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与阳光卫视合并的消息在业内流传数日,昨天得以最后确认。新浪网宣布,已与香港上市的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澜达成协议,将购入阳光卫视29%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而据悉,在未来18个月内,杨澜将以“阳光文化”的股份,通过部分换股、部分现金的方式陆续购进新浪股份,最多可达16%,从而成为新浪网的第一大股东。
这一换股合并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起“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联合体。有人评价说, 这是中国今年以来最引人注目的跨媒体合并事件,将诞生中国第一个类似“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跨媒体“航空母舰”。
跨媒体的重量级合并
上月24日,记者在广州采访新浪总裁汪延时,苦苦寻觅赢利之途的汪延表示:“新浪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自身发展,另一条腿是策略发展。”所谓的策略发展,就是通过策略联盟、策略收购的方式,与旅游、体育、金融等传统产业相结合。
在后王志东时代,新浪毅然决定改变商业模式,踏上“回归传统”之路。而“回归传统”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跨媒体联合成了新浪学习的榜样,而“绣球”最后抛向了阳光文化。
阳光文化是原中央电视台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和其丈夫吴征建立的公司,收购香港良记集团后借壳上市,随后正式开通了覆盖中国的阳光卫视。阳光卫视拥有两个能在国内有限范围内落地的卫星频道的运营权,其通过节目授权销售,电视节目可为中国7000多万个家庭收看。而新浪则是中国互联网的知名品牌,截至2001年6月,新浪网每月页面浏览量已增至26亿。
从“块头”来看,合并的确是重量级的。
杨澜夫妇是最大赢家
据透露,新组集团中,吴征将出任新浪主席,姜丰年将留任新浪共同主席,杨澜继续担任阳光文化主席兼CEO,茅道林将继续担任新浪首席执行官。
从职位的稳定来看,这像是一场公平的联合。不过,细究起来,善于资本运作的吴征、杨澜夫妇一旦成功完成对新浪的股权收购,将成为新浪的最大股东,因为新浪又是阳光卫视的最大股东,从个人来讲,他们将是最大的赢家。
不过,两家公司看来都希望通过牵手而达成双赢。新浪在亏损的困境中挣扎多时,股价长期徘徊在一美元线上。今年第二季度,公司的营收总额为580万美元,较上季度下降5.7%;净亏损仍高达820万美元。而从阳光文化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业绩看,其总营业额为9630万港元,较上年同季增长31%,但年度亏损仍高达1.26亿港元。过去3个月里,公司的股价已经下跌了44%,至上周五停牌时收于每股0.09港元。
新浪—阳光能否看到阳光?
“阳光—新浪”联合体是否真的能创造跨媒体联合的奇迹?
昨日,杨澜对本报的采访做出回应,她说:“两者的结合,有助于扩大经营规模,使得多媒体的运作与市场推广更加有效。”
因而,大部分业内人士对此次合并都有较为积极的评价。舆论普遍认为,通过联合,阳光卫视可进一步打通政策瓶颈,尤其是广电领域对外资媒体的严格限制,在国内“落地”。而新浪可减少来自纳斯达克的动荡,寻找香港上市公司的支撑,拓展赢利空间。
更重要的是,“阳光—新浪”在宽带服务领域内容集成和提供上可能一举成为最主要的竞争者。杨澜认为,中国宽频网络正在建设当中,电视和网络的结合仍然是未来媒体发展的重要方向。
业界尤其对吴征进入新浪管理层寄予厚望。他曾成功地使亏损多年的香港亚视取得赢利;1999年运作“天地数码”,使其市值一年内上涨达百倍之多,并成功成为科技指数股。而去年杨澜收购良记集团时,每股股价才0.02港元,收购后一度达每股0.80元,时至今日市值仍维持在近8亿港元。业界希望,吴征的引入能够再创奇迹,扭转新浪的局势。
但业界也传出不同的声音。有网友评价说,阳光文化和新浪是“一对亏损冤家,两个难兄难弟”,简单相加并不能创造奇迹。问题的关键点就在于,阳光文化和新浪都还没有找到成熟的业务模式和赢利模式,这与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是完全不同的。
看来,合并之后,如何合力杀出一条血路,将决定“阳光—新浪”的未来是看到阳光还是遭遇恶浪。(本报记者巫伟)
声明:新浪科技登载该文并不意味着新浪网赞同其观点或描述。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