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网络用语“井喷”后增速放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 15:42 新民晚报

  本报北京今日电(驻京记者 厉苒苒)由教育部和国家语委昨天联合发布的中国2005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显示,网络用语几年前如井喷般大量出现,近年增长速度放缓。

  本次调查共涉及7所高校BBS网站6万多个文本,包括1亿多字符。统计结果显示,相比其他媒体中出现的新词汇,网络用语具有不稳定性,同一意义常有多种书写形式,“比如说哥哥,可以用大写的GG,也可以用小写的gg,感谢可以用39、3X、3Q等形式。伤心可以用
5、5555、呜、呜呜等。”还会因多种表达方式共用,造成一词多义,“比如BB可以是宝贝的意思,也可以是再见的意思。”

  同时,网络符号也是网络用语中极为特殊的一种。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标点、符号的形式共有4584种,有效者14类93种。在2005年BBS语料库中,符号占比达到55.07%,和一般的平面媒体相比,这个数字格外特别。“说明在BBS中,很多人使用符号表达各种各样的意思。但由各种符号组成的网络用语往往不是很稳定。”

  专家认为,网络交际与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有很大区别。在日常交际中使用面部表情、笑声,包括服饰等非语言表达形式,在网络传播中缺失。于是,为了传递这样的信息,网络用户就会选择一些辅助性的符号,比如说“:)”是笑脸的意思,“现在的QQ、MSN都提供了专门的笑脸符号,满足人们网上信息交流、情感交际的需求。”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