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收费成大势搜狐“闪电”逆市出击
搜狐免费牌暗藏玄机
也许是一种巧合,也许是刻意的安排,就在新浪全面推出个人家园和收费邮件服务的第三天,8月7日,搜狐宣布推出新一代免费邮件“搜狐闪电邮件”。
搜狐此举引来业界议论纷纷,也引起诸多猜测:这仅仅是一个姿态呢,还是搜狐想借此机会重谋变局?
8月20日,本报记者在广州就相关问题对搜狐CEO张朝阳进行了访问。
免费的大旗能扛多久
记者:为什么在网站收费成为主流舆论与各大网站增加收入的一个努力方向之际,搜狐却继续大打免费招牌?是为了继续吸引眼球吗?
张朝阳:首先我要说我们的免费邮件与其它网站的收费邮件同时出台纯粹是一个巧合。搜狐是国内最早提供免费电子邮件服务的服务商之一,自1999年6月原有的邮件系统几次升级、扩容,但是仍然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户的需求。闪电邮件是我们收购整合CHINAREN后新技术部门开发的第一个项目,经过长时间的开发,从小范围试用消除邮件系统中的BUG,到最近才正式推出。
记者:搜狐免费的大旗准备再扛多久呢?
张朝阳:虽然国内外都有一些公司开始了收费邮件的推广,不过在Hotmail邮件继续免费之时,我个人认为邮件收费的市场时机还不成熟。搜狐准备将邮件免费这一基本的原始的互联网服务继续进行下去。
记者:搜狐继续免费邮件政策是不是有销售方面的考虑?
张朝阳:基于电子邮件的互动营销是搜狐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保持相当规模的用户量也是我们作为一家新媒体公司而生存所必需的基本要素之一。一方面,闪电邮件替搜狐省了钱,另一方面用户成为搜狐继续保持收入增长的基础。
重新定位带来清晰收入
记者:您说到新媒体公司,而不再是门户,那么在持续三个季度的高增长之后,搜狐现在给自己公司的明确定位是什么?
张朝阳:首先搜狐是一个高科技公司,是一个新媒体公司,是一家通信公司,是一间电子商务公司。
明确的新定位给我们带来了清晰的收入。像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在同客户的接触中我们发现企业对门户技术的市场需求很高,而作为成功的网站,搜狐网站本身的优质运行成为我们最好的广告与品牌,开发市场时常常能不战而胜。包括惠普、北京公交、肯德基等著名公司在内的许多大企业都选择了搜狐的技术与品牌来建造它们的网站。
突围———以新浪为目标
记者:我们注意到搜狐与新浪的财务报告,去年二季度新浪的收入大约相当于网易与搜狐总和的两倍,而今年二季度它正好是搜狐一家的两倍。对比之下,搜狐的进步的确非常明显,搜狐这些表面的变化背后有什么样的支撑?
张朝阳:搜狐是最后一个上市的,由于网易的上市表现不好,投资人已经不再看好中国网络股,搜狐被迫调低募股价,融资也比其它两家要少,在一些市场的前期投入上,搜狐因此也不及其它两家。整个去年下半年,管理层的压力都非常大,特别是新浪在奥运期间的广告收入空前的好,也影响我们的投资人,给我们造成较大的压力。这个时候董事会与管理层痛下决心要突围。现在的变化正是来自于我们突围的结果。
记者:您所说的突围指的是收购CHINAREN与裁员等一些大的行为?
张朝阳:突围首先是规模上要超过新浪。当时我们手中有股票,价位也还在相对高位,利用它兼并CHINAREN在搜狐是一种技术与规模上的扩张。而兼并后两家公司在融合中的观念冲突与对撞又让大家都改变了以前的旧观念,创新观念。比如手机短信SMS业务,我们从1999年就开始关注与做技术准备,去年的奥运快讯之后,我们一鼓作气,一举成为移动梦网中门户网站业务量最大的一家。
在线广告两年后走强
记者:您刚刚强调,当时认定在规模上要超过新浪,这是基于对中国网络生存环境怎样的一种判断呢?
张朝阳:去年前年成千上万的网站面世,都以在线广告为商业模式。而实际上,现在大家都看到了,中国100亿美元的广告市场总量中,在线广告的份额实在微不足道,也就是能容纳一两家公司生存的量。
但是100亿广告的市场,另一个方面又说明中国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市场,现在影响到在线广告量的不是效果,而是广告主的决策习惯。
记者:您预期这种习惯的改变尚需要多少时日?
张朝阳:再过两年,这种习惯应该能改变很多。这从现在网民的数量可以看出一斑。2650万网民,对13亿人口比例是很低,但如果看到它主要集中在两三亿城市人口中,而且相当部分是这两三亿人中的年轻人的话,那就应该承认,过去网络是弱势媒体,但今天至少在年轻人中它已经是强势媒体了。(本报记者柯斌、实习生邹丽君)
科技新闻短信 每日传送突发新闻、IT动态 订中国概念股行情短信 为中国互联网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