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邮件市场酝酿巨变
新快报记者毕金华
一向低调的263在2002年春天终于成为众矢之的。
3月18日,263网络集团对外宣布,263电子邮件(@263.net、@x263.net)将从2002年5月21日起全面升级为收费邮件服务,届时将停止免费邮件。
据悉,263(@263.net)升级后的收费邮箱为每月5元(一年50元)、15兆空间,可发送8M的大文件。对于263的拨号上网用户(95963、2631、2632,用户名/密码:263)可以通过主叫购买享受到28元/年的优惠价格。同时,263还提供了网上付费、银行代收、汇款、上门缴费等多种付费方式。
在为邮件全面收费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263网络集团总裁黄明生表示:“电子邮件是伴随着用户应用而崛起的,只有不断满足、保障用户的应用需求才能带动电子邮件应用的发展。”
在21CN、新浪与网易等相继推出收费的电子邮件服务后,263成为最彻底的收费者。
业界议论纷纭
对263电子邮件全面收费,业界一片啧杂,有赞同,也有担忧。
新浪网总裁汪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免费邮件用户数量的增长,邮件服务提供商的成本开支越来越庞大,使得邮件服务提供商不堪重负。在这种情况下,邮件服务提供商的服务质量难免要打折扣,甚至终止服务。因为邮件服务提供商只有自己能够生存下来,才能为网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汪延认为,263推出邮件全部收费服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这一收入模式和市场定位是否成功,“还需要市场检验”。
新浪网香港兼华南区总经理颜守俊表示,从新浪、网易等推出收费服务到263全面收费,证明电子邮件收费是未来的趋势,“香港一些网站也在推出收费服务,而且Hotmail、Yahoo也都宣布将来要收费。”他表示新浪的收费模式已定,不会跟随263全面收费的行为。
网易创始人、首席构架师丁磊表示,263关闭免费电子邮件服务的做法说明邮件服务的投入产出上也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这种情况也是所有邮件服务提供商面临的困境。“我认为263的做法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我表示理解。同时我也呼吁网民积极支持263的收费行为。”
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博士则认为,263邮箱全部收费太激进,也许是一种自杀式营销方式。“263的ISP等其它业务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这也会对网民以及中国互联网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方兴东认为,263免费邮件用户是263的网络品牌所在,也是263接入服务打开局面的优势所在。放弃了免费邮件服务势必会给接入服务带来一定冲击,263的一些免费邮件用户会流失到其它门户网站,可能会得不偿失。
网络经济专家、社科院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吕本富也认为,263实施终止免费邮件服务而全部收费是在冒险。“目前邮件服务的主流是免费,尽管网民对邮件收费有承受能力,但接受能力不够。”
当事人满不在乎
263对电子邮件全面收费会不会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不但带不来什么收益,反而会造成用户的大量流失呢?对此,263方面的反应是并不在乎。263总裁黄明生说,“我们是要向需要有保障的用户提供有保障的服务”。
263网络集团市场总监毛新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从2000年下半年,21CN、新浪、网易都推出收费服务,邮箱收费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时,收费已是势在必然。与此同时,用户也在走向两极分化,一部分用户开始需要稳定的邮件,这与263的定位不谋而合。
毛新说,263对自己的定位是“电信级的运营商”,提供“有保障的服务”,但免费邮件只能提供基本的邮件服务,这与263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而为了向用户提供有价值有保障的服务,就必须对系统等进行全面升级,需投入大量资金。据介绍,从1998年提供免费邮件到现在,263免费电子邮件已有用户2000余万。但据263估计,考虑到一个人申请2个或以上邮箱的情况,263免费邮件的实际用户数约是800万。
“我们估计会有20%以下的免费用户会加入收费的行列,也就是说在5月21日前约有30万免费用户会转换成收费邮箱用户。”毛新说。当然从800万到30万,对263的品牌不可能不造成负面影响,但毛新认为,这个品牌损失可能表现在免费邮件方面,对263的“电信运营”“全面保障”却是一个提升。“这和263自身的发展方向有关,263不是靠信息服务和大量人流卖钱的网站,这种定位和业务方向比较合理,而其他网站免费邮件的人流对它可能更有价值。”据预计,收费邮箱一项业务今年可能给263带来2000余万元的收益,尽管在263整体业务中占有的比重并不大,但是“市场一旦形成良性发展还是很有前景的,希望它能快速发展。”毛新说。
对于最近流传纷纷的263要砍掉亏损业务,将ICP业务外包的说法,毛新表示,砍掉亏损业务是所有公司都会做的一项决策,263的定位不是信息网站或门户网站,所以不会自己提供新闻,而是会与相关专业网站合作,比如说与新华网合作提供新闻内容,263网站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在线娱乐、游戏、电子商城、短信息、聊天等针对个人用户的业务方面。
记者观察:收费收费还是收费
据2002年1月15日公布的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目前国内网民平均拥有电子邮件帐号2.2个,其中免费账号为1.9个,相比一年前的统计都有明显的下降,但用户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中电子邮箱的比率却由74.9%上升到92.2%,用户对稳定、长效性的电子邮箱的需求增长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只有邮件服务商能够良性地发展下去,网民们才能得到这些稳定可靠的服务。也正因为如此,对263的举动,同行是冤家的新浪、网易们才纷纷投了赞成票。
事实上,只有大部分邮件供应商能够达成收费的共识,并且具备切实考虑到用户利益的服务,邮件收费才能最终成为潮流。
联想到最近与免费电子邮件有关的一件事,许多网民更加不能不感觉到收费号角的步步紧逼。曾是不少网民第一个电子邮箱的163.net在3月初宣布推出收费邮件升级服务后,免费邮件用户们几乎不能使用其163电子邮箱了,直让不少老网民感慨———“中国最大的免费电子邮局是不是死了?”
也许只有搜狐是个例外。去年新浪推出收费邮箱时,搜狐紧接着推出了免费的“闪电邮件”。搜狐CEO张朝阳在此前就“某大网站将对电子邮件全面收费”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仍然表示,搜狐对用户的免费承诺永远不会改变,搜狐将来只可能对新提供的服务进行收费,而不会对原来的免费邮件用户“下手”。
在新浪、263、21CN、网易等的重重围剿之下,搜狐也许会成为最大的赢家呢。但免费用户汹涌而入,搜狐会否不堪重负呢?“增加一个用户带来的成本增加并不高,反而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广告收入。”张朝阳的看法倒是与众不同。
中国的电子邮件市场新格局正在形成。(毕金华)
国内收费电子邮件大事记
●1998年,263推出收费电子邮箱。
●2001年2月8日,21CN推出个人商务邮箱,每月收费为20元,邮箱容量为21兆。
●2001年3月,263宣布自1997年开展收费邮箱业务以来,其收费邮箱用户已经突破了10万。其中包括个人用户6万,企业用户4万。
●2001年6月28日,163宣布停止免费邮箱新用户的申请及开通服务,同时推出全面收费邮箱服务。
●2001年7月10日,263推出了收费邮箱系统,包括“钻石信箱”、“杀毒套件信箱”、“移动信箱”、“标准信箱”、“上网信箱”和“应急信箱”6款,收费信箱容量的全面扩容至50MB,并能支持发送30MB的附件。
●2001年8月3日,新浪网宣布将原有50M的免费邮箱容量缩减到5M,并正式推出收费邮箱服务。
●2001年8月17日,搜狐网反其道而行之,宣布正式推出更大空间的20兆免费“搜狐闪电邮件”。
●2001年8月底至9月初,雅虎(中国)陆续将其电子邮箱服务器由美国搬至北京,与此同时,雅虎(中国)还宣布将坚持在中国提供免费的电子邮箱服务。
●2001年9月1日,中华网宣布将88M的免费邮箱大幅缩减至5M。
●2001年10月16日,中华网宣布正式把免费邮箱的账号用户名从@china.com变更为@mail.china.com,同时不再提供部分免费邮箱服务。
●2001年10月17日,21CN宣布将对其免费邮箱容量降低到5M。
●2001年10月31日,网易网宣布将以其域名163.com为后缀的免费邮箱服务扩容至25兆。
●2001年11月15日,263网络集团正式发布自主开发的超级邮件系统Xmail,并以Xmail为核心技术平台,推出综合263各项邮件产品与服务于一体的“超级电子邮局”。并开通了新的免费电子邮件域名“@X263.net”。至此263的邮件服务囊括了从个人到企业、从基本邮件服务到增值邮件服务等各个方面,成为具有完善的综合服务能力的电子邮局。
点评:为迎接健康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网站不约而同选择了这样一个时机,且不说这个时机是否真的合适,习惯于只听网民们的倾诉的网站们,经过去年整整一年的时间,总算找了个借口美美地表露了自己的心声,同时也显然表明了这种发展趋势的必然。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