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专题 > 正文

科博会难免几许遗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7日 07:45 京华时报

  文/本报记者 刘奇 段志敏 张见悦

  尽管北京科博会办到今年是第七届,但并没有出现所谓的“七年之痒”。与广交会、高交会等同类展会相比,无论从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是引起的社会关注度、加速提升的品牌效应来看,北京科博会都已独树一帜。

  但是,记者亲历6天的本届科博会,在报道过程中发现,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北京科博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留下了几许遗憾。反思或许能促进有关部门找到改进问题
注册财富会员人人得奖 E歌时代来临了!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上网实用手册
的方法。

  论坛求全缺碰撞

  科博会的全名是“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但从内容来看,近年来北京科博会的“科技产业博览”的色彩趋淡,名目繁多的论坛层出不穷。

  在今年北京科博会6天会展期间,各种论坛、洽谈会、大型活动超过70场次,平均每天论坛超过10场次。但论坛场次多了,由此带来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内容难免相似甚至雷同。一些与会企业、专家、媒体则抱怨忙于赶场,疲于应付。

  从科博会各论坛议题设置来看,有业界人士建议主办方不要追求面面俱到,应该抓住经济与科技的重点有所侧重、做深做透。

  在中国能源战略国际高层论坛上,中国最顶尖的能源企业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甚至没有代表出席。在备受关注的农业论坛上,众人曾预测粮食安全与涨价将成为专家讨论的热点,结果这个话题甚至没能挤进论坛议题之列。

  事实上,对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和城市而言,论坛上更需要来自不同领域专家的不同声音,引发对热点问题的思想碰撞,启发决策层思路、激发企业家的创新意识。缺乏不同观点的碰撞和热点议题必然让高层论坛“失色”。

  洽谈会“秀”味足

  尽管今年科博会组委会特意取消了集中签约活动,还是有不少洽谈会在热热闹闹的开场仪式后就推出轰轰烈烈的签约仪式,有的代表团一个下午能签下几十个项目。

  据一位地方代表团人士透露,科博会上签约的项目中相当一部分是在科博会前就敲定的,洽谈会现场不过是走走过场,撑撑场面。

  有专家指出,设立各种洽谈专场的初衷是为洽谈双方提供一个发布信息、寻找商机的渠道,结果成为部分参会企业商洽成果的“秀”场,必然导致希望通过展会获得商洽信息和机会的厂商代表大失所望。

  六天会期显冗长

  北京科博会真的需要开6天吗?对于一个规模庞大、议题众多的国际性科技盛会来说,效率也日益成为评价展会水平的重要指标。

  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本届科博会的北京市市长顾问年会上提议,将每年举办一次的市长顾问年会改为两年一次。

  在今年科博会的6天会期中,记者注意到,并非所有的会议日程都安排得紧凑合理,有些论坛由于时间安排过于“宽裕”,在开幕后不得不将原计划的3天会期压缩为两天,有些会议甚至通过组织半天的旅游和参观活动来“充数”。有与会代表抱怨,谁能理直气壮地澄清这些安排没有其他目的?作为“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的各种论坛和专项活动理应紧紧围绕“科技和经济”主题,但实际上,本届科博会有些议题关联得十分牵强,代表们因此呼吁,给科博会会期“瘦身”。

  商业运作未规范

  科博会进行商业化运作本无可厚非,然而,由于本届科博会各种论坛的承办机构良莠不齐,一些论坛的层次与科博会这场北京经济与科技的展会盛名不符,让科博会的金字招牌蒙尘。

  以记者参加的“教育峰会”论坛为例,原本在3个地点分别举办的分论坛合成一个。“教育峰会”会刊上介绍的“名流”嘉宾鲜有到场,众多冲着“名流”嘉宾而来的听众失望而归。记者还在现场发现,有几位听众要求会议承办方退款并赔偿相应损失。

  当然,这只是本届科博会举办过程中一个小小的不和谐音符。导致这种尴尬的根本原因,是不规范的商业化运作。一位此次承办“教育峰会”某分论坛机构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坦承:组委会将论坛外包给企业后,这些企业又将承包权层层转包,利润摊薄到最后的结果是,最终承包方因无利可图降低论坛服务规格等。

  因此,有业内人士建议,科博会推行商业化运作须有规可循。如对承办方采取公开招标制,要求中标者交纳保证金等。此外,组委会还应设立投诉台;对违规方要通过司法途径或相关执法部门严惩。

  网络平台欠开发

  名为“科技博览”的科博会,在利用网络科技平台方面却不够充分。整场大会的举办中,除了利用官方网站发布了部分文字信息,借助几个门户网站进行了一些网上图文直播外,科博会在网络技术应用上缺乏新意,更谈不上前卫,甚至连眼下已被广泛应用在各种重大活动中的在线、无线互动推广形式也难觅踪影。

  实际上,科博会原本有更多的东西可通过网络实现。网上展览、网上论坛、网上洽谈、网上签约等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技术手段应用无疑将吸引更多人参与到科博会中来。而且,推出“网上博览会”本身不正是对科技成果最好的诠释?事实上,在雅虎搜索引擎上输入“网上博览会”,可以查到总共6492条相关信息,其中各种类型的网上博览会数量已难以精确统计,这还仅仅是中文网站部分,国外的就更不用说了。

  虽然今天的网络技术、网络环境还不能自如地支持一场盛大的博览会,但我们仍然期待,下一届科博会能够与网络产生更“亲密”的接触。就像80英寸的等离子彩电还要几年后才能进入我们的家庭,但今年已出现在北京科博会展馆里一样。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湖南嘉禾沈阳拆迁
陈水扁“5-20就职”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美英联军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2004法国网球公开赛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