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8日电(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徐江善 程红根 俞俭) 不久前闭幕的“两会”上,“网吧”现象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谈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有人疾呼:网吧危害青少年,应尽快采取防范措施;有人认为:网吧发展是大势所趋,利大于弊;更多人主张:以法律为武器,规范管理,促其发展……
在这纷纷扬扬的议论中,都市里的一些网吧仍旧生意红火,座无虚席。
许多人疑惑,“网吧”是时尚潮流,还是“洪水猛兽”?是引领青少年成长的“天使”,还是将他们带入歧途的“恶魔”?“网吧”到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冲击与思考?
“天使”与“恶魔”同在,鲜花与陷阱并存人们感叹:如何让青少年跨过成长路上这道“坎”?
精彩的网络世界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青少年更是求知求新求奇心切,迫切希望了解五彩缤纷的网上世界。一时间,从大中城市到一般城镇,网吧如雨后春笋,纷纷挂牌营业。
我国网吧业兴起于1998年前后,近年来大行其道,尤其是省会城市异常火爆。先行一步的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已发展至千家左右;即使在起步较晚的郑州市,网吧也由1999年底的30家发展到目前的320家,一年增加了10倍多。
记者采访的几个城市,大中专院校和科技企业比较集中的路段和街区,网吧鳞次栉比。郑州市大学路、桃园路及靠近河南农大的文化路、丰产路,相对集中了100多家网吧。北京大学南门约800米的长街北侧,形成了“飞宇网吧一条街”。
正像其他新生事物产生之初一样,网吧也将一大堆麻烦摆到我们的面前。武汉市公安部门调查显示,进入网吧的以大中小学生为主,约占70%,大专院校周边可达90%,年龄主要分布在18至25岁之间;郑州原点市场研究有限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3000名大中学生中,曾光顾色情网站的占46%,热衷聊天室的占76%,选择玩游戏的占35%,只有不到20%的学生上网是搜索信息、下载软件。全国网络文明工程组委会副主任徐文伯谈到,由于缺乏网上管理经验,造成网上出现一些虚假信息,一些语言粗俗,格调低下,网上恋情不负责任,对青少年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
面对家长和社会的诸多谴责,一些有识之士认为,一味地指责限制,只能更加陷于被动。网吧中的问题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北京飞宇公司总经理王跃胜说,网吧一些负面问题固然存在,但不能因噎废食。许多青少年尤其是大专院校学生就是在网吧中第一次触网,并逐步掌握了网络技术,这对推进信息化进程、普及网络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网吧是个新生事物,作为网络经营场所,只要管理、防范措施得当,完全可以将负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
许多教育、心理专家指出,网络已经成为许多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一道“坎”。今年1月,乌鲁木齐市一名年仅12岁的六年级小学生从爷爷家偷走3900元,到网吧玩电脑游戏,22天没回家。渴了,买网吧的饮料;饿了,到周围小饭馆买东西吃;困了,就在沙发上睡。连春节也在网吧里过,所带的钱挥霍一空。武汉市某中学一位网名叫“丘比特”的高三男生半年前泡网吧,结交4位女网友“网聊”、“网恋”,网下又轮番与她们约会。上午跟“迷死你”逛公园,下午又陪“图形”看电影,晚上再和“菲菲”唱卡拉OK,像赶场一样,结果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高考名落孙山。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刘小林认为,网络世界对于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追求新奇、刺激而又缺乏分辨和自控能力的青少年有极强的诱惑力,许多青少年是带着好奇心进入网吧的,如果沉迷于网上游戏、聊天和黄色内容,就会落入陷阱,但只要他们跨过了这道“坎”,将会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健康成长、成才。
既要管住“吧”,更应净化“网”;既应建立网法,更需提倡网德各界呼吁:激浊扬清,高举法律之剑
据调查分析,网吧出现负面问题主要是管理不规范所致。早在1998年12月,公安部、信息产业部、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就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规范网吧经营行为,加强安全管理的通知》,明确了经营网吧的条件,同时规定网吧经营者和消费者不得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影响社会秩序、侵犯公众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但有关网吧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配套,缺乏可操作性。事实上,不少网吧经营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法律知识和网络安全意识淡薄,在实际经营中疏于管理。吧台对前来上网人员登记简单,实际是为了收费的需要。多数网吧未按规定设立安全员,设有的也很少巡查,对上网人员的网上行为放任自流。有关部门在日常监管中也存在权限交叉、职责不清的现象,给违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有的地方管理失控,黑网吧泛滥。
加大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和对违规违法行为惩处的力度,尤其对未经批准的黑网吧,更要加大打击力度,已成为政府和管理部门的一个共识。近年来,北京、河北、南昌等地陆续对网吧的非法经营和违法活动进行过大规模的集中整治。不少地方结合实际,制定、完善了有关政策、法规。
武汉市去年8月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关于网吧的地方性法规《武汉市网吧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由市公安部门负责网吧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工商、通信、文化等部门按各自职责,做好网吧的相关管理工作;对申请经营网吧的计算机台数、单机占地面积、照明、消防设备以及上网人员的网上行为均做了明确规定,而且对违反规定的制订了相应处罚措施。
广西出台的规定特别强调网吧经营者要持证经营;必须参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办的经纪人培训班,经考试合格取得经纪人资格证书后,才能办理营业执照。
西安市公安机关明确规定,对在上课期间接纳中小学生的网吧经营者,第一次予以警告和罚款,第二次扣证、责令停业整顿,第三次将吊销其《安全许可证》。
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也开始认识到依法管理、规范经营的重要性,增强了行业自律的自觉性。北京飞宇网吧所有座位都采用开放式布局,上网者访问什么网页一目了然。网吧还要求工作人员不停地在网吧中巡视,发现违规者立即提出警告,对不听劝戒者强行断线。这对一些年轻人违规上网行为起到一定的监督约束作用。
在北京、上海、郑州等城市的网吧市场还出现了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经营的新趋势。有的网吧实行了俱乐部制和会员制管理。另外,有关部门推广采用的网吧管理软件和电脑反黄软件等,也在技术方面提高了网吧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网吧只是供人们上网的地方,规范网吧还要与治理源头相结合,标本兼治,切实管住那些提供不健康内容的网站,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网上精神食粮。国内有影响的门户网站要加强自律,检查网站内容的频率和范围都应该加大。对色情和反动内容的网页要加强查堵,及时删除。主流网站要更好地“吸引人们的眼球”,起到带头净化网络、正面引导的作用。
记者采访中见到,在共青团中央推出的中青网首页上特意设置了诸多提示,这一做法,对防止青少年在网上迷失方向起到积极作用。武汉网友会在网友信箱、网友聊天室里设置了一个《网法必守》规章,一经发现有违背规章的现象,将取缔网上会员身份,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专家指出,一方面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规范网吧经营者的行为。同时,要严格执法,对那些明知故犯的网吧和网站经营者,绝不手软。
抢占思想政治工作制高点,迎接青少年教育新挑战,营造绿色网络环境社会心声:尽快构筑网络文明工程
站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高度,观察网吧的兴起和发展,透视其中的利弊得失,促使人们对网吧现象作出更多的理性思考。
必须积极主动迎接青少年教育的新挑战。在全国网民中,90%年龄在40岁以下,75%在30岁以上。青年已成为网络文化的主要参与者,也是网络技术发展的主力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网络文明工程组委会顾问许嘉璐认为,网络的发展,对青少年的性格、心理都带来极大影响。为了让下一代健康成长,为他们创造一个既宽松和谐又稳定健康的社会环境,教育界、学术界要大力开展对网络文化的研究。共青团中央现已建立了中国青少年计算机服务网(中青网),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互联网活动。
必须主动出击,抢占网络这一思想政治工作重要阵地的制高点。互联网的出现,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它彻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徐文伯认为,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这种挑战。要主动出击,增强我们在网上的正面宣传和影响力,抢占网络这一思想政治工作重要阵地的制高点。去年12月,文化部、团中央等8家单位共同启动了“网络文明工程”。这项工程的宗旨是通过正面引导的方式,建立网上健康文明的道德规范,积极开展各种网上健康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文明上网的风气,发现一批优秀的中文网站,使之成为网络文明建设的主体,并引导和规范中国互联网站的建设。
必须加强对网络文化现象的研究。网络的迅速发展给我们的社会生活、思维方式、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来了极大的冲击。学术界、教育界应开展对网络文化的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跟踪调查和理论研究,要特别注意对年轻人的心理和意识形态上有什么影响,还要研究孩子们在网上交友对他们以后的成长起的作用。网络将长期存在,我们应该培养一支专业队伍,以研究网络文明为业,直到成为网络文化学家、网络心理学家、网络伦理学家。
网络文明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是哪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维护网上公德,文明上网,也是每个网民不可推卸的责任。(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