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国内 > 正文
互联网冲突与彷徨 网吧整顿拉开序幕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4月29日 11:35 eNet硅谷动力

  【eNews专稿】近日,国家正式发布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办法》,同时国务院也发出通知,要求由电信管理机构,公安,文化及工商管理四部门携手集中力量对各地区网吧进行为期3个月的大突击检查。一场轰轰烈烈的网吧整顿战拉开了序幕。

  网吧作为目前互联网普及应用的重要场所,在国家信息化发展进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调查数据显示,由于电脑普及,消费水平的限制,通过网吧等公共场所上网的网民仍
占着30%以上的比例,其中以中小学生为主,而这个数字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美国及我国香港地区已经几近削减为零。正是这样一种现状,为网吧的存在提供了佐证。

  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形式,网络传播本身并没有错,然而网上内容的良莠不齐,加之网吧在经营管理上的不善,恰恰为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网吧整顿呼之欲出。

  然而终究网吧不似当年的游戏娱乐厅,总不能跳出来大喝一声,一棍子打死吧!铁手腕也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而谈及内容上的监制管理则更显得扑朔迷离。网络是信息工具,特点在于跨地域,跨空间的海量信息传播,由此带来的对人们生活,娱乐等诸多方面的推动革新则更具诱惑力,至于信息传送的范围亦不可盖棺定论,具体到网吧这种公共营业场所就愈加困难了。松则变,整则收,收发自如倒成了网吧运筹帷幄的周旋之策,其间不难看出“整顿”两字的难度。

  整顿中遇到的是冲突,冲突后是无耐的彷徨,彷徨外的思考,我们不得不好好思考。

  网络普及与基础教育的冲突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临近,青少年上网是必然的趋势。是无法在现实中用任何屏障来隔离开的。然而网络信息的纷繁芜杂又给我们提出了道不折不扣的难题。

  由此而引发的青少年沉迷于上网聊天交友,耽误学业更是不容忽视,据不少学校老师反映,在网上终日“漫游”而不归者绝非少数,其中小学生亦不除外。影响身心健康不说,没有基础教育的上网行为价值何在?倒是值得怀疑。于是人们提出基础教育和上网普及孰轻孰重的问题。

  思考之余,一些学生家长更是谈“网”色变,对之嗤之以鼻,大有兴师讨伐之势!一个家长很气愤的说,“网吧成了避难所,安乐窝,这家里倒成了车站旅馆!”,这或许代表了不少家长的心声吧!

  “黄毒”与性教育的冲突

  网络工具的兴起,黄色信息在沉寂了好久后,也找到了新的载体,得以更快更广泛的蔓延,大大小小的黄色内容经营性网站雨后春笋般的成长起来,仗着不俗的广告收入,生活得是有滋有味。甚者一些专门面向青少年服务的学生网站也明目张胆的开通了所谓的“性教育”频道招揽生意,少不更事的年轻一族难免禁不住诱惑。据调查显示大约有近50%的学生曾经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在网上接触过黄色内容,而不少打着性普及幌子的网站基本上是挂羊头卖狗肉。

  然而黄色内容的屡禁不止给我们提了醒,追根溯源,还是跑到了性知识普及不利的因素上,为什么国外的被我们认为是黄色内容的东西能大行其道的流传,而著名的花花公子杂志更是发展至今,或许这些都明明白白的标示了一个大家都不愿正视的问题——我们缺乏性观念,特别是青少年,关于性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禁地”终究是封不住的,相反一些生活中的残毒很容易把这个“任务”接了过去来补缺,而后误导和曲解也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相信在网络上处理不好“性”和“黄”的问题导致的危害将比现实生活中更可怕,开放和交互在这里可谓利弊参半,如果能加以利用的话,说不定能把早期性教育扶上一个台阶,而一味的避而远之往往会得到一个背道而驰的结果。越涂越黑的道理谁也清楚。

  游戏与娱乐内容的冲突

  即便是在现在,一提到游戏,我们还会条件反射式的想到当年国家严厉封杀电子游戏厅的狠劲,如今电子游戏已“俱往矣”,而电脑游戏的丛生则呈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电脑游戏与电子游戏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起码电脑游戏应该存在着一些推进电脑知识普及的基调在里面,然而我们不能因为人家是用电脑来算命的就笃信它的正确性,甚至电脑游戏泛滥以后的影响还远在电子游戏之上,因此相关国家部门在严格取缔电脑游戏厅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网吧私自经营游戏的监管力度。

  那么国家交给网吧的这个“游戏规则”是什么样子呢?这个经营游戏又是怎样的一个范畴呢?政策吗?多说无益,从现在的执行角度上而言,似乎真的如人所言:有点过头了,而这个“过火”恰恰体现在“网上游戏”这个看似“名不正,言不顺”的中间分子身上,应该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它,用什么样的措施去处理它呢?

  大家都清楚,网络的产生是用来改进或者说彻底革新人们生活的,而娱乐内容在生活中显然不可或缺,没有人承认网络单单是一本浩瀚的工具书,当然也就没有必要把它放在工具架上查查资料而已,那样的话,互联网就真的没什么魅力了。把网上游戏像洗澡的孩子一样泼掉,显然有些偏激。

  在这方面看,或许网上游戏应该在内容或取向上为青少年找一个理想的入口,在适合他们的娱乐方式上突击一下,比如智力游戏,趣味问答之类的,在现实中达到一种回归。

  聊天与交流的冲突

  互联网的灵魂在于交互,而交互的最直接表现则在于身处异地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沟通无限是网络的本质。恰恰是网络自身的虚拟性给了我们足够的想象和发挥空间,从而实现了最纯正的心灵上的碰撞,“没有人知道对面坐的一条狗!”。

  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聊天毫无疑问被推为首选,而青少年对朋友的渴求更是促成了“聊天一族”的迅速窜红。OICQ注册用户已经势如破竹的突破了5000万,同时在线人数也超过了100万大关,社区WEB聊天室的火爆登场,语音聊天的甜言蜜语,因此有人疾呼网络已经堕落成了廉价聊天工具。

  我们不否认网络交流的利处,拓宽视野也好,交朋识友也罢,然而其后面终究有一个尺度,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笔者曾走访过多个当地网吧,每日沉溺于聊天交友者比比皆是,连续“作战”数天数夜而不息者更是传为“佳话”。调查数字显示大约有48%的人有过长时间通过网络聊天的经历。而单单是他们QQ里拖的很长的好友列表足以令人咂舌。

  值得思考的是,聊天之余,他们学到了什么呢?是更强的网络应用能力吗?说出来恐怕让大家失望,我看到过很多聊天数月而不会使用电子邮件者,靠网吧工作人员来帮忙登录聊天室也是稀松平常的事,好像他们的唯一任务就是聊天,曾经去过一个网吧,二十几台机子每个桌面上居然只有一个OICQ的小企鹅图标。老板告诉我“上网不就是聊天吗?”,我沉默了。

  透过上面种种,不难看出对网吧的整顿绝对不似“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么简单。而应该从最初的根源抓起,一味的把所有的过错推在网吧经营不善上是无济于事的。取消封杀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无稽之谈。

  而家长在看待孩子上网的问题上,也应该由禁止向鼓励引导的观念转化,有效的管理和防护是必须的。“因噎废食”实非明智之举。

  如果有一天网吧里没有了可供娱乐的网上游戏,没有了聊天室,没有了OICQ,没有了现在被认为不好的一切。网络真的还那么精彩吗?(笨笨熊)


发表评论】【IT业界论坛】【科技聊天】【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网吧研讨会的与会者认为要综合治理(2001/04/25 10:40)
专家访谈:严格管理网吧是治理非封杀(2001/04/24 06:47)
教师观点:不如让学校来开网吧(2001/04/13 08:22)
评论:对待网吧 封杀不如整顿(2001/03/23 01:53)
清理整顿网吧专题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影视演出应有尽有--“五一”娱乐总动员!
五一旅游专题给您最快信息和贴心帮助
2001高考专栏全新推出 600所高校一网打尽!
来星座频道解读命运密码 把握爱情脉搏!
新浪网隆重推出手机短信顶级新闻服务
乐坛群星闪耀5-1工体 新浪网与你同申奥
中国队第7次冲击世界杯
GlobalEnglish 三个月练就流利口语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