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共谋Linux 微软称并非要推翻Windows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4日 15:37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黄继新 北京报道 “你是来救火的吧?”2003年11月20日,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在访华时被人问道。在抵达北京之前,鲍尔默刚刚在日本停留了几天。而这两个国家的高级官员刚在两个半月之前,联合韩国政府商讨了三国共建Linux的可能性。
“不,不是的。”2003年底的鲍尔默看上去非常疲惫,他说:“我访日和访华的行程早就定好了,不是因为这边出事后才赶过来的。” Linux是微软最大的敌人,鲍尔默已经在很多场合表述过了这样的话。因为售价比Windows便宜得多,并且受到欲御微软于服务器市场之外的IBM、SUN等大公司的支持,Linux在世界服务器市场颇得势头。 政府扶持的Linux自然更令微软头疼。因为对于政府这个特殊的客户来说,安全性是压过一切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敢在国家信息安全上受制于人。 微软中国公司的人对此似乎却并不担心:“三国政府只是希望多一些选择,并非一定要用谁来替代谁。”但他们不知道,就在鲍尔默结束在日行程、准备奔赴中国的五天之前,中日韩三国刚刚召开了第一次“中日韩开发源代码推进论坛”。 非政府联合 2003年8月31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平沼鸠夫在接受日本《朝日新闻》的采访时透露,9月中旬的局长级会谈中将达成一项关于在本年秋季设立“中日韩OSS(Open Source Software,开放源码软件)推进论坛”的协议。根据协议,日本方面将由NTT、松下电器、日立制作所、NEC、富士通等大公司参加开发。事实上,早在2003年2月,中日韩就已经结成了Linux产业同盟。 “开放源码三国同盟”的概念是韩国信息产业联合会首先提出来的。三国同盟的合作者,分别是这三个国家的软件行业团体——韩国的信息产业联合会(FKII)、中国软件产业协会(CSIA)和日本信息服务产业协会(JISA)。当时,这三大行业协会的负责人已经举行了会谈,并就三国同盟的基本路线达成了一致。而三国政府,则在背后提供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三国联盟的真正运作,始于2003年秋季的“中日韩开放源码商务恳谈会”。代表三国政府的与会者,分别是中国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陈冲、日本经济产业省商务信息政策局副局长丰田正和以及韩国信息通信部信息通信局软件产业处副处长金龙文。 陈冲在恳谈会上的演讲中指出,Linux操作系统将会是OSS在中国的重点发展对象。红旗、中软的Linux操作系统软件反复被中方代表举作政府推动本国OSS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陈冲还指出,Linux操作系统将会是OSS在中国的重点发展对象。 不是要革Windows的命 但是微软方面认为,与所有认为三国结盟以对抗微软的报道相比,OSS推进计划的参与者们却没有太多地表露出推翻Windows的意味。至少微软中国公司相信,中国政府并没有要把微软挤出局的意图。 “我们和陈冲、姜广智他们都是很好的朋友。”微软中国一位官员说道。姜广智是北京软件产业促进中心的主任,该中心的任务就是帮助推进北京软件产业的发展。北京软件产业促进中心一直与微软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姜广智曾对《纽约时报》的记者说:“我们很感激微软所做的贡献。” 但同时,北京软件产业促进中心也是开源软件的积极推动者之一。姜同时也向《纽约时报》的记者表示,中国政府不希望只由一家公司来控制和占领中国市场。中心的副主任胡青华则是11月大阪恳谈会主会场的三个主要演讲人之一,其主题是“金矿在前——中国OSS市场的未来”。 尽管是三国OSS联盟的发起和倡导者,韩国FKII李龙兑名誉会长也表示:“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尝试打破Windows一统天下的局面。我们必须承认微软做出的巨大贡献。不过,以Linux为首的OSS虽然具有与Windows互补的利用价值,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推广,使用环境也比较落后。因此亚洲各国将联合起来,推动相关应用软件的开发、完善支持体制,致力于OSS可靠性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