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热潮再度归来 移动互联网开始萌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3日 15:16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杨阳 北京报道 在百度以40亿美元的市值登陆纳斯达克之后,不到一周,雅虎宣布向阿里巴巴支付10亿美元,并转让在华所有业务,以获取后者35%的股权。 这似乎是自2004年中国互联网公司频频在海外上市以来的又一个商业神话。然而人们 蓦然回首 从上一轮新经济泡沫破灭的最低点开始积累,到巅峰被再次迎来,中国互联网用了5年,盈利模式上的成长是今天的互联网区别于昔日的主要因素,但是人们盯着股市的目光以及对财富的渴望却仿佛又如当年,别无二致。 “许多时候从业人员并不觉得是泡沫,但是公众喜欢用这个词。”软银中国首席代表、维众创业投资集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余蔚认为,当一个公司的表现没有满足人们的期望时,大家就会觉得这是一个泡沫。而在股市上,股民的期望值很多时候都会高于正常的状态。 “如果没有乱期望的话,怎么会有泡沫?现在是否有泡沫就要看你投资的项目值不值了。”因此,从这个产业发展的角度衡量,余蔚认为“很难讲现在是不是有泡沫”。 “5年前的公司上市不用挣钱,纳斯达克的上市要求只是有18个月的财务报表,年营业额达到一定水平。但是今天,要想在海外上市没有一个成熟的赢利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曾经是网易和3721创始人、现任邦邦网CEO的黄志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作为投资人,余蔚更多的感受则是整体行业的状态有了大大不同:“上次互联网热潮的时候大家都在找互联网的感觉,对互联网的了解都不够深。1999年的互联网是在横向发展,今天是纵向的。那个时候都是在追求点击率、用户数,虽然也有商业模型,但并不像今天这样产生这么多利润。” 今天,中国已经有新浪的以内容吸引广告、盛大和网易的游戏、TOM的与电信业相结合的增值业务和以e龙为代表的与传统行业相结合的业务模式,它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已经成了潜力不同的优势企业。而这些成长都基于中国互联网环境的总体的提升。 量变才能质变 与1999年那个青涩、纯情、冲动的中国互联网相比,今天的从业者愈加理性老练、富有野心和注重现实,他们的成长每时每刻都伴随着且依赖着中国互联网网民在数量和素质上的提高。 “当初我曾经在北京电视台做实习,与我的栏目主管一起去与嬴海威谈合作,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百度副总裁梁冬告诉本报,“最终合作没有谈成。因为那个时候电子商务还没有环境,首先没有支付系统,其次没有物流配送,上网的总人数才几百万,很多人都还是拨号上网”。 而当2004年梁冬踊身跃入互联网的时候环境已经大大不同,给他感受最深的就是“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网上花钱,不论是个人消费者,还是愿意为竞价排名付费的企业”。 “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例如网民数量的增加、宽带的发展,使互联网在人民生活中的分量在加重,特别是企业级商业用户认知的增加。”计世资讯互联网分析师刘冰认为,“最初的互联网在一切条件都不成熟的时候就主推互联网上相对更高级的应用——电子商务,无疑是不现实的,而今天再把电子商务提上台面来才是有意义的。” 宽带网络的发展为互联网深层应用搭建了一个越来越完善的硬件基础,这使网民使用网络的习惯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一些深层次的应用才能因而兴起。 根据CNNIC第十六次调查报告中披露的统计数据,中国上网用户总人数已经达到1亿,网上购物大军达到2000万人,半年内累计购物金额达到100亿元,半年内通过网络购买的手机已经在300万部以上。 易观国际总裁于扬认为,尽管5年前的中国互联网更多的是在做概念,但是当年的互联网公司所做的努力在今天来看是十分值得称道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声音改变了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过去五年中努力工作现在再上市的有两类企业,一类是依赖互联网技术的公司,例如搜索企业、即时通讯公司、网络游戏公司、QQ等公司,另一类就是传统行业,例如携程、51JOB这样的企业。”于扬说,“而后一种企业,例如亿龙这样的公司,他们通过互联网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使互联网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技术,但是成本却没有增加多少,这是一种传统公司的互联网化,这种互联网化的公司的上市大潮才刚刚开始。” 潮起潮落 对于今天的行业现状,百度副总裁梁冬的感受是“中国互联网正处在春秋战国时代”,刘冰则察觉到,“1999年的时候,做什么网站都没有对手,都是行业第一个进入者。但是到了今天,无论做什么都会直接面对竞争”——中国互联网的动荡正表现在诸多盈利模式的生命力正在逐渐拉开距离。 最好的写照就是2005年第二季度,三大门户的财报尽显江山变色。 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网易在股市上的表现已经多项超越新浪,成为继盛大之后的又一个以网络游戏攀上巅峰的公司。 而新浪在第二季度的净营收为461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尽管其广告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31%,达2040万美元,占营收总额的44%,但新浪的非广告营收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4%,对它的影响较大。 事实上,新浪也在其他领域里进行着自己艰难的尝试——例如新浪爱问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合作,就是试图通过对内容进行收费再进行分成来走出一条新的搜索商业模式。然而,毕竟“新浪靠内容吸引广告的模式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瓶颈”。 易观于扬认为,一项产品或技术基本都会经历五个阶段。从1999年到2002年上半年,是中国互联网的导入期和启蒙期;从2002年下半年到2003年,门户网站通过移动增值业务和网游重新焕发生命力之后,开始进入炒作期;接下来第四个时期是幻想破灭、理性回潮时期,这是一个很短的低谷,然后是第五个时期——稳定发展期。 “网游已经到了一个炒作期的高峰,虽然现在盛大和网易在高唱凯歌,但今年下半年将有一次重要的回调,这样的趋势今年已经显现,会体现在明年一季度的报表上。”于扬说,“但是即时通讯和搜索引擎还没有完全过炒作期——从这个角度看,现在的中国互联网正处在一种炒作期。”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时期的泡沫成分更大。一个概念在刚刚诞生的时候往往没有实际的应用,炒作的成分更大,而到了炒作期就意味着已经看到了一些实际的应用,只是这些应用还没有产生大家想象的那样的威力,所以才会被过分炒作。因此我不能说现在没有泡沫,要看具体是什么应用。例如博客和搜索引擎的泡沫更大一点,而网游的泡沫就小,移动增值正处于炒作期的低谷,越来越规范,几乎没有泡沫。” 百度的上市对投资者是值的庆幸的,但这同时也意味着搜索引擎的炒作期拉开了序幕——已经可以看到快速的增长,但是大家对它的期望值已经远远高于其业务增长的速度。 “而互联网化的另一个概念就是无线互联网——在未来无线互联网将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现在,TOM、灵通等公司就是在把无线互联网初始阶段的服务展示给消费者。”于扬认为,“移动增值是移动互联网初级阶段,随着手机的普及,这将是中国互联网的下一个高潮。” “互联网的下一个高峰,应该是移动互联网。现在移动互联网还处于一种萌芽状态。”黄志敏说,“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生产国和使用国,现在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只有3000多万,但是到2008年全国将有5亿手机用户,其中2亿习惯用手机上网——用户数量增长巨大,但是需要的时间却短。” 在黄志敏看来,以新浪为代表的门户经济是靠吸引注意力卖广告。“也就是卖人头。网易则是通过游戏娱乐的方式卖人头,而移动互联网则是通过互联网在手机上卖人头。”黄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