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基评是非:我从不往后看 活着得往前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0日 12:42 财经时报 | |
本报特约记者 王晓冰 谁还在关注四通,这是一个令人难堪的问题。一位证券业的资深人士说:“现在连国内小投行的分析员都不跟踪四通了。”但四通的一举一动仍在牵动公众的视线,为什么?因为四通的一号人物段永基,现任四通集团董事长兼四通电子(409 HK)董事长。 段永基永远站在争议的中心。2003年12月15日,四通电子正式公告以11.7亿元港币收购黄金搭档生物科技75%的股权,所辖资产正是巨人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史玉柱复出后推出的脑白金和黄金搭档项目,此次收购包括其分销网络、商标和知识产权。在很多人看来,这个交易“太贵了”。 段有两个绰号,一是“中关村村长”,一是“中关村老狐”。没见过他的人不会对他有什么好印象,因为他主政的四通与中关村科技?000931?都先后在光环下沦为垃圾股。见过他的人则常常难以得出确切结论——每一个有争议的行动似乎都有不得以而为之的商业理由,丰富的商业想像力屡屡在现实中碰壁,惟一坚持到底的对新浪的投资,却最终挽狂澜于既倒。四通的一位高层说,“四通不论怎样,客观上荣辱系于段永基一身”。 段是个多变的人,从他主政四通期间创造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投资项目可见端倪,但他对新浪的投资表现出奇怪的执着。十年中有多次出手机会,都在内部讨论时被段永基力阻,甚至在资金紧拙的情况下还左挪右支以2000万美元买下吴征持有的10%新浪股票,此时,新浪股价不到两美元。 他对记者解释说:“第一我看好因特网的前景,第二我看着新浪成长,我每个季度都参加新浪的董事会,我知道它的价值。” 多元化投资谁之过 段永基正式成为四通的一号人物是在1991年,但他自己说实际上1989年就开始了,“当时还在进行政审,没有正式任命。”14年间,四通从中关村老大变成了现在步履蹒跚的局面,但段并不认为四通在走下坡路。“1989年到1991年是停滞,1991年到1995年是我们的高峰期,收入从1989年的10亿元增长到了70亿元。1995年之后才慢慢跌了下来,50亿、40亿到现在的20亿。” 在最盛时,光与大型外企的合资公司就有18家,如果再算上类似对新浪的投资,四通的投资多得连自己人都说不清楚,反正“是一个长长的清单”。这些合资公司现在多以解体告终,精心或不精心培育的诸多项目也大多消亡,“还剩下一些例如金税事业部也长不大”。 多元化投资的恶果要在几年后才显现出来。各个部门都在投,刚开始是拿赚的钱,后来就借钱投。当投入没有或很少产出时,很多投资都转成了债务,这是四通“历史包袱的由来”。这个包袱重到什么程度,段永基承认1998年产权改制时,四通集团有一些负债,后来陆陆续续还掉一些,现在还有债务数亿元。 一位当年参与产权改制设计的专业人士评论说:“段总是以一种资本运营的思路在做企业,这次收购是这种思路的延续。他更像一个政客而不是企业家。”而在一位内部人士看来,以段为代表的四通领导层,总是想找到一种能够在市场上垄断的业务,而不愿意去做在市场竞争中控制成本的事,“那样太辛苦”。 但另一方面,四通在产权改制前山头林立,人事错综复杂,投资权相当分散,让段永基一人承担全部投资失误有失公允。四通曾经在1991年前后投资房地产,“投的目光比较远大,一般都是50年后都没人去的地方。”段永基称,这是四通财务系统投的,自己当时还在进行政审,“不太掌握这些情况”。当时负责四通财务的是前总裁万润南的弟弟。 PC上的几进几出,段永基认为自己要负些责。1996年在北戴河讨论上不上电脑时,段永基的重心还在“信息化”上,“交给了一个年轻干部去管,结果失败了”。“如果四通当时做下去,哪有联想的现在。”段永基引用郭为的话说。 段永基发明的投资项目看上去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比如金税工程。在全国推广税控收款机、防伪发票以及开展交叉稽核,四通均开了风气之先。四通在镇江做了启用税控收款机的试验,税收在半年内增加了265%。但却因中央与地方,税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矛盾而难有推广。 段从不讳言自己的失误。四通在金税工程赔了多少?段永基说,几个亿以上,从1993年开始研发,光研发和市场推广费用就有一亿多。“我们有一种理想主义的激情,这是失败的原因。当时四通上下都准备为国民经济信息化而贡献力量,结果这个进程远比我们想象的慢。”“这是把企业和老百姓的钱往国家和四通口袋里拿,除了中央领导人和我,全国人民都不答应。”段幽默依旧。 据说,在他最艰难的时候,很有些人担心段的生死,段自比为“温水里的蛤蟆”,“要死也是慢慢地死”。 逃债?还是帮衬? 从1998年产权改制,到2001年成立四通巨光,再到现在天价收购脑白金,段永基始终洗不清逃债和套现的嫌疑。 产权改制被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金蝉脱壳”,将债务留给老四通,新四通是个干干净净的平台——段永基为首的职工持股会持有51%的股权。2001年12月四通巨光的成立,进一步稀释了四通集团的股权。而且四通巨光中段与卢志强和史玉柱的密切关系都可能引起很多种猜测。如今巨资收购脑白金,至少1/4即3亿元以减持新浪股票实现,有人干脆指为“分肥”。 段永基对这一切都有合理的解释。“四通已经好几年没有现金流的增长,也没有利润的增长了,必须要采取措施改变这种局面”。大概从2002年年底,在咨询了医学院院长赵达生后,段永基就在筹划向医药转型。但是,“真正上规模、有盈利又谈得下来的好项目并不多”。由于与史玉柱私交不错,段也曾托史代为物色,期间收购上海恒寿堂的计划终因出价过低而告吹。到2003年夏天,在一次两人的私人会晤中,他们突然意识到,为什么“我们不能合作呢”? 对于外界关于新四通与老四通的种种猜测,段肯定地表示:“四通集团在1998年后就不再是一个投资平台,今后在消化完现有债务后就会成为一个干干净净的历史文物。这些债务我们已经消化了一部分。”但是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在这个月12日,四通电子公告称今年9月间为四通集团贷款1200万元人民币提供了担保。这显示出双重含义,其一,四通电子并不能弃四通集团于不顾独善其身;其二,四通集团的债务远远不是那么容易了结。 不管你承认与否,段永基的人脉基础深厚,这是他在1989年后能够获得北京市政府支持执掌四通大权的基础,也帮助他在1999年被任命为中关村科技的总裁。在四通历年选择的项目中,段永基的上层公关能力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段永基曾先后搞掂国家邮政局、国家税务总局,使四通成为全国邮政网和金税工程的承包商。 对于段史联盟的另一种解释是帮忙。段永基帮过很多人,由他和柳传志发起成立的泰山研究会和民营企业联合会至今仍是中国民企的一大阵营。段永基与柳传志,段永基和史玉柱的故事,是商场中不多见的友谊篇章。 1995年段永基力排众议为联想担保了4亿元的贷款,当时,“其他人都不同意,一是竞争心态,联想倒了,四通不是更好吗?也怕风险”。这些年,四通情况不景气,柳传志大施援手,为了帮四通贷款,柳传志在联想科学院拍了桌子。史玉柱复出后曾多次提及危难时段永基的不离不弃,“有时精神的鼓励比什么都重要”。 段永基自己总结说:“说商场没有朋友,那是低级商人。企业跟人一样,谁没有五灾六难,七痨八伤,互相帮忙的事多了。” 在一些了解四通的人看来,史玉柱投资四通巨光1亿元是给段永基帮忙——四通巨光成立后用1.5亿元买了负债累累的四通集团49%的股权。现在,史玉柱要套现,四通刚好又有钱了,段永基再还史玉柱一个人情。他们的账,外人谁算得清? 但是,喜欢四处投资的段永基,和“聚焦、聚焦、再聚焦”的史玉柱,将怎样在四通电子和谐共处,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段史的友谊将在更加密切的商业关系中加深,还是分道扬镳,这是另一个意味深长的问题。 史玉柱说,段总现在已经变了,也不搞多元化了。但是当记者问四通电子改名为四通控股,是否意味着转变成投资公司时,段永基没有否定,他说:“走走看吧。”他透露,下一步四通还要收购新的IT项目。史玉柱做电脑出身,对IT当然也不陌生,但是想法和老段却显示出差异,“我原来说只投两块,IT和金融,现在不提IT了,因为看不清”。 对于自己在四通的功过是非,段永基似乎并不在意。“我从不往后看,万千感慨我没有,活着就得往前走,四通要靠自己。”不过,他很介意纠正记者的提法。 记者说:“不管四通发展怎样,您的作用都是决定性的。” 段说:“你这话不确定性太大,我们觉得四通发展挺确定的,我很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