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电子病历改变了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 07:08 中国计算机报

  文 郭莹 高雪娟 刘磊 贺永 李永胜

  每进一个医院门就要填一次姓名、年龄、工作单位、病史,换家医院还要重新做化验拍片子,以前病历不完整只能自认倒霉,新的病历看不懂也属正常,全市医疗监控根本不可能。这种时间和金钱的浪费,以及信息的不对称,就是目前我们面临的真实状况。

  自从有了电子病历,似乎一切都简单可靠。一次填写,随时携带,再也不用担心丢失,再也不用重复化验,再也不用担心判断病情无据可依。

  从复杂难懂的病历本到简单明确的电子病历,我们因电子病历而变。

  病人:一“历”通行

  出租车司机小王师傅最近刚买了房子,于是把在湖南老家的母亲接到北京。老人家患心脏病多年了,提前退休在家。5年来,老母亲在老家的几家医院一直没治好。王师傅决定带她到北京的大医院作检查和治疗。

  星期天,王师傅带着老人来到了市X医院,医生先询问了一些情况,比如病了多长时间、以前吃过什么药、在哪些医院进行治疗等,王师傅说得丢三落四,讲不清楚。“那把以前的病历拿来我看看吧。”医生这样说。“没有。因为在好几家医院看的,病历没留下。”这可让医生犯了难,没有前面的病历,只能一切从头开始了。先去拍个片子吧。

  每到一家医院都要拍一次片子的老太太只好又去照了一回“相”。

  每到这时候,王师傅心里就嘀咕,花多少钱吃药都好说,毕竟一种药治一种病,但是这片子一个月前在老家才拍过,为什么每次到医院都要新拍?还有就是,以前吃的什么药,怎么治的,现在手里连个病历都没有,啥都说不上来。这以前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也没法跟新大夫说,难不成每次都当作从来没治疗过的新病看,这啥时候才是个头啊?

  北京的大医院还就是不一样,医生虽然手里什么都没有,也强制老太太又去做了一番检查,但是很快就替老太太建立了一套电子病历系统,并给了小王一张识别卡。以后医生所进行的诊断,都会记录在系统中,就算是换了新医生,只要有这张卡一插,包括拍的片子、开的药、诊断的结论等老太太的历史治疗记录就都有了。

  这种电子病历系统其实是改变了病人的就诊方式。以前厚纸堆一样的病历,现在变成了一个数据库。很多医院通过建立患者电子病历系统,将病人的相关信息都存储进来。以病历号或者身份证号为检索方式,就可以实现对病人相关就诊信息的检索。

  当然,这些信息并不是孤立的,在医院后台,电子病历系统的数据其实来源于很多其他系统。比如里面存放的数字片子,就是来源于医院的数字影像系统(PACS);而一些化验结果,则来自于实验室系统(LIS)。这对于王师傅来说有一个最大的好处─病历历史记录完整,不会有损失。医生的每次诊断,每次开药,每次化验结果,都一字不差地记录在案。而这些记录再也不是破纸片,或者那些用得多了就会卷页、破损的病历本。下次,去别的医院看病,只要拿着自己的电子病历就可以,真是方便了许多。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治疗过程,毕竟是慢性病,一次也不可能治好,期间还有一些并发症,需要去其他专科医院做简短治疗。小王想,这下方便了,我拿着电子病历去就可以!

  按照小王的设想,到了专科医院,片子不用拍了,化验不用做了,大夫只用看看以前的记录,再作一些专项检查,即可以开单拿药了,然后把这些诊断过程和诊断结果再往电子病历里一填,回到主治医院,医生还能做个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参考。

  算盘打得不错,可是到了专科医院,小王傻了:各个医院电子病历格式不一样,自己拿来的电子病历人家专科医院读不了!

  小王气不打一处来,经过打探、沟通甚至吵架之后,小王终于弄明白了,现在这电子病历啊,还是以医院为单位的系统,这家医院的东西,到了那家不一定认。所以呢,要想一个电子病历通行天下,还得假以时日啊!

  医院说了,现在我们自己内部系统联通得不错,从门诊挂号、收费到住院治疗,整个医院的大系统中数据都是联通的,每个病人都有唯一的病历号,所有信息都在电子病历上有记录,任何信息只要一更改,整个医院的相关数据项都会发生更改。保证病人拿着电子病历,在医院内可以随意“游走”。但是这脚要是踏到了别的医院,对不起,系统不识别,不是我们的原因了!

  理想生活:

  1.病历历史记录完整,不会有损失。所有就诊情况都在电子病历中有详细记录,可为下一次诊断做参考依据。

  2. 医院之间系统互联互通,病人换医院诊断方便快捷。有了电子病历,病人就可以拿着所有文件到其他医院就诊,不用再进行重复检查。

  实习生:站在巨人肩膀上

  刚刚上班的心脏外科医生小吴大大舒了一口气,回想起刚刚过去的一年实习医生的生活,有点像没头苍蝇乱撞,苦啊。

  其实小吴的学习机会还是不少的,几乎每周有三天时间和心脏外科医生一起上手术,不过由于心脏科的手术需要格外严谨,很少有“练手”的机会。心脏科可不比别的科室,手术关系到患者的生死,看着守在手术室外望眼欲穿的患者家属,知道自己的技术还不过关,尽管非常想尝试做做,让自己尽快掌握手术要领,但有时还真是不太忍心,设身处地想想,如果自己是患者,能让个实习医生拿别人的生命练手吗?另外,心脏外科的医生们也很少给实习医生尝试机会,毕竟手术如果失败,负责人是主刀医生。手术中,更多的时间是看,而不太可能去问什么,医生也不会分心详细讲。唯一可能学习的机会,恐怕是手术前后的例会,还有研究主治医生为患者开的手术日志、处方等。小吴也经常想查看以前医院做过的类似手术日志,但病人的病历一般保存在病案室,借阅非常麻烦,而且病历按照日期排序,没有任何病情规律性可循。小吴记得有一次做过一个心脏搭桥手术,根据引起的病因不同,可能搭桥的方法略有差别,小吴于是想总结不同病因心脏搭桥手术的技术要领,但寻找类似手术资料无异于大海捞针。小吴真希望所有的病历资料全部电子化,就像在互联网上查找什么东西,只要输入关键字,所有自己想要查找的信息全部出现。

  2005年年初,小吴所在的医院在全市范围率先实施电子病历系统,真让小吴兴奋不已。近半年的实习期过去了,小吴深切体会到电子病历不仅仅是对病人医疗信息综合性的集成,更重要的是其具有可再利用性,可成为教学、科学研究的资料。也就是说,电子病历不只让病人转诊方便,让医生远程医疗成为可能,也让实习医生能对知识的掌握更全面,更有针对性,以便更快成长起来。

  经过近半年的实施,小吴所在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有了雏形,近几年的病人病历基本可以查到。半年里,小吴感觉自己的医术在电子病历系统的帮助下得到很大提高,对不同病症的掌握从零散逐步系统化。心脏外科主任直夸小吴近半年的进步大,在其他医院一起实习的同学面前有时也可以炫耀一下,经常有同学请教小吴手术中的问题呢。一年过去了,小吴以优秀成绩留在这家医院。不过,小吴希望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更快完善,最好和国内其他省市医院联网,甚至和世界名牌医院联网,这样就会分享到更多治疗经验。

  全国有综合性医院上万家,还有数不清大大小小不同等级的专科医院、中医医院等,他们都积累了大量不同病源、疾病种类的患者信息。悲哀的是,不同患者信息是一个个的信息孤岛,经常有医院在处理疑难病症时积累了好的经验,但如果以后其他城市发生类似疾病,由于没有共享的医疗平台,还要走弯路,耽误治疗的最佳时间。从更大的范围来看,如果世界范围电子病历的标准和代码能得到统一,实现全世界范围的经验共享,对全世界人们来说是一个福音。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