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从财报看Google潜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8日 10:40 ChinaByte | ||||||||||||||||||||||||||||||||||||||||||||||||||||||||||||||||||||||||||||||||||||||||||||||||||||||||||||||||||||||||||||||||||||||||||||||||||||||||||||||||||||||||||||||||||||||||||||||||||||||||||||||||||||||||||||||||||||||||||||||||||||||||||||||||||||||||||||||||||||||||||||||||||||||||||||||||||||||||||||||||||||||||||||||||||||||||||||||||||||||||||||||||||||||||||||||||||||||||||||
上周写了一篇《从财报看Google贵不贵》,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反馈,尤其是在Google未来发展潜力的问题上。由于原文谈的是贵不贵的问题,所以对于Google的发展潜力,没能很细致的分析,所以这里另写一文,专门讨论一下。 所谓Google的发展潜力,这其实是一个很空泛的概念,既然我们是从财务报表看,那么就必须把发展潜力这个概念操作化,究竟哪些指标的动态发展代表Google的发展潜力呢? 为什么不考虑净利润这个与P/E休戚相关的重要指标呢?原因就在于净利润的来源和变动会有很多因素,而这些因素有时候往往未必与企业的经营本身有关,过分注重净利润,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误判,尤其是在Google的这个问题上——Google的产品经常让我惊奇不已,Google的有效税率同样也是如此。
上表是Google最近四年的净收入相关数据,观察其中的有效税率数字,我们便会发现Google的有效税率真是高低起伏不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03年度与04年度,前者接近70%,而后者40%也不到,如此巨大的税率差异,对于这两个年度的税后净收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税前净收入而言,04年比03年增长87.54%,但是由于有效税率的大幅降低,其税后净收入04年比03年增长277.94%,这个数据对于仅仅查看税后净收入的读者来说,会产生巨大误导,比如就有读者向笔者指出“科技公司尤其是网络公司由于固定成本的因素,纯利增长一倍甚至未必需要销售额增长一倍,比如google04-05年纯利增长2.8倍,而销售额仅增长1.2倍”,然而从上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如果看税前而非税后净收入,恐怕就未必能够得到如此乐观的结论了。 笔者查看Google的年报,Google之所以有效税率有如此大的波动,除了与财务报表及税务当局对于利润的确认不同有关、税率的降低有关以外,Google将部分运营基地从美国搬至低税率的爱尔兰同样有关,Google预计有效税率在2005年将进一步降低至30%左右。虽然如此,但是很显然,税率降低对于税后净收入的激增作用将远不如2004年度来的明显。说句题外话,Yahoo最近三年的有效税率分别是34.29%、38.19%、40.01%,波动比Google小得多,而且税率也低不少。到底是较早上市的企业,在财务规划方面的确比Google要好不少。 从上面的具体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仅仅关注净利润对于判断企业发展的问题,事实上,正如Jeremy Siegel在其The Future for Investors一书中所强调的那样,净利润并不可靠,华尔街在利润的预测和分析上,更看重的是运营利润(Operating Income)。 好了,接下来就言归正传,从之前提到的五个数据上,进一步仔细的判断判断Google的增长潜力吧。 从Google的财务报表来看,2002年度其可以凭借400%以上的增长成为销售额4亿多的公司,但是2003年就只能增长234%成为销售额15亿不到的公司,而到了2004年则增长率进一步下降到118%,虽然销售额也因此达到了31.89亿。如果我们再看分季度的年度增长速度,便会发现增长率几乎是在直线下降的,而最新的2005年第一季度的增长速度更是首次跌破3位数,仅有93%。 随着Google的规模不断增大,google的增长率应该也将进一步不断下降。对于这一点,我相信绝大多数的证券分析师也都没有异议,只不过Google的增长率会下降到什么样的幅度,在多久的时间内会下降到这样的幅度,才是不同分析师意见不一致的地方。 路透网综合二十多位分析师的意见,给出了对于Google近几个季度以及未来两年销售额的预计,有关数据我们可以参考参考。
2季度的财务报表数据很快便会揭晓,如今来看意义并不大。所以我们的注意力还是集中在05年度和06年度上。就平均值而言,05年Google的预期销售额是56亿,增长率为75.64%;06年的预期销售额是78.25亿,增长率为39.71%。虽然华尔街的分析师的预测结果向来不太准,但是一般而言不会太不准,所以这两年的预期销售额还是能够我们一个大致的方向参考——Google的增长速度将会放慢。 另外还值得参考的一个数据就是P/S,即每股股价除以销售额。根据上面的预期,到06年末Google的P/S可以从如今的20倍出头下降至10倍左右,而作为参考,笔者给出时下的几个P/S数据。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按照预期,Google的P/S在维持现在股价的前提下,在06年末可以接近计算机服务业的平均水平。仅就单个数据而言,这项指标是略为高了一些。当然,Google的利润率,无论是运营利润率还是净利率都高过行业平均水平,所以高一点的P/S也是能够可以接受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Google的营利状况。 先来看毛利和毛利率。
上表是Google年度的毛利及毛利率变化状况,我们很清楚地可以看到,伴随销售额的不断上升,Google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而且就幅度而言超过销售额的增长,所以毛利率才会不断的下降,从2001年最高的83.56%下降至2004年的54.30%。
不过幸好,从季度的变动趋势来看,从04年初到05年初的5个季度里面,Google的毛利率是在不断回升之中的,但是这个回升能够有多高,是否能够回到02年的70%多甚至01年的83%多,笔者并不乐观。
事实上,就毛利而言,Google的表现并不出色,上表是Yahoo的年度数据。从毛利率来看,Yahoo的毛利率除了2001年外,都比Google高,而且在2004年度仍旧有63.67%,比Google高将近10%。
上表是Yahoo的季度数据,我们可以看出Yahoo近几个季度的毛利率并不如Google那样一直在上升,而是上上下下的小幅波动,最新的05年1季度是近几个季度的新低,但仍旧在60%以上,高过Google5%左右,接下来毛利率是上是下,就有待进一步观察了。 当然,做生意,毛利和毛利率意义并不是最大,毕竟企业的运作还有很多其他的成本。所以接下来我们更需要关注的则是Google的运营利润及利润率,作为对比,笔者同时也列了Yahoo的相关数据。我们先来看年度的
在各个类别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行政销售费用”这项,这大致反映运营一个公司本身以及销售商品所需要的费用。在当年科网泡沫中,很多公司最大的问题就是支付的薪水太高以及促销活动没有节制,导致这块费用太高,活生生的将大把毛利给吞掉了。我们来看google,2000年的时候,还是一家销售额很小的小公司,所以这块费用占了销售额的90%以上,当年亏损毫不奇怪。但是随着销售额的不断上升,Google行政、销售费用的上升却保持一个相对缓慢的速度,以最近的03-04年度,销售额上升超过100%,但是这块费用却仅上升63.55%,使其占销售额的比例进一步下降至20.84%,而减少的这块百分比自然也就变成了利润。与此相比,必须承认Yahoo这方面似乎做的就不如Google理想了,即使是最近的2004年,“行政销售费用”仍旧要占30.02%,比Google足足高了将近10%,将原先毛利率上的优势全部给吃掉,这也是其运营利润率不如Google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放到季度的维度上,便会得到更加直观的感受。
上表是Google最近五个季度的情况,虽然Google的销售额在这期间上升1倍多,但是行政、销售费用的上升却不过30%而已,尤其是05年第一个季度,销售额上升了22%,但是行政、销售费用的上升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此一来自然是将比率进一步降低到15%,运营利润率提升到35.24%。我们说IT行业在边际上成本几乎没有变化,从而导致每一块销售额的大部分都变成利润,Google的报表可谓是一个绝佳的案例了。
与此相比,Yahoo虽然同期行政、销售费用的增长也控制在30%左右,但是由于销售额的增长却相对乏力,只有54.8%,因此获得的好处就远不如Google了。再加上其行政、销售费用的比例向来比较高,由此对于运营利润率的影响也就比较大了。我们常说Google在行销上面有一套,几乎不用自己做广告,类似GMail这样的东西便会自动有人帮你宣传,省了大量的宣传费用还获得业绩的大幅增长,这个直观的影响在财务报表上也得到了充分的正面,在这一点上,Yahoo是需要好好学习一下Google的。 对于Google未来的发展,依靠销售额的高增长显然不太可能,增长会继续,但是三位数真的很难。但是对于Google而言,如果能够继续保持优良传统,以较低的行政、销售费用增长率来完成相对较高销售额的增长,那么即使是普通的销售额增长速度,同样也可以为Google带来较高的运营利润增长。对于这一点,从季度数据上来看,笔者很有信心,从年度数据来看同样也有信心,当然信心会弱一点,毕竟一个数量级的销售额增长,不可能不补引发行政、销售费用的增长——问题只是在于增长的幅度而已。 对于Google未来的销售利润增长,一个核心的问题可能就是何时行政、销售费用增长率接近销售额的增长率——无论是以行政、销售费用增速增加还是以销售额减速增加来实现,到那一天,Google的运营利润增长就真正开始面临严峻的考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