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阳光整合共建跨媒体平台的好处大家有目共睹:新浪最大的优势是它是最大的中文互联网传播平台和它所储备的一亿美元现金,有了这样一个比较畅通的渠道,与宽带内容提供商——阳光的合作,就等于往煤气管道里放气,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朝各家各户收钱。
当然,以这个预想中巨大的宽带与跨媒体平台来刺激资本想像所获得的好处也许比明面上看到的更多。
但这些都有一个前提——预想中的,而且这个预想还被重重猜测围绕,其中的变数值得细数。
首先就是姜丰年所说的“人的问题”。用吴征的话讲便是:“媒体要做大,第一个因素就是人才。”而仔细想想,最令人担忧的就是这些“能人”。新浪与阳光都有太多的人才:本来新浪的“纷繁复杂”的董事会就够乱的了,现在又加上了“腕级”的杨澜和要让新浪出现“铁腕级”人物的吴征,这不禁让人想到中国朴素的“三个和尚”情结:双方到具体问题上会不会因为相互扯皮而搞得“没水吃”这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据说吴征的脾气很暴躁,这和新浪一贯的“温文尔雅”大不相同,这样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带来的后果会有两种:第一种,二者可以互补,也许还会相互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另一种便是二者水火不相融。虽然新浪和阳光已经表示他们是“令人惊诧的互补”,而这种同样“令人惊诧”的肯定就更使企业文化能否融合这个问题成为了一个未知数。
当然,更多的人关心的是新浪阳光这段“光水奇缘”到底能对未来的赢利带来好处,还是仅仅在玩一个资本游戏﹖因为众所周知,作为资本玩家的老茅正是这方面的高手。搜狐在对此事做出评价时就有意无意地抓住了这根小辫子,搜狐的官方表态是:我们欣赏新浪同行在当今国际股市极其低迷,面临来自股东和董事会巨大压力的情况下,管理层做出的尝试和努力;但是跨媒体商业模式是否能够给广告商和客户带来真正的实惠,是否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还有待证明。合并产生的新公司结构及其管理团队将会给新浪带来新的变数,这也是合并要面临的一大挑战。
搜狐带着担心语气的言辞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新浪以前的优势就是内容,它的赢利模式目前还是比较单一的广告收入,与阳光合作也只是进一步地强化了内容方面的优势,并没有改变单一广告的赢利模式,而在目前经济并不太景气、各大厂商压缩市场费用的大环境下,两种合作未必能产生1加1大于2的效果。
最后一点是让人还看不太懂的,那就是阳光和新浪到底谁包含谁。表面上二者是一个合作的关系,而实际上好像事情并不是如此简单。收购了新浪,阳光除了拥有电视和互联网媒体,还要进军出版以及平面和电波媒体,这不是摆明了要建立一个媒体帝国,这才是资本想像的第一出发点。(晓旭)
声明:新浪科技登载该文并不意味着新浪网赞同其观点或描述。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