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15日,科利华与双威启动卫星宽频互动教育平台;2002年5月13日,新浪与双威共同推出远程教育平台;2002年6月14日,双威与沈阳大学、上海华东师大等6个学习中心签订协议,共同开拓国内的远程培训市场。双威通讯网络有限公司,这匹杀入网络教育市场的“黑马”越来越引起了业内的关注。
本报记者 赵永平
6月12日,雪域高原的西藏,50名教师坐在网络教室内,首次体会了由卫星传输的“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师资培训”的课程。拉萨市第二小学教师曲珍高兴地说:“由于地理条件等限制,我们不可能经常到内地教育发达地区学习,通过这次计算机远程培训,我们可以学习到《计算机网络知识》、《教学与教法》、《现代学校管理》等现代化的教育内容了。”这就是网络催生的全新的教育模式,它已经开始走进西部,走入偏远地区普通百姓的生活。
据统计,在基础教育领域,目前我国60多万所中小学校仅5000所建成了校园网。根据教育部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将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的中小学校上网。在高等教育领域,按照“十五”计划,到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将全部建立校园网,将使网络教育的注册学生达到500万。网络教育的巨大市场前景令人垂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上百家IT巨头纷纷抢滩。专家预言,网络教育将成为最大的投资热点。
卫星宽带:挑战网络教育的瓶颈
带宽是网络教育最大的瓶颈,它是许多IT企业无法回避又难以跨越的坎儿。网络教育需要传输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声音和图像,而传统的拨号上网方式根本无法提供可以满足视频传送的带宽,如果只靠一些枯燥无味的文字信息,网络互动教学就无从谈起。而双威的卫星宽带接入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
记者在北京双威通讯网络有限公司演示室中看到,北京某特级教师的讲课内容压缩为视频节目后,通过卫星接收到一台电脑上,其声音和画面基本是同步的,这完全是因为卫星宽频每秒3兆字节数据的高下行速率。双威通讯有限公司总裁殷建平介绍,利用卫星宽带接入,只要拥有一块PCI接口卡和一架直径为75厘米的接收天线,一笔5000元左右的投入,就可以使上网速度达到一般拨号调制解调器的8倍。如果下载一套网络音乐平时需要20分钟的话,在卫星宽带则只需要两分多钟。
再从成本来看,使用“地网”2兆字节的DDN专线,一年要15万元左右,一个学校建20个点要300万元。而卫星宽带最大的好处就是一点对多点,传输同样的内容,无论多少个接收站点只要花4万多美元。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2/3的国土面积不适合铺设光缆的国家来说,短期内尚无法实现多数人对有线通讯的要求。除了高速上网外,卫星宽带的最大优势是无处不在,一颗卫星就可以覆盖全球1/3的地区。有了它的帮助,边远山区的学校在屋顶上架个“锅”都可以接收互动教育内容。
技术+定位,全新的盈利模式
缺乏成功的经验和可操作的模式是目前发展网络远程教育的主要问题。而从传统行业起家的殷建平却这样认为,做企业切忌把“芝麻”说成“西瓜”,也不可能回避盈利的话题,对于网络教育这一特殊市场来讲,实现盈利要靠“技术+定位”。
在一向封闭沉闷的卫星通信市场中,双威崛起的过程被业内称为“双威模式”:与卫星通信技术国际巨头休斯结成技术联盟,有INTEL公司提供的强大技术后盾,依靠先进技术抢占市场份额,建立分销体系;在规模上来之后,便侵略性地大力推进市场。成立于1999年1月的双威网络通讯有限公司,在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与北大、清华科利华、北大附中等谈妥了上千个远程教育卫星小站的合作。在我国刚刚兴起的网络教育市场,“双威模式”自然惹出不少议论。
在市场定位上,双威不同于一些公司那样面面俱到,而是重点突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领域。在基础教育领域,双威面向科利华拥有近两万所中小学校用户,与科利华一起定位于“平台”提供者的角色。按照科利华董事长宋朝弟的说法,发展一半的用户,每个学校收费5000元,就是5000万元的收入。这使得双威一进入教育领域,便站在一个很高的层面上来为中国教育提供最优的服务。不久前,双威与建起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共同成立了双威华教远程教育服务公司,面向我国84万多所基础教育机构,1100万名基础教育教师,2.3亿在校学生,提供独家专业网络教育资源,在专项客户群体中实现了卫星资源有偿下载的商业模式。
在高等教育领域,双威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建立的EMBA远程教育目前已培养了近千名学员,教学内容通过卫星原汁原味地发送到了遍布全国各地的远端教室。2002年6月14日,双威与沈阳大学、上海华东师大等6个学习中心签订协议,共同开拓国内的远程培训市场。至此,双威已与国内10多家高校签订合作协议。
对双威来讲,挖掘年轻的网络教育市场,培育目标客户也非常重要。双威公司以投入远教卫星演播设备、远端接收系统及卫星带宽、地面专线费用等,实现远程教育项目的零启动。如某师范大学经过短短半年时间,19个远端站点,开始着手培育市场,到现在短短半年,站点已经由19个增加到40多个,学生增加到8500人,实现了双赢。
就目前卫星市场来说,双威不算是市场上的先来者,在目前发放的卫星经营牌照中双威排30多位。但卫星宽带市场的扩大,已引来了众多公司的竞争。早在双威成立一年多前,广东电信便在中国率先推出了高速互联网卫星接入,产品是“星网通”,不幸的是后来便无声无息了。目前在国内,除了双威网络、中星在线等公司外,刚刚组建的中国通信卫星集团公司,也已瞄上这块市场。
的确,在这个“快鱼”吃“慢鱼”的竞争时代,抢占市场份额似乎比短期的获利更为重要。只要抢得市场先机,并在市场上做出名气,赢得利润就不是难事。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新浪手机图片每天增加上百幅,下载最新图片送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