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中国开始全线“收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5日 19:09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飞利浦中国总裁张癑畅谈品牌定位、部门整合思路 1982年,飞利浦首入中国,成立第一家合资企业,到去年为止,飞利浦中国已经成长为年营业额60亿欧元的“航空母舰”。但飞利浦还不满足,昨天,飞利浦中国总裁张癑表示,总部给他下了“指标”:2007年中国市场销售达到120亿欧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以往各自为政的五条产品线已经开始全线“收网”。
作为一家老牌欧洲公司,飞利浦在进入中国20多年后才开始“收网”,难免有点亡羊补牢的味道。张癑在发言中承认,各自为政的做法,让飞利浦做了不少“无用功”,而消费者们对飞利浦的认知更是支离破碎,有人认为是卖剃须刀的,有人认为是卖小家电的,实际上,飞利浦产品涵盖领域非常广泛。昨日,借飞利浦全新品牌新闻发布会之机,张癑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阐述了他的整合思路。 五大部门重新整合 记者:飞利浦目前在中国有20家合资企业、15家全资子公司,各个公司分别属于消费电子、家庭小家电、照明、医疗系统、半导体五大产品部门,从研发、财务到市场都各自为政,这次全新品牌定位,将五大部门整合为“医疗保健、时尚生活、核心技术”三方面,飞利浦中国如何调整目前的公司结构? 张癑:由于中国的早期政策,飞利浦进入中国建立了很多合资厂,人事、财务各管各,要推广新的品牌定位,在中国第一步的任务,就是“整合”。为此,飞利浦开展了很多工作。 据了解,中国总部首席营销官将在本月20日到任营销整合工作,首先是协调中国所有品牌活动,将工厂、研发、销售的行销计划进行统一规划,集团传讯工作;培养行销人才;其次是推广新的品牌定位,整合行销资源。在人力资源方面,飞利浦将成立联合服务中心,首先将所有的营业单位、销售单位的人事集中起来,逐渐把独资工厂并入,将来还要把合资工厂也并入这个圈子。在财务方面,目前,飞利浦已经在曼谷成立亚太财务营运中心,预计明年初完成,将来所有的财务要统一管理。在人才培育方面,放在集团的高度来培养人才。去年,飞利浦在集团内认定了150位高潜力、超潜力人才;然后是实施统一的政府关系和媒体关系的跨部门策略;最后是成立中国管理团队,由总裁和各产品部门总负责人组成,协调所有产品。 飞利浦大唱“政府戏” 记者:虽然飞利浦是中国最大的外资企业之一,但是飞利浦的负面新闻也确实不少,专利纠纷、反倾销新闻层出不穷,您作为总裁如何看待? 张癑:飞利浦过去与媒体、政府的沟通确实欠缺。一问三不答的情况有之,敬退三舍的情况有之,造成不少误会。为了做好中国这个飞利浦最大的市场,总部成立了中国政策委员会,主席就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慈雷,去年9月,我们特别安排了总裁与温家宝总理的会面,将飞利浦中国关系提升到更高层次;今年的博鳌论坛上,柯慈雷连做两场演讲,其中一个论题就是“中国的和平崛起”;为了响应中国“振兴东北”政策,飞利浦分别成立了吉林半导体芯片企业和沈阳医疗两家合资企业;20日中国首席营销官上任,搞好政府和媒体关系更是他的首要任务。 独资步伐快马加鞭 记者:飞利浦目前已经有15家独资企业,是否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深化,剩下的20家合资企业也会逐步迈向独资道路? 张癑:我们的许多合资企业,当年都是与政府合资的,对于这些政府参股的合资企业,我们欢迎政府获利回收,转变为独资企业。 记者:通过改革,飞利浦中国希望实现一个怎样的境界? 张癑:内部目标有两个,一是希望在2007年营业额翻番,从去年的60亿欧元到120亿欧元;二是成为中国最受尊敬的跨国企业之一,包括获得媒体的共识、成为领先的雇主品牌;品牌喜爱度领先。(本报记者 蒋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