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翁海华
一点差距让南京市政府开始闻风而动。
作为江苏省的省会,截止目前,南京市在江苏省发改委备案的风险投资公司仅有3家,而在苏州,大大小小的风投公司已经达30多家。
苏州规模10亿人民币的引导基金,也走在了整个江苏省前沿,并以此吸引了包括德同资本、软银中国基金、智基创投以及北极光创投等国内外知名的VC、PE落户苏州,背后更是能带动100亿资金。
7月30日,南京市政府摆下“宴席”:将100家高成长科技创新型企业推向市场,等待VC、PE挑中“绣球”。
当天这场别开生面的“21世纪成长企业投融资峰会暨南京成长企业推荐会”,吸引了50多家创投机构齐聚南京。
作为南京市的掌舵人——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发出了“投资南京”的邀请:“我们正设想把南京打造成一个创投之都,让创投给南京市企业在资本平台上获得新机遇。”
当朱善璐热情澎湃地把这个信息告诉在场的VC、PE机构时,启明投资创始合伙人邝子平表示,南京的企业有独到之处,但市场化不够,大量引入创投之后,对企业的视野、观念和做事方式的开拓,都会很有帮助。
首提“创投之都”
朱善璐称,南京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城市,在长三角连接上海互动上海,在长江流域是东部连接中部最好的城市。
南京打造创投之都,一方面使得南京企业在资本平台获得新机遇,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南京的地理优势,把创投连接到中部,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实际上,南京是第一次打出“创投之都”的概念,“我们也是第一次听到创投之都的概念,被书记的热情打动,”当地政府的一位官员称,朱书记参加过中关村的建设,不光有开阔的眼界,还有实际操作经验,而且和国内外的创投公司也有不错的私交。
事实上,刚到南京才5个月的朱善璐,为南京打开了新的视角。
朱善璐参加过中关村的建设,不光有开阔的眼界,还有实际操作经验,而且和国内外的创投公司也有不错的私交。
“南京并不缺人才,也并不缺科研成果”,南京市常务副市长沈健表示,“南京缺的是市场经济的开发以及资本市场的活跃”。
南京是一座重化工特征明显的城市。资料显示,2007年南京实现GDP3275亿元,其中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和钢铁等四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396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60.8%提高到69%。
“南京市提出创投之都概念,非常有眼光”,徐航认为,南京是一个国有企业相对集中的城市,大工业国有成分企业比较强,但商业运作能力比较弱,吸引风险投资可以帮助南京企业提高商业运作能力。
南京市经委主任刘宝春告诉记者,南京打造创投之都有自己的优势,首先是政府高度重视,金融服务成为当地政府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南京市政府准备成立一个“产业与资本融合促进中心”,专门来促进创投工作。
其次,南京是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是江苏省省会,承担着产业转型重任,整个产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以服务业带动产业转型,风投本身就是服务业,在南京做风投能获得很多项目。
另外一个非常大的优势是,南京是除了北京之外高校最多的城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就有60万,而且人才稳定性比较强,和上海等地相比人才成本也较低,而且在南京大企业大单位中还有很多经验丰富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永淳投资集团董事长、上海交大创业资本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唐祖荣告诉记者,南京成为创投之都有天然优势,南京有着很多很好的高成长企业,具有后发优势。
而且在政策制定上将会有更加优惠的政策,政府部门通力合作,创投公司在南京将会有很好的收获。
事实上,此次峰会开完之后,很多创投就积极与企业见面洽谈,创投普遍反响比较好的公司有康尼机电、星飞冷却、大地水刀、南京汉德森等5、6家企业。据悉,联想投资在当天就选定了3家企业,目前在洽谈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