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04:惠普再逢十字路口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4日 15:44 ChinaByte | ||||||||||||
文/阿祥 惠普并购康柏艰难地走过了两个年头,进入2003年,惠普虽然展现出牛气冲天的态势,但老态龙钟的步履总让人感到底气不足。 就像当初并购康柏是为了增强竞争力一样,未来,要提升竞争力,惠普再一次面临
【潜在危机堪忧】 大有大的难处,这是中国人的一句老古话,惠普恰恰患了“大而不当”的大忌。 美林证券技术研究分析师Steven Milunovich的报告明确指出,惠普与康柏合并以后,并没有充分提高计算机业务的竞争力。 主要问题是: 优势未能互补。惠普并购康柏,没有给自己带来稀缺资源,两家公司的四个部门有三个基本重合,产品也基本重合。惠普的员工也感到不可思议:竟然并购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公司,惠普科是疯了。 效率低于预期。2003年,惠普的营收额为730.6亿美元,与预定目标还是相差140多亿。2004年,惠普第一财季的总营收同比增长9%,可是,第三财季惠普的股价下跌了13%,与戴尔同一时期的高速增长相比,显得很难堪,惠普CEO一怒之下,解聘了三名部门主管。 利润渠道狭窄。合并前,惠普主要利润来源是打印机业务,被业界誉为惠普的“印钞机”,合并后,惠普的收入构成依然是旧有的格局,81%的利润来源于打印耗材行业,除了打印机业务,其它部门大多都是亏损。第四财季,惠普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7%,但是,剔除打印业务、支出削减、税率降低等因素,惠普的净利润仅增长10%,与CEO卡利-菲奥丽娜当初制定的宏伟目标相差很大。 不管怎么看,惠普的现有业绩都没有并购前预期的那样好,这就表明,惠普并购康柏,并非成功之举。EMC首席执行长约瑟夫-图西(Joseph Tucci)表示:"惠普想同时做好一百件事,这几乎不太可能。"目前的惠普自身潜伏着许多问题,直接拖累着惠普业绩的成长,最大的危机已被摩根大通分析师比尔-肖普点中穴位:"与戴尔和IBM竞争需要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战略,而惠普的管理团队哪样做的都不好。"。所以,惠普的悲哀可能是源自公司内部的特殊问题,而不是整个电脑行业虚弱的表现。 【往低走也艰险】 由于涉足了太多的领域,惠普显然已经丧失了高速成长的动力,在戴尔和IBM两大劲敌之间,惠普要想有更大的作为,实在是很不轻松。在个人电脑市场上,惠普被戴尔打得只有招有之功,在企业电脑市场上,来自IBM的压力更让惠普不堪承受。 在PC领域,惠普已经表现出手忙脚乱的疲态。 就在上个月底,惠普亚太地区高级副总裁Paul Chan还在强调,惠普在我国市场上不会与一些低端产品竞争对手进行正面竞争。他说:"低端消费市场在我国很有竞争力,但惠普不会进军超低端场。"还没到一个月,惠普的这一策略就变了,也许是禁不住联想低价进军乡镇电脑市场的诱惑,惠普已与上周五推出一款售价为3,999人民币(483美元)的电脑。 中国市场的特殊行情一再证明,低价是赢得更多用户、扩大市场的法宝,所以,廉价PC就成了风行一时的“俏货”。但是,在中国市场上,低价电脑竞争十分激烈,已经到了刺刀见红的地步。各大PC生产厂商竞相角逐乡镇市场,竞争加剧只是一个方面,而利润的衰竭更是一种慢性自杀。PC的毛利率已经下降到不能再低的生死线,在抢夺低价市场份额的同时,PC厂商赢利能力普遍下降,低价竞争无法获得高额回报,所有厂商都将无可回避地陷入困境。 对于用户来说,只要产品没有质量问题,PC价格当然是越便宜越好,越便宜越受欢迎。对于PC厂商来说,大打价格战,首先就是以损害自身经济利益为前提,低廉的价格意味着利润的降低,一旦陷入价格战的泥坑不能自拔,最终必然伤筋断骨。 惠普参与这一恶性竞争,命运同样不容乐观。在戴尔的紧追猛赶之下,惠普为了赢得更多的用户,被迫参与价格战,已经尝够了苦头。去年,惠普与戴尔打了一仗,结果是赔本赚吆喝惠普PC部门在连续亏损8个季度之后,再一次亏损5600万美元。 日前,戴尔甚至表示,为了限制惠普在打印机市场的发展,即使自身为此蒙受亏损,也在所不惜。也就是说,只要惠普敢在低价竞争中较量,戴尔将奉陪到底。但是,惠普能陪得起吗?并购康柏后,惠普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PC厂商,但现在只有15.7%的市场份额,远远落后于戴尔的18.3%;惠普PC业务的运营利润率为0.9%,而戴尔则高达8.8%。 所以,对于惠普进军乡镇电脑市场,分析师都感到意外。 【增长点在哪里】 从营收构成看,除了打印业务,看不出惠普的增长点在哪里。惠普打印业务的价值和整个公司的价值差不多,这意味着,惠普的其它业务几乎没有价值。这个局面相当可怕,一个世界顶级公司,主要利润完全依赖于一项打印机业务,风险很大,其综合竞争力又从何谈起? 从区域比例看,惠普今年的主要利润来源是在中国市场。最新财季报告显示,惠普的营收是全面告捷,惠普的业务在中国市场上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预计本财年营收涨幅可达到两位数,接近30%的增长率。中国是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PC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惠普在世界2005年继续在中国市场打拼,大有希望。 但是,一个打印业务,一个中国市场,能保证惠普这支超级IT航母不受震荡吗?答案是令人担心的。 《商业周刊》明确指出,惠普今后如果不很好的解决多种经营的发展战略问题,将面临分拆的压力。美林证券技术研究分析师Steven Milunovich今年早些时候就发表一份研究报告,敦促惠普拆分为两个公司。华尔街根据惠普的症状开出的药方,也是分拆。 看来,惠普要想创造新的增长点,唯有华山一条路——分拆惠普。 从并购康柏,再到分拆,这让人感到滑稽。所以,惠普的女掌门菲奥丽娜坚决反对。而且,这个贪大求全的CEO坚信,只有把惠普做得足够强大,才能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所以,在她为惠普规划的发展蓝图上,不是分拆,而是并购。有消息说,惠普未来还可能进行大的并购,目标是在软件和服务领域。 虽然菲奥丽娜反对分拆,但分拆将给惠普带来什么样的好处,还是显而易见的。 有人建议惠普分拆消费和企业部门,或者出售打印机业务。美林分析师斯蒂芬-米卢诺维奇认为,如果惠普分拆为打印和非打印业务两部分,该公司的价值能增加25%到45%。 近日,又有消息说,惠普可能会出售其芯片部门,最大买家可以是英特尔。随着AMD在64位领域的成功,就连头号芯片商英特尔都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惠普的安腾芯片自然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出售芯片业务,也许是明智之举。 更有人认为,在IBM把PC业务全部卖给联想之后,惠普可能会在未来两年内退出PC市场。 拆拆拆,怎一个拆字了得?剜却心头肉,医得眼前疮,惠普不拆,只能负重前行,拆了又能怎样,分拆后的惠普还是现在的惠普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