,大家回想一下,我们目前在国际上的企业里面,带中国大陆二十年经济成就是哪一类的企业,是华为,是中信,是马上即将发言的我们来自中关村,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近十家企业,这些企业都是草根企业,他们的根就在这里,所以是这类企业,我们去年和深交所做了一个调研,当时我心里面确实很没底,我说能不能降低门槛支持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当时我们组成了一个很大的调研组在全国调研,后来看全国调研太大,我们发觉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成长的很好的这些科技型企业,往往不在政府关注的这样一个地方,那里的野花静悄悄的开,所以我们把我们的在火炬计划和创新支持的企业,数据库里面我们做了65页的分析,将近4000家企业符合中小企业板高成长的要求,都有自己独立的IT,2173家企业每年的指标全部符合中小企业板的要求,都有独立的知识产权,所以后来我们说,这已经不是降低门槛的问题,是已经要抓紧时间积压这些企业上市的问题,这些企业的成长性,他们的盈利情况要远远好于现在的两个板,这个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些企业普遍希望到海外上市,因为对中国的资本市场没信心,对这个制度,对这个体系没有建立形成非常焦虑,辅导期三年之久,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下,我们认识到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我们20年引进了大量的外资,我们本土的民营企业他们在创业,他们的创业者可能不具备博士学位,但是他们把博士们,教授用得很好。他们是高成长的企业的中国群体本土企业的最重要的部分,如果中国要实现小康目标,我认为未来这些草根是总体的力量。 第三、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国家竞争力的主要表现,为什么科技型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我给大家看一组数据,这不是中国的数据,中国的数据在第四行,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大概创造了改革开放以来,专利的65%,新产品的70%。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中国整个数量到04年,将近在14万家,我们的整个中小企业数量是在360万家,这个数字大概只占到3%到4%左右,在以色列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数字超过了10%以上,在欧洲的某些国家超过了20%,如果中国社会要实现从资源投资拉动的这样一个模式,走向技术驱动的模式,如果没有这样大的一个群体,是无可思议的。美国的情况也是一样,美国小企业的创新发明是大企业的两倍,70%的创新是小企业出去的,小企业都是在整个从种子到芽长出来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崛起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是自己的独立行为,使得外部的对国家的贡献最大,这不是那些大的企业具备的这样一个环境,是一种严酷的环境下压出来的。所以如果说把大企业小企业比做商业生态的个体的话,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大企业通过购并大企业,通过合同研发,通过组成集群,来保持自己较高的这样一个技术高度。第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群体规模决定公共财政投入的成败,为什么这么说?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国家对于科学发明,科学发现,大量投资之后,技术对经济贡献的主要表现,种子在这里发芽,如果缺少这个发芽的环境,大量的种子实际上是没有繁育能力的种子,所以种子本身很重要,除此之外,需要种子到树苗组织胚胎的变化过程,需要有创业者到整个企业家团队形成的过程,需要有新技术,新市场,新产品市场慢慢的适应的新过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公共财政对于科学技术的投入,这个大循环,无以为计。所以以上这三点,我认为说明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实际上是自主创新的主要力量,是投资者,中国的投资者,海外的投资者,都关注的重要的一个群体。 我认为前二十年,中国更多的,刚开始我们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制的过程中,尤其在刚开始阶段,我们更高的,我们更多的考虑要产品,考虑要技术,我们认为高技术很重要,我们要学会西方对高技术的掌握,我们生产了很多高技术产品,但是我们发现这些产品全是海外的这些转移过来的产业,生产车间所生产出来的,我们对这些车间进来的车间,反而对我们自己体系的形成有一定的阻滞的作用。现在我们就考虑更多是创新,我们认为单个截面的高度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不管多低关键是要持续性的增长,持续性创新的能力,要打破封锁的能力变得非常重要。所以技术创新,我更多是从过程来说,高新技术,我们更多是从点和片断来说,我以为影响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一是跟大家刚刚报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从种子到苗的过程中跳跃的主要群体。第二、技术创新的温床是在产业集群,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发展高新区,为什么要发展特色产业基地的主要原因。80年代开始,产业经济学家普遍认识到产业重要,一个是全球化,第二、区域化,这是两个对应的词,发展中国家可以迅速嵌入到全球的价值链,但是容易被锁定,这是我刚才的观点,而全球化带来不了创新,什么原因,全球化只能带来更多的要素配置,创新是在临近的区域里面发生的,是因为竞争者中间,上下推动企业之间使得创新发生了。是客户购买,从买方的推动,然后从供应商的推动,多重的推动称为非线性的模型,圣地安哥生物医药,这些高端的集群保持常胜不衰,是因为创新的力量,所以产业集群,实际上我们在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里,上下游企业之间创新非常重要,我们把小企业生长过程称之为育苗,造林是重要的部分,林里面树和树之间长在一起,大家共同争取阳光,使得树无疑增大提高。 第二、为什么政府要介入?既然是企业行为政府为什么要介入呢?为什么政府要介入到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直接支持呢,跟大家报告这张经济学的模型是一个小企业增长、成熟的这样一个模型,在这个模型里面,大家可以看到,前面3F,实际上是构成了从0,创业过程中,到25万美元这样的阶段,称之为,他是投资型,是朋友、傻瓜和家庭投资型,25万美元,这是美国的经验。25万—25万美元,到250万美元称之为死亡谷,然后从这个点开始,雏形这个点向上走,大家看到是一个高成长的区间,风险投资,从全球的分类看,基本从这点的投资,中关村我们发展种子期的中小企业融资栏,完全依靠风险投资不现实,从利益的驱动来说,一定从雏形这个阶段开始,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任何国家的未来非常重要,第二方面,市场没有资金进来,家庭的钱,傻瓜的钱,朋友的钱也用完了,所以2/3的企业会在这个阶段消亡,所以这时候会产生另外一个词,接近死亡,美国人很 幽默,西方人很幽默,说是天使基金出现了,天使要赚钱,天使也是一种准风险投资,所以从西方国家的经验,基本上是在这个阶段给予补贴,三个补贴,第一、对于技术到商品的第一次跳跃过程,直接的研发次数,美国的创新基金给到70到80万美元,这是最自由的市场经济国家给的钱,无偿的给。第二个做法是补贴风险投资在种子期的损益,补贴商业银行在种子期的损益,让他们走到前端来,所以这种安排是基本三种,美国的SBIC计划,种子期对小企业投资一块钱,政府投两块,我占你10%股权,用这种方式进行补贴,美国514计划全部是对种子期的支持。对小企业直接的技术创新的种子期的每年的预算,直接的支持,直接资助到企业技术研发的,去年的资金是14亿美元,所以大家看到成熟的是上市,兼并,这个点上是最关键的,制度创新是最重要的,这时候中央的政府,从火炬计划和创新基金的角度来说,我们也学习美国的SBIR计划,直接的资助,99年。我们全国将近有400多家孵化器,提供创业企业早期渡过死亡之谷的艰难环境,我们给他比较低的门槛,中关村就是孵化器,最关键的实际上是BAF,商业天使的进入,要通过对VC,对于风险投资,对于商业银行要引导到前端来,要把商业天使金融,BAF要形成和创业中心和创新基金做互动,这是我们总结全球发达国家现在目前的经验。目前中小企业板块和风险投资,产业投资,我们很多风险投资,哪怕是我们2000年左右成立的大量政府的风险投资,都走到产业投资,我们没办法走到前端去,因为风险太大,所以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支持,应该走到种子端去,所以在这样的情况缺位是商业天使。商业天使是的定义,是有经验的创业者,他愿意对小企业进行辅导,这个阶段商业天使是最重要的。商业天使的投资收益,美国现在目前,03年有53万人的商业天使,中国商业天使数量极少,如果中关村要发展,中关村没有成千上万的商业天使我们不可思议。这块我们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商业天使这个阶段。从美国第二块进入我们,商业天使金融,它的规模将近是800亿美元的规模,而风险投资基本上在170—270亿元摇摆,包括杠杆资本将近是在600亿美元左右,所以在这个结构里面,你看种子期投资堆积这么大一块,中国的种子期投资近乎将近整个风险投资总量的5%。大家看到,这是天使投资,风险投资,银行债,美国你可以看到,美国的大量种子期投资公司都受到联邦政府直接的资助,并不是完全市场的,如果加上SBIC将近是47%,韩国为什么成长这么快,韩国非职业性的,我们说天使的,私人投资,将近占到GDP的3.7%,中国近乎为零,我们认识到这样一个环境的艰难。我们从10月8号开始,跟深交所,国家开发银行等其他机构共同发展了成长路线图计划,我们主要补贴死亡期艰难的成长过程,美国人说,要少死掉1/3的技术企业,就会长期的成长,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因为时间的关系,大家可以到我网站上去访问。 各位,中国政府已经很明确的信号提出要全面的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国总理在2个月以前提出,高新区,在我们中关村园区视察的时候说,像中关村这样的科技园区要担当起国家自主创新先锋作用,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全局化的转移过程中迅速的成长,我认为中国基本国力是重要的部门,我们一起共同携起手来,能够使得中国成为实现小康目标,成为实实在在的可以实现的这种安排。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