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招商周刊:张冀光的三重角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 17:17 招商周刊

  本刊记者 庞丽静

  他不是最有钱的人,但他培养了众多的有钱人;

  他没有阿里巴巴的马云、百度的李彦宏那样耀眼,但他是互联网行业最受尊敬的人;

  有人说,互联网是年轻人的世界,年近60的他已没有了青春的年华,但在推进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征程中,他保持着年轻的灵魂;

  有人称他为中国互联网的教父,不管他是否会领受这一头衔,但没有人怀疑他是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前辈和引路人。

  他就是张冀光----中国企业网和中国产品平台的创始人。张冀光在北京,记者在青岛,就这样开始了感受声音的采访,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张冀光流畅的思想如瀑布倾泻而下,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他始终滔滔不绝,虽然未能谋面,记者却感受到了那声音背后的热情和感染力……

  面对团队:他是领路人

  记者:2004年您曾经作为传奇人物被媒体关注。这两年却一直没有接受媒体的专访,您所从事的中国产品平台也不为更多的人所了解。作为互联网行业,是很需要引起公众关注的,为什么张总这些年来如此低调?

  张冀光:最近新闻点少了,不象2004年那么多,所以不能吸引媒体(笑)。互联网在中国属于新经济,新经济的发生的确需要更多地关注。要想让互联网深入人心,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一个不熟悉的名词到熟悉的名词,到熟悉的事物,离不开推广和应用这一环节。中国产品平台主要面向中小企业,主要通过分公司培训员工和客户的方式,一对一,面对面,这是我们的长项。有长项就有短板,我们通过媒体传播的力度比较小,这就是我们的短板,今后一定要补上。

  记者:听说有一批员工是追随张总来到铭万公司的。

  张冀光:说老实话,我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在创办中国企业网时,本想将企业推上市,让跟着我一起奋斗多年的上千名员工能够一起分享奋斗的成果,很遗憾没有完成这个心愿。我2004年之所以还能再创业,创建铭万公司,跟这批年轻员工的支持有很大的关系。这批员工放弃了原来公司稳定的工作、较高的收入、良好的工作环境,跟着我和马为民两个老人家出来创业,我很感谢这批员工,也很钦佩他们的勇气。每年年会见到这些年轻人,感觉到他们是互联网事业的中坚力量。

  记者:互联网行业是人员频繁更迭的行业,您靠什么形成对员工的凝聚力?追随您的员工最看重您什么? 铭万公司薪酬制度与其他公司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张冀光:公司的薪酬制度与其他互联网企业没有什么不同,员工待遇水平也不比别人高,期权制度我们有,别人也有。我想这种吸引主要是文化上的:一是这批员工对于互联网事业的认同,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对诚信文化的认同。在过去的公司我们始终讲诚信,老板对员工讲诚信,员工之间讲诚信,员工对客户讲诚信,这种诚信文化,让他们愿意再聚在一起做点事情。三是我们倡导公平公正的原则,不搞公司政治,同事间相处和谐,没有那么多的复杂的人际关系。

  还有一点,可能是与其他公司非常不同的,是我们给年轻人成长的机会,年轻人图什么?工资待遇较好;工作环境和谐、愉快;更重要的是年轻人要发展,要成长。举个例子说,如果把用人比作挖土豆,土豆长在土里面,有的公司,可能在挖土豆时,是揪住秧子、连根拔起,大的用了,小的丢弃了。但是在铭万公司,是把手伸进土里,摸到大的用了,小的让他继续留在土里生长,等长大了再用。在铭万公司,这个岗位不合适,调换一下岗位;对于能力强、发展快的,多给他一些机会经受锻炼。年轻人不断被关注、被重视,有成长的空间,有机会得到提高,铭万因此而凝聚人。企业与员工之间双向选择,如果能用就用,不能用就丢弃,会断送很多年轻人的前程,很多年轻人是经过培养之后成才的。如果都用一种功利的眼光和心态,用尽了榨干了,就撇开,这种用人心态不会有人愿意追随你,人家跟着你做事是跟着你的钱,当更有竞争力的薪酬的来吸引时,他就会弃公司而去,给公司造成更大的损失。

  画外音:

  教师节的那天,张冀光的桌子上摆满了鲜花,是以前的员工、经理们送过来的。让张冀光欣慰和自豪的是,从1998年开始,他为互联网行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下7-8万。

  “我是1984年进入互联网这个行业的,那时我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好的互联网公司,但走过这么多年,回头看看,发现自己做得最多的是一个引路者的角色,而并非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或者是敛财者。尽管我没能实现我最初的理想,但能让这么多人在我的影响下走近互联网,亲近互联网,并利用互联网为社会创造价值,我还是觉得很高兴。”

  面对管理:他是哲人

  记者:铭万的拳头产品---中国产品平台目前市场定位是服务中小企业,是不是大企业客户不在公司的服务范围?

  张冀光:之所以定位中小企业,是企业发展战略步骤所决定的。从中小企业入手,可以在短时间内积聚一定的人气,迅速形成规模。中国被称为世界的工厂,中国目前有2000万个企业,其中中小企业占90%。中国需要专业化的企业门户。中小企业没有能力和手段独立完成企业信息化的过程,需要外包给铭万这样的公司,为他们提供服务。大企业相对而言资源和资金相对雄厚,眼下可以做一些企业信息化的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需要专业化的网络公司为其服务。所以我们不是排斥大企业,而是现在还不到时候。

  记者:在互联网行业,一个百余人的公司就不算小了,而铭万有两千多名员工。管理这么大的一个异常活跃的队伍,一定需要一种思想和文化。听说您一直主张不同求“和”的管理哲学,近一段时间还特别推荐公司管理人员阅读毛泽东的《矛盾论》,这种思想对管理团队有什么意义?

  张冀光:不同求“和”这一观点是我2001年提出的,不同求“和”,以和为贵,这是儒家几千年的文化,“和”才能成事,才能形成一股力量。大家从不同的地方走到一起,有着不同的出身、不同的家庭和文化背景,能走到一起就很不容易,又做着同样的事情,必须有“和”的理念。不管有怎样的个性、怎样不同的看法,怎样的矛盾,当共同面对推进企业信息化事业时,就一定要求“和”,求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其核心是为了共同的目标,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分公司实行管理上的双轨制,各分公司有两名总经理,一个行政总经理,一个营销总经理,级别没有大小之分,两个人要在一起工作,肯定有不同的思想,但我们强调求“和”,要合二为一。最近有一本很流行的书叫《向解放军学习》,我们的双轨制就好比解放军的政委和团长一样。两个一把手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互相支持。这是一种机制上的保障。

  画外音:双轨制管理模式是张冀光和马为民的独创。双轨制即在分公司设两位负责人共同对总部负责。两个人分工不同,但是目标一致:实现分公司利润最大化。这种模式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分公司容易复制。 公司刚刚创立之初,13个分公司经过1年的发展,到现在,已经发展到27个分公司,2000多员工。在组建新分公司的时候,总公司只出钱养分公司三个月,在这个期间,分公司完成人员建制和市场的初步开发;从第四个月到第六个月,分公司养活自己,再以后,就必须盈利并向总公司上缴利润。通过这种方式,铭万的扩张速度惊人,双轨制也威力尽显。

  面对未来:他是铺路石

  记者:去年软银亚洲对铭万做了风险投资,听说后来张总拒绝让软银亚洲继续加大投放资金,不想让他们成为大股东,在资本与知本的博弈中想把握主动权,是这样的吗?

  张冀光:这是传说。风险投资从来不想做大股东,他们要做的事是拿出钱来供创业者把公司做大,然后通过上市,出售或转让公司

股票获得收益,而不是想管理公司,做大股东。其成功之处就是看准一个企业,这个企业---它的发展空间足够大,它的管理团队稳定,它的产品好,它的经营模式可复制并尽快形成规模。软银亚洲当时选择我们,就是看中上述几点。

  记者:您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10余年,是中国第一代互联网从业人员,张总是否对自己这些年的经历作个回顾?您现在思考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张冀光:对于这些年来走过的历程,好好回顾一下,有这个打算。给员工将培训课时,也经常讲些创业故事。但现在想得最多的还是企业的发展问题、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问题。互联网目前展示给人们的只是信息的用途,这是互联网用途中很小的一部分,将来要进一步推广它的应用范围。比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以及网络信息互动等功能,这是其他媒体取代不了的,将给人类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打个比方说,目前很多年轻人离开QQ、电子邮件就感觉很不方便,与老一代很不相同;将来有人设想应用IP地址,在单位就可以启动

冰箱
微波炉
等家用电器,互联网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变革。

  记者:您在创建中国企业网和中国产品平台过程中,是否曾经借鉴的国外先进的互连网技术和经验?铭万推出的中国企业门户网站与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有何不同?

  张冀光:中国企业信息化的过程,有着很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现在推的面对面的服务在国外没有。国外IT产业水平很高,企业界人员素质也很高,不需要培训就可以建立起自己的信息化通道。中国不行,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形成的企业家群体总体文化层次不高,中学、小学学历的都有,达不到欧美的水平。中国的企业是改革开放的结果。国外不认同这种方法。中国企业网、中国产品平台都是我们的独创,没有可以向国外学习借鉴的地方。

  与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相比,铭万与这些网站的服务受众不一样,它们是服务大众的,而铭万的中国产品平台是主打企业的,受众是企业人。

  记者:自铭万公司成立以来,公司成长速度非常快,不知2006年乃至今后三年铭万希望攻下哪些堡垒,您认为自己还有哪些未完成的使命?

  张冀光:铭万要打造百年老店,要持续发展。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2-3年,完成上市的步骤,预计2008年达到上市的规模,由个人公司成为公众监管的公司。为了完成2008年上市的任务,第一步要完成分公司服务网络建设,完善销售服务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打基础的过程很重要的是人才,培养出一批有献身精神、有服务意识的人才队伍,我们的使命是让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使用互联网,走上信息化之路。

  中国企业门户将在2006年面世。铭万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发展10-20万收费用户,预计再过三到五年时间,发展到100万收费用户,最终达到占中国企业30%的目标。这不是我这一代可以完成的,而是要由后面的人继续完成。

  铭万公司在成立宣言中写到:传说中有一种鸟,集梧桐枝自焚,在烈火中新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是曰凤凰。在冲天烈焰中,复生的凤凰腾空而起,长鸣着直上九重。这一声声长鸣,是解脱的欢愉,是重生的欣喜,也是未来的召唤。

  热情似火,痛苦似云,火与云的景象下,走着一个引领未来的人。十年来,张冀光一路思想,一路挥墨,他和他的团队正意气风发的牵引着成千上万的企业走在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大路上,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

  新闻链接:

  张冀光档案

  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

  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

  1998年,张冀光创办"中国企业网控股有限公司",注册www.ce.net.cn域名和www.china-enterprise.com域名;

  1999年9月,于品海收购中国企业网80%股份,在深圳成立深圳华企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冀光任总经理,马为民任常务副总经理;

  2000年-2003年间,中国企业网发展到50家分公司,建立了近6000人的直销服务队伍,业绩达到3个亿,资产净值达2.2亿;

  2003年8月,由于出色的业绩,中国企业网正式改名为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进入上市辅导期;

  2004年4月5日,公司指使10余名保安阻止总经理秘书、企业发展部总监等管理人员进入办公楼,高管层矛盾公开化,张冀光、马为民被迫离开公司;

  2004年4月30日,中国企业网召开股东大会,免掉张冀光、马为民董事职务,高管层变动人数超过三分之一。

  2004年8月创办铭万公司,运营中国企业门户---中国产品平台,创造了一个基于中国产品平台与智能网站的链型服务,一对一的营销模式,可复制并利于扩张的双轨制分公司管理模式。

  2005年8月,著名国际风险投资机构软银(亚洲)注入深圳铭万几千万风险资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