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11月12日电(朱立毅潘海平)8月3日,新浪网宣布将原有50M的免费邮箱容量缩减到5M,并正式推出收费邮箱服务。
8月17日,搜狐网紧接着反其道而行之,宣布正式推出更大空间的20兆免费“搜狐闪电邮件”。
8月底至9月初,雅虎(中国)陆续将其电子邮箱服务器由美国搬至北京,与此同时,雅虎(中国)还宣布将坚持在中国提供免费的电子邮箱服务。
9月1日,中华网宣布将88M的免费邮箱大幅缩减至5M。
9月25日,TOM163推出了名为“随身邮”的收费邮箱服务。
10月16日,中华网宣布正式把免费邮箱的账号用户名从@china.com变更为@mail.china.com,同时不再提供部分免费邮箱服务。
10月17日,华南门户网站21CN宣布将对其免费邮箱容量降低到5M。
10月31日,网易网宣布将以其域名163.com为后缀的免费邮箱服务扩容至25兆。
……
两三个月以来,中国的门户网站一直在上演一出精彩的电子邮箱之战,曾被认为是最能为门户网站吸引点击率的电子邮箱服务,在这场战役中被一次又一次地抬了出来:从邮箱收费与否到容量增减,从邮箱后缀到服务的安全稳定,曾经风光的网络精英们在电子邮箱上下足了功夫,但不管是像新浪网总裁汪延所说的那样,“‘收费’不是目的,‘服务’才是最终目标”还是像网易网所说的那样,“为中国网民带来最佳的网上体验”,这些高喊着美丽口号的门户网站心中都只有一个目的:要赚钱!可问题是,怎么赚钱?这场越来越热闹的邮箱大战能让身处严冬的中国互联网盼来春天吗?
(争夺邮箱用户就是争夺明天的互联网盟主宝座
正如一位资深网民所说的那样,电子邮箱之所以成为门户网站争斗,关键在于它对其使用者具有持久的吸引力。
电子邮件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通讯工具的特点是使用者可以在任何地方时间收、发各类型的数码信息,解决了时空的限制,人们可能因为住宅的搬迁或工作的调动而变更地址,从而造成邮址的变更,而电子邮箱则可以一劳永逸,至少在理论上,电子邮箱可以永不变。
正因为如此,电子邮箱具有一个相当稳定而且忠实的消费群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新一轮的互联网调查报告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这份报告说,用户拥有E-mail账号的平均值从年初的3.24个/人下降到目前的2.6个/人,也就是说,电子邮箱的使用者正越来越集中地使用为数极少的几个邮箱,由此而给提供邮箱的门户网站所带来的点击率是相当可观的;另一方面,邮箱的使用者还会将这一邮箱印在名片上,记在通讯录上,那些以网站域名为后缀的邮箱,如@sina.com、@163.com、@sohu.com,又是一个为网站做免费广告的绝好载体。
美国IDC公司于美国当地时间9月17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指出,“电子邮件的邮箱数将从2000年的5亿500万个以年平均138%的速度增加,到2005年将达到12亿个”,由此可见,提供电子邮箱的门户网站并未渡过前期的吸引用户期,而目前正是争夺“眼球”的关键时期。
免费与收费的巨大落差让不少网站选择了后者
当然,电子邮箱让门户网站在这此大拼杀中使出浑身解数的原因绝不仅限于它对“眼球”的吸引力。不少门户网站在这次邮箱大战中纷纷打出了收费牌,收费的门户网站当然害怕失掉它们掏大把银子换来的“眼球”,然而令它们敢大胆走出这一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收费所能带来的直接经济利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一组调查数据让我们看到了一些网站“不得不”打出邮箱收费牌的理由。这份新一轮的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用户最常用的网络功能中,电子邮件以74.9%的绝对优势依然高居首位,而在最新的统计中,用户平均每周收、发电子邮件数分别从以前的每周6封和10封上升到了目前的每周8.2封和12.9封,电子邮箱除了给提供此项服务的网站带来了成倍增长的点击率之外,也给它们套上了沉重的经济枷锁。
新浪网的市场总监喻时云曾向媒体透露,新浪网在高峰时期,有时一天免费用户注册量就会达到10万人,即使按平均每个用户需要10MB容量,10万人就需要1TB(1TB=100万MB)。仅硬成本方面投入,1TB就需要150万元左右。他说,新浪网每年在这方面的总投入至少在3~5千万元之间,并且投入规模还在增长。
与此相对应的是,如果实行邮箱收费,那么它所带来的收益将十分可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一项调查显示,网民对邮箱收费的认可度达到45%,而根据263的调查,其网民对邮箱收费也高达20%多,五个网民里面选一个付费的,前景的确看起来很美。而一位业内人业也乐观地指出,即使现行的邮箱收费标准还不足以令门户网站赚钱,至少也可以延缓一下它们疯狂“烧钱”的速度。
赚钱还是赚眼球的困惑让门户网站分化为两派
电子邮箱巨大的商业价值和这一全新的领域,向如何利用好这株“摇钱树”提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可问题的关键是,怎么“摇”?
2001年10月21日在西子湖畔举行的“西湖论剑”上,刚刚与克林顿一同入选“全球最聪明的100人”的张朝阳反反复复地申明一点:搜狐要坚持邮箱免费,提高点击率,赚取“眼球”,以此来增加广告收入。而与此相反,高唱收费邮箱的门户网站们心里则一样有一笔帐:以每月收费仅10元的邮箱计,即使按30%的人愿使用收费邮箱来计算,一个千万级邮箱的网站,每年就可从网民的腰包里掏走三千万。
当互联网的泡沫逐渐散去的时候,中国的数字精英们终于达成了一个略显得迟来的共识:“赚钱才是硬道理”,然而当电子邮箱这株“摇钱树”把“赚钱还是赚眼球”的提问再一次抛向他们的时候,尚处在对门户网站经营模式摸索的阶段的CEO们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一个从事媒介经营研究多年的专家尖锐地提出,“门户网站赚钱的模式是内循环,还是外循环?”(所谓的“内循环”和“外循环”可以被理解成是媒体与非媒体服务业两种不同的经营模式。搜狐坚持免费邮箱,通过网民的点击率来增加广告收入的方式,走的就是“外循环”的路,也就是说,搜狐为免费邮箱而支出的费用并不是由直接的受益者?邮箱使用者来支付的,而是转由在搜狐上做广告的企业来支付对价,因此能否吸引到更多的“眼球”成了这种经营方式的关键;而那些对邮箱收费的网站走的就是“内循环”的路?直接由邮箱的使用者来支付费用,就像租用一套住房,直接把租金付给房东一样)。
当然,门户网站并非没有“内循环”和“外循环”两者结合的可能性,但问题的关键是,没有一个对门户网站经营模式的准确定位,这样的争斗将会不可避免地在其它网络服务中一次次出现。
摸索着前进的门户网站无法避免迂回和阵痛
在不少门户网站推出收费邮箱后,情况并不想原先预料的那样乐观。有数据显示,新浪自8月16日推出收费邮件到现在,注册用户数只发展了几千户,而同期新浪的免费邮箱注册量每日达5万之多。但以新浪网为代表的网站还是决心将收费进行到底:“再不收费,我们迟早得被拖死。”
事实上,坚持“要让免费邮箱继续成为主流”的搜狐网日子也不一定好过。有最新的统计资料说,搜狐近期的免费邮箱注册量是平时的2-3倍,虽然由此而带来了点击率的节节攀升,但是在风险投资的逐渐理性化以及那斯达克股市的寒风中,点击率的增长只意味着电流更频繁地撞击服务器,如果那两千多万网民全都涌向他,搜狐还能不能够消化得了?带宽租用、存储设备、人员维护等方面的高额投入,甚至使很多人担心搜狐网的一时冲动会给自己带来毁灭性打击。
可以看到,虽然一部分网站和网民在这场邮箱大战中“受了伤”,但摸索着前进的门户网站无法避免迂回和阵痛。中国的门户网站在2002年的春天来临前展开了一场重新洗牌的邮箱之战,虽然这场战争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结束,但门户网站手中其它的一些“筹码”理所当然地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市场新近传来的一些令人兴奋的消息就和这些“筹码”有关。
中秋节和因庆节期间,各大门户网站虽然都提高了自己的短信图片和音乐的收费标准,但仍引发了消费高潮。4天的时间,搜狐短信订阅量将近90万条;新浪的节日短信量达到了110万条?而在春节期间,这两家公司每家还不到20万条。网络游戏同样呈现出火爆的态势,在“西湖论剑”的网络群英会上,网易的在线游戏让丁磊显得信心十足,他说做网站就像捕鱼,老站在一个地方,未必能捕到鱼,需要换个地方看看。他认为网易新推出的在线游戏,就是自己捕到的一条大鲨鱼。
半年前,王志东说互联网的春耕已经开始了,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种预言尚为时过早,不过,中国的门户网站已经学会如何过冬,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虽然这一过程充满曲折和疼痛。(完)
声明:新浪科技登载该文并不意味着新浪网赞同其观点或描述。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