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科技博客宽频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新闻搜索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流氓软件众声相专题 > 正文

赛迪网:病毒“流氓”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 18:02 赛迪网

  【赛迪网讯】由于利益驱动,病毒“流氓”化这种畸形化发展,与法规缺失存在一定关系。

  病毒不过是一小段代码,但一个成功的病毒,经过传播后完全有能力破坏任何一个组织的正常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病毒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病毒,而且被“流氓”化。

  近几年一直流行“流氓软件”。简单来说“流氓软件”就是一些强行安装和无法卸载的插件和广告软件、间谍软件、灰色软件等程序统称,由于其广泛地影响了我国绝大多数网民的正常上网和工作,近年来被广大网民和媒体口诛笔伐。

  2006年是“流氓软件”快速发展的一年,一些恶意插件厂商疯狂推广其插件,一些企业仅靠一个插件年收入就高达上千万元,在互联网利益链条上,有相当多的企业和共享软件作者靠“流氓软件”生存。

  由于利益驱动,病毒“流氓”化这种畸形化发展,与法规缺失存在一定关系。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加之“流氓”软件公司还都是大公司,如雅虎、中搜等。防病毒厂商面对“流氓软件”无法下狠手,这些“流氓软件”厂商,甚至会反过来限制杀毒厂商。

  原因很简单,“流氓软件”厂商会通过正规的法律手段反咬反病毒企业一口,很多反病毒厂商都遭受过此类警告或起诉。反病毒厂商的法务部门,也建议不要轻易招惹“流氓软件”厂商。甚至很多原本“流氓软件”的厂商,都在忙着自己的洗底工作,甚至推出一些反“流氓软件”产品,摆出一副正义凛然的架势,大力打击“流氓软件”。

  事实上,反病毒厂商打击“流氓软件”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过。2005年,北京市网络行业协会与安全厂商就一起倡导互联网企业行业自律,并联名发布了《行业自律公约》。

  今年的“流氓软件”发展更为猖獗,可见自律公约只是限制了一部分人的“自由”,对行业规范自律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由于缺乏相关法律依据和国家有关执法部门的许可,对“流氓软件”下手会惹来麻烦,因此虽然他们一直在为消除“流氓软件”危害努力,但由于缺乏法律法则的强制性手段,仅仅依靠互联网企业行业自律不能给“流氓软件”带来实质性威慑。(相关报道见本期专栏)(n101)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