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科技时代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国内 > 北京青年报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一个.com人的跳槽史:从chinaren到搜狐

http://www.sina.com.cn 2000/11/29 14:13 北京青年报

  网络经济的发展如此迅速,年初还欣欣向荣的景象到了年底就被描述为“进入了冬天”,潮起潮落的变化快得令人瞠目结舌。2000年的年底对那些曾经风光一时的弄潮儿来说是段严酷的日子,“倒闭”、“并购”、“裁员”的声音不绝于耳,为几个月前的盲目付出的代价今天由从业者们来担当:广告不做了、工资降低了、人员不用了……对不少义无反顾冲进“网里的人们来说,现在是该打算自己前途的时候了。

  24岁的桑稻川在这个行业里已经是个元老了,他从入行时的业务员做到销售经理,他的工资从几百元涨到两万元,他工作的网站曾排进国内前十名又被人收购。他辞职了,这次不是被人挖走,而是迫于压力。

  脸上仍能看出稚气的桑稻川带着IT界人士独有的特点:他与记者接触非常放松,回答问题没有一点废话;他穿着讲究,抽烟的时候还会征询一下女士的意见;他语速很快,一个多小时的采访记者整理出上万字的录音;他也时不时地蹦出英文单词,他说“这是网络圈的坏毛病,你看,我也被他们带坏了……”

  -入行

  我1997年就入行了,当时在人民日报电子版,那是全国最早的网站之一,我在企业那个板块负责销售,工作就是找企业,鼓动他们在我们这里做网页。那时我刚刚大学毕业,是从这份工作开始接触网络的。我当时的同事有的是北大的老师,有的是刚刚毕业的学计算机的学生。我大学里学的是国际贸易,这种行业你得从最低级的干起,很长时间才能有机会,而进入一个新兴的行业发展余地会比较大。我在那儿待了不到一年出来了,和一个朋友一起组过一个公司,想做明星上网,试了两三个月,失败了,后来应聘去了china.com。

  在人民日报工作的那一年,我体会到互联网的巨大力量,我觉得它要比传统的媒体强大得多,它之所以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是因为受众暂时还没有那么广泛,我想再过三四年的时间一定会发展起来的。

  1997年的时候接触网络的人还不太多,那个时候做这份工作是很困难的,很多挺著名的企业领导连电脑都没用过,更不要提网络了,有指着显示器叫电视的,有很多人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概念,我们做的最成功的都是国外的和香港的企业。

  -跳槽

  去china.com的时候是1998年,我感觉到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互联网很多新的概念全部都引进来了,比如报价、方案、服务内容等等。

  我去china.com还是做销售,和以前的内容是一样的。china.com的服务主要是网络广告和企业网站建设。我去china.com的时候已经算是比较有经验的了,待遇有很大变化,基本工资就翻了三倍,不过吸引我的不是待遇,而是我想找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它正好能满足我的要求。

  当初下决心搞网络业主要是出于一种感觉,我从第一份工作开始就觉得互联网公司肯定会发展起来的,但是当时看还是有点鼠目寸光,我没有想到会像现在这样工资升得这么快,收入会这么高。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在china.com时月基本工资是2000块钱,当初我了解到一个同事拿到5000多的时候我非常惊讶,现在回过头想这很正常。互联网公司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工资肯定高,对销售来说主要看业绩,不是靠工资,而是靠提成吃饭的。我当时的同事干得最久的也就跟我一样长,像我这样两三年一直干销售的并不多。他们有从传统行业转过来的,有刚刚毕业的学生。年龄平均在二十五六岁的样子,这在互联网公司中属于偏中等的。我属于比较年轻的。

  我在china.com待了不到一年,是在china.com上市的第三个月走的,那是去年7月份,上市的时候给每个员工都配股了,我拿到的属于最普通的一级。那个公司是根据进入公司的时间长短来决定给人多少股的,而不是以能力,因为这个原因当时走了一批人。

  我走了之后,股票就作废了。我的很多同事等了一年,把股票兑现了才走。

  我离开china.com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想换换工作内容,干销售这么久了,我希望能尝试尝试别的,另一个是我原来的经理去了chinaren,她来挖我。当时她跟我提了几点:一是chinaren是个新成立的公司,我也就算是它的元老了,这样的公司更适合人的发展;第二是让我做市场,我觉得很适合我,我比较年轻我不想在一个岗位上做下去;第三个原因是这个网站的员工年龄都很小,其中甚至有很多都是在校生,做兼职。

  我在这个公司上升得很快,因为我赶上了个比较好的时候,chinaren第一个大型市场活动我就参与进去了。我在chinaren的职位变化很多,一开始我是线上推广部的主管,专门负责和其他网站的合作;这个做了一段时间,成功之后就开始做线下的活动推广,开始到全国各地出差做活动;从那儿回来以后我就开始做销售,叫高级销售主管,从高级销售主管逐渐把一个部门做起来我就变成销售经理了。

  主管其实就是普通职员,经理比主管高一个级别。网络公司的职位分得很细,同一个名称也分不同的级别,比如主管就分p1、p2两个级别,这有利于员工的发展,可以根据你工作成绩的不同调不同的级别。职位变化工资变得很多,从我刚入chinaren到我离开chinaren工资翻了3倍。

  -收购

  今年下半年,我们被sohu收购了。sohu给我安排了一个经理,让我负责一个新的业务,但是我们的工资掉了不少,他们的理由是chinaren的工资普遍都高,不利于两个公司的合并,就把我们的工资降了。

  我们的部门设置也都变了,比如我们的销售部,十几个人的队伍,合并后给拆开分到不同的部门,按照sohu的框架来做。chinaren的市场部也被拆散,分去做电子商务,我们的行政去做地方版的编辑。这些变动有的根据个人要求,有的根据各部门经理的安排。高层人员变化不是很大,chinaren的3个老总现在是sohu的副总裁,总监级的有的留在sohu总部,有的去负责一个部门。据我所知sohu的副总裁非常多,比我们的部门经理还要多。

  我这次出来是因为做得不开心。Chinaren是我做的最整的一份工作,我是眼看着这家公司从刚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无名小卒慢慢做到在中国排行前十名,对它很有感情,我不愿意看到这种结果,当然我们也没办法改变。我们很多同事在最后喝酒的时候都哭了,在这个公司我们都是小人物,我们没法左右这么大的变化。两个公司并购,就好像一家里进了新人一样,别人看你的眼光是很另类的,我们有的时候很愿意把我们当做sohu的人看,但sohu的人并不这么看你。

  前段时间chinaren发生财政危机,就是这个原因造成了我们的合并,但它对我们并没有什么影响,当时3个老总几个月都没有发工资,但对我们员工的工资都是照常发放的,我听说被收购的时候账上的钱已所剩无几了。

  我在chinaren收入最高的时候一个月是两万元,就是在被收购之前,那是销售部最火的时候,那个时候很鼓舞,我觉得会继续做下去,没想到下个月就被收购了。

  当时发生财政危机的时候,我们是有过担心,在这一年之内很多公司倒下了,很多公司一夜之间就没了,有被赶出大厦的,有突然一天之内整个公司搬走的。圈子里的人互相都认识,这些事情我们都知道。两三个月前我们就猜测chinaren会被谁收购,我们没有猜到是sohu。以我们工作的内容和我们在这个行业里从事的时间,我们并不怕没有工作,我们唯一担心的是chinaren的未来是什么样的,因为我们跟这个公司是有感情的。

  -落差

  从去年网络热到今年的挤泡时期到现在的冬天,我面对最多的是客户的疑问,很多人问互联网还挺得住吗,你们chinaren还有钱吗,听说你们被收购了等等,我觉得问的人越多说明人们对这个行业越关心,不再像一两年前人们对于互联网不了解那样。

  去年最热的时候,我们出去做业务明显地感觉得出来别人对我们很尊重,我们是有自豪感的,觉得这是个很好的行业,不是谁都能进来的,而我进来了。在今年4月份走入低谷之前没有做互联网的人后悔过自己的选择,都是饱含热情去工作的。当然也跟互联网公司做了很多宣传有关。我们当初做事情没有太多考虑钱的问题,互联网最火的时候我在做市场,花钱很痛快,出差全都坐飞机,住五星级酒店,那个时候我感觉很幸福,虽然也很辛苦,但很舒适。公司给的补贴非常好,做事情也很顺利,学校一听你是互联网公司的都很欢迎。现在有了变化了,人们都比较理智了,互联网公司再想进入学校也不那么容易了,我们现在住饭店住三星级,就近出差的就坐火车。

  我曾经最感到振奋的是当时和朋友一起出去,满大街都是chinaren的路牌,我都给他指“看这是我们的路牌,这也是我们的路牌。”但现在想那确实没有必要,花钱花得太多了。

  -回顾

  这几年里我的朋友都是同行业的,都是“圈里人,在这个圈子里待着是需要互相帮助的,我们需要互相交流信息。这个行业绝对不能没有朋友。

  圈子里有一些人是经常跳槽的,这种人我们叫他们“袋鼠,他们总在跳来跳去,每跳一次待遇就会涨一些,这都是很多公司挖人惯出来的毛病,我觉得是很不正常的。很多人很盲目地评价自己,觉得自己是一家大公司的人,去一家小公司就必须要获得更高的职位,可你并没有管理能力怎么能让你做经理呢?有的人就是为了赚钱,来这个行业赚足了钱就离开了。在这个行业从一个普通职员做到总监,只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有人说在这个行业里做三个月相当于在传统行业做三年,我觉得这并不是由于你的人造成的,是因为你刚刚发展就比较快,就像一个小孩子就显得比成人长得快。

  互联网公司最大的特点就像贫富差距一样,忙的忙死闲的闲死,因为在工作的分配上常常不合理。还有的互联网公司有段时间盲目招人,使原来需要一个人工作的职位由三个人来做。有很多人在他的位置上但并不做什么事,大家都在一个级别上拿一样多的钱,但能力相差很远。不少朋友就跟我抱怨他们有多忙他的同事有多不忙。很多公司的很多员工为了耗9点多的晚饭,耗晚上打车回家,就白天不工作晚上加班,包括我们那里也曾经这样,到后来我们不得不规定要加班必须要经过经理的同意。经常是晚上6点到9点这段时间你可以看到很多人都不回家,他们有在网上聊天的,有玩游戏的。你还可以注意到很多人的机器上都装着icq或者oicq,这都不是为了工作,都是为了聊天的,很多人上班时就是和不认识的人去交流,因为条件也非常好,有专线,24小时不断。

  -打算

  我离开之后我还是会去互联网公司,而且还是会去做销售,现在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很需要这个。我做了这么久,积累了不少经验,包括管理方面的经验,我可能还会去做销售管理方面的工作。我现在已经找到一家公司,马上就会去上班,它是提供互联网广告服务的。

  工资高不高其实不是我最看重的东西,现在的工资我已经很知足了。虽然现在互联网公司的工资都很高,但我觉得这不合理,这是因为现在人才缺乏造成的,还有就是炒作造成的。互联网公司没有传统公司人才流动的可靠性,经常一个人啪一下就走了,一般这种人都是被挖走的,被解雇的很少。很多人进入这个行业不是为了做什么事业,而是为了挣更多的钱,像淘金一样。

  今年年初很多传统行业的人都跳到了互联网公司,现在很多人又都回去了,因为这个行业的风险实在很大,有可能我这个月拿这么多工资下个月就拿不到了,现在有很多公司就因为发不出钱来改发电脑了。这个风险别说外行了,连我们都没有考虑到有这么大。这个行业是被炒起来的,被无数的媒体给炒起来的。像我们chinaren,最热的时候我每天都可以看到电视台的人来采访,拍摄我们的日常生活,隔三差五就可以在电视上看到我们的新闻。大家觉得这个行业一下子就起来了,都迷惑了。现在都冷静了,泡沫终于炸了。

  股票跌得一塌糊涂,现在sohu给了我们股票,我买不起,一股我需要花6美元去买,可sohu的股价现在是两块多,我买一股会赔4美元,而且我根本不知道我买了它什么时候能涨起来。我的好多朋友包括我的亲戚都问我进不进这个行业,我都告诉他们要谨慎,你要想清楚你进来是为什么。你如果是为了挣钱的话,那不是长久之际,你必须有韧性。

  我挺想写一个连载的东西,在网上发布,就是网络公司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神话,什么很现代,什么你可以穿得很随便,在公司和上级可以随便的交流,每个人可以拿到很高的工资随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不是这样。我们拿到的工资和同龄人相比是比较让人羡慕,可我们做的事情是他们两三倍的工作量。你想不到我们为了一个单子会一熬就两三个晚上,而且压力很大,你不做有人做。

  有的人觉得互联网公司的工作环境很优越,从业人员很酷等等。但是在我看来互联网公司的人和其他行业的人没有什么区别,也都是要付出劳动来获得自己要求的东西。

  -文/本报记者宋燕

  -资料:

  这个冬天真的很冷

  在这个寒风瑟瑟的冬天,网络裁员声起。

  11月以来,传来第一个裁员消息的是eNet.com.cn,凄凄惨惨的27号人中,也许有人快乐地进了别的网络公司继续提心吊胆,也许有的还在彷徨无措,更有的人是唏嘘一声后默默走出。其中最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应该庆幸自己没有被裁掉的人,虽然薪水有了30%的降幅。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糊口不容易,谁还顾得上讲究什么呢。

  索易也裁员了,没有eNet.com.cn吵得那么凶,不知道老板有什么绝招。11月3日起,陆陆续续的从编辑部到市场部走了近乎eNet.com.cn两倍的人数,其中大部分的老员工是随着索易一起成长起来的,现在索易长大了,他们也被迫走开了,不能说这不是一件好事,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至。也许离开索易,他们才能看到索易之外的天空,擦干眼泪,继续在网络中沉沦吧。

  中华网刚刚又宣布裁员4%,损益表中的赤字已是触目惊心的在跳动了。狂野的烧钱运动并没有使头脑尚存清醒的人们迷失在Nasdq的光环里,没有套住别人,只是让自己陷得更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说不出的悲哀。

  还有背景强大的千龙新闻网也不是再那么令人感到信心无比了。裁员的消息像一颗毒瘤似的迅速扩散在网络人的身上。

  悲壮的IT员工们,在曾经被人投以无比羡慕的眼神中骄傲地踏着单车匆匆赶往中关村上班,清晨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是那么的明媚。而在这个寒冷的冬季,阳光也不灿烂了。网络的泡泡被冰冷的空气击碎,捂着红肿的双耳,不知道明天是否还能享受刺骨的寒风。

  现在回想今年春夏之际,中国网络业随着气温的升高也同步升高一样,一派烈火烹油的盛景,现在随着一年的变化,中国互联网走进了秋天和寒冬。美国的互联网热潮持续了6年,现在才开始整盘。而中国互联网,这个大家一致对它寄予“赶英超美”的厚望,现在的确像泡沫一样破灭了……

  -摘自《大众网络报》



 相关链接
网友经历:我的网络从业记 (2000/11/07 10:51)
网友感叹:烧钱的日子太匆匆 (2000/10/26 12:08)
网友评论:夜未央,人在“网”中央 (2000/08/18 13:20)
四个职业经理人自述:触网后悔了没有 (2000/08/14 13:29)
DOT COM时代的人事危机 (2000/08/06 10:07)
张朝阳、陈一舟称合并成功裁员属正常(2000/12/04 10:33)
网友评论:也谈那个跳槽的Chinaren人(2000/12/01 14:05)
搜狐指责“中止收购ChinaRen”为莫须有(2000/11/28 18:37)
张朝阳:搜狐要做一个巨大的销售公司(2000/11/27 18:49)
搜狐与纳斯达克专题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2000年世界小姐大选决赛
美国总统大选
新浪招聘网站
健康专题:禁用PPA感冒药
手机栏目提供选购、评测个性化方案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网上学园提供学习电脑网络技术文章
全国男篮甲A联赛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