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阳称搜狐价值未完全体现 三年后要爆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 09:25 ChinaByte | ||||||||||||
文/牛角尖 随着互联网第二次高潮的来临,随着国外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中国的热潮,新一轮中国互联网盈利模式、发展方向的讨论在业内展开。经济观察报的文章《重塑门户》,以及互联网周刊的文章《朝阳里的迷雾》,在这些方面都作了探讨。在文章中,一些知名人物对搜狐的目标和业绩进行了点评,基本上是诟病声一片。然而,股神巴菲特的观点却和上述媒体不一致,他专门以SOHU做例子说,"对于中国的科技股而言,其合理价值和市场价格往往是不同步的"。张朝阳的观点和巴菲特不谋而合,"搜狐门户矩阵的构架,已经使搜狐成为国内
门户确立 什么是门户网站?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很少有人问了,搜索网上的答案,居然有一个答案是:门户网站等于自立门户,就是全部自己管理的网站。这是不对的。 在互联网进入中国的初期,大约是97年或者98年开始有关于门户网站的说法和讨论,当时计算机世界之类的报刊是这样比喻的:互联网的领地就像一个大城堡,你要进入这个城堡,就要经过大门,在门口设立一个类似问讯处(导航处?),是能够让所有进入城堡的人都看得到、用得着的、必经之处。后来,门户网站的基本定义就是用户登陆互联网的第一站,简单的可以理解为在你ie浏览器里默认的那个网址,就是你的门户网站。所以当时很流行的一个做法是,在许多网站的首页,会有一个让你收录此页为默认网页的按钮。 传统门户网站的最好例子,就是刚刚登陆中国的msn中文站--简单的导航和人流疏散功能。所谓的人流疏散功能,是指msn中文站的内容是别的网站提供的,当进入msn中文站的网民点击其内容的时候,就跑到了别的网站。与国内传统模式不一样的是,在msn中文站上提供内容的网站,要向msn中文站付费。国内以往的模式,比如新浪,是向别的媒体付费买来内容放在自己的网站上。当然,msn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它有强大的msn用户群,而其他花钱买msn中文站地盘的网站需要更多的用户。为什么网站愈要更多的用户?因为用户越多,网站的影响力才能越大,影响力大了,企业就会花钱来做广告,网站的收益就会更好。 中国互联网诞生的初期,各个网站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上网用户和内容。各个网站在"跑马圈地"的同时,也在找寻着内容建设的方向。分类导航、电子邮件、论坛社区是网站最初能够提供的功能。内容,主要来自新华社。当时新华社在各地的记者,每天会有大量的新闻汇聚到新华社,而新华社所管辖的报纸根本不能把所有的新闻刊登完毕。另外,新华社对各地的地方媒体每天都有大量的新闻提供,网站就去找新华社合作,得到了最初的媒体内容。 在这段互联网启蒙的过程中,网易在电子邮箱和社区方面较为突出,新浪逐渐转变为新闻的快和全,搜狐却在更广泛的未上网人群中建立的影响力。当时业内流行一句话:上网的都知道新浪,不上网的都知道搜狐。随着上网的用户越来越多,不上网的也都上网了,所以,搜狐虽然在邮箱、新闻这些方面不如网易和新浪突出,依然能够稳居前三甲。 2000年4月-7月,随着新浪(4月13日)、网易(6月20日)、搜狐(7月12日)先后登陆纳斯达克,中国互联网三大门户的领先态势基本形成,集中在三大门户的流量和影响力开始等待爆发的时刻。 短信来了 2000年下半年开始,全球互联网发展形势开始走下坡路,尽管上网的人数还在增长,但是从纳斯达克的反应看,IT高科技企业及互联网的投资开始减少,有人说互联网的泡沫开始破灭了。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不盈利的局面持续着,来自广告的微薄收入不足以弥补各网站持续投入的花销。 2000年9月份的奥运会之前,短信,这个手机上的新玩意开始和互联网结合。手机订阅奥运报道,成为当时最新的时尚。当时还有很多手机不能收发短信,也没有人想到手机短信能拯救中国互联网。2001年1月,搜狐正式推出无线互联网信息点播增值服务(SMS)。 2001年上半年,不盈利的门户网站开始着急了,尽管亏损越来越少,但投资人还是等不及。于是,一直免费的邮箱服务开始收费了。在这个过程中,聪明的互联网人发现,短信除了自身价值之外,还具有代收费的功能。而且,短信的使用人群,比上网的人群要大得多。 有了广告之外的收费模式,门户网站巨大的流量和影响力开始显现出来,订阅、铃声、测算、游戏、约会等服务模式越来越多。2002年第二季度一过,三大门户全面转向盈利。而一些没有大流量和用户的网站,没有利用短信赚钱的基础,很多都没有熬过互联网的这个冬天,出售、关张的大有人在。这段历史,被张朝阳称作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短信对于网站的拯救,是中国互联网独有的特色。短信收入成为网站收入的一种模式,给中国网站制造奇迹的同时,也储存了一种危机--收费模式不能够完全自己控制。好在这个危机破灭的早,还不至于让中国的网站就此倒下。 2004年,随着短信政策的改变、无线业务的调整,三大门户来自短信的收入开始回落。这迫使三大门户开始找寻新的盈利增长点,网易转向了网络游戏,搜狐新增了搜索引擎搜狗。 搜索崛起 从互联网诞生之日起,互联网的信息量就一直保持着一种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而增长。要从海量的信息中找到精确可读信息,就离不开搜索引擎。中国的三大门户实际上早就推出了自己的搜索引擎,但是都没有想到要在搜索这个方向上找寻盈利模式。 1998年2月25日,中国首家大型分类查询搜索引擎横空出世,搜狐品牌由此诞生 1999年2月2日新浪网推出新一代中文搜索引擎"新浪搜索"(SinaSearch)测试版 2000 年 9 月,网易正式推出了全中文搜索引擎服务。 直到有一天,当三大门户发现在ALEXA排名中,他们的身侧有了另外一个靠搜索而起的网站--百度,并也有着相当的收入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搜索引擎不光是为网民提供的一种工具,其中还蕴藏着巨大的金矿。而这个百度,就是三大门户把它养大的。三大门户从2000年起,至2003年,先后都使用了百度搜索引擎作为自己网站的搜索服务工具。 为了不再养虎为患,新浪、搜狐先后停掉了与百度的合作。靠搜索起家的张朝阳开始重新重视搜索,并于2003年开始组建团队进入关键词搜索技术的开发,在2004年8月推出了搜狐自有的搜索引擎"搜狗sogou.com"。 在业界众多质疑搜狗的声音中,张朝阳没有动摇并一直坚持着。2005年2月搜狗推出新版本,2005年5月开始全面推广。截至6月3日,已经积累了10亿页面。搜狗的流量已经超过百度流量的三分之一。与其他搜索引擎发展的路数一样的是,搜狗也是最先在MP3的搜索上突破的,"目前,搜狗的音乐搜索已经很好用了。下个月将重点推出新闻搜索。搜狐98年就开始做新闻,在分类整理中文网页方面有7年的积累和经验"。搜狗2004年的收入达到了1000万美元,而这个收入比百度去年的收入只少几百万。 目前来看,三大门户中只有搜狐推出了可以在未来与百度一争高低的搜狗,领先于其他两个门户网站去争夺来自搜索的利润,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利用门户网站的力量来推广搜狗,是百度做不到的",张朝阳对此满怀信心,并放言"搜狗将在两年后超越百度"。而此时其他门户又不来争这个蛋糕,搜狐门户矩阵的力量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新门户时代 在世界范围内,至今被认可的成功的互联网盈利模式只有三种:广告、付费搜索、电子商务。而随着网民数量的增长,门户的内涵在不断的演化,最初是互联网入口,后来变成了新闻和资讯的提供者,现在转向满足网民对互联网功能性应用的需求。 阅读新闻、查找资料、交流沟通、娱乐身心、投资理财、购物就业、邮箱等网络服务将成为网民最需要的互联网功能性应用。涵盖上述内容并且具有位居前列访问量的网站,将成为新的门户。更加关键的一条,还要有可靠有效的多种盈利、收费模式。 新门户的标准有三个方面:1、足够大的人群浏览量(每日每百万到达人次达4万以上);2、盈利模式在广告、付费搜索、电子商务这几方面都有(游戏的收费可看为电子商务的一种)比如YAHOO;3、门户网站所提供的功能性应用需尽量全面。 要做到新时代的门户,就需要有耐心,需要平衡。如果新浪转为了新闻门户,网易转为了游戏门户,那将缺席新门户时代的竞争。放眼望去,还没有一家能够在诸多方面做得尽善尽美,唯一可以期待的是拥有门户矩阵的搜狐。这个张朝阳潜心打造了7年的航母,能否在新门户时代领军中国互联网,我们只能拭目以待。假如盛大与新浪能够成功合并,也将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新门户时代的竞争,将是互联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来参战得还有GOOGLE、MSN、YAHOO等等。对此,张朝阳乐观地说,以他做互联网十年的经验来看,外来户打不过地头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手记 6月3日下午,在搜狐再次见到张朝阳的时候,他刚刚跟随卫生部艾滋病宣传团从湖北回来,第二天将要去进行登山训练,为搜狗"美女野兽"登山计划做准备。 在谈到几家媒体近期对搜狐的解读的时候,张朝阳遗憾地表示,他们还是没有看懂搜狐。"我所说的不再跟着华尔街的指挥棒转,就是指搜狐的战略与步骤不会随着纳市的股价来轻易改变"。但是对于国际上的互联网发展及模式,搜狐一直是关注的。 跟随战略,对于一个有实力的门户来说,是非常稳妥的。找到盈利点后发力赶超,是门户力量最佳的体现方式。短信时期搜狐利用门户发力后来居上,是成功的。创新,是非门户网站相门户网站竞争的利器,门户网站总去创新业务模式,风险非常大。雅虎的业务模式一直没有很大的突然的改变,但并不妨碍它的发展。已经确立了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广告,就不会去改变。 搜狐一直关注着世界上成功的互联网盈利模式,排名前10位的互联网公司,应了模式无非有三。广告是搜狐的核心业务,世界第一雅虎的核心业务也是广告。搜狐新打造的搜狗将会成为搜狐不同于国内其他门户的第二个核心业务,而国际上,排名第二的Google,优势恰恰在于此。 虽然目前国内关于门户的名单越来越长,但在张朝阳眼里只有传统的三大门户。"我、丁磊、汪延是从中国互联网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走出来的",我们花过的钱比某些CEO挣来的还多,这些学费产生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现在再来在中国建设一个新闻类门户网站,成功的几率太小了。" 对于电子商务,张朝阳认为国内的环境还不成熟。在国外,信用体制比较好,建一个网站就能卖东西,支付体系、安全性之类的问题非常少。Google在美国被用来搜索新闻这项应用非常少,被用来搜寻商品、商家倒是非常多。 对于购并其他公司,张朝阳的态度很明确:需要且能买来就去买。目前手里还有1亿4千万美金的他,并不排除今后还会收购其他公司的可能。对于已经收购来的公司,张朝阳认为整合人力资源和技术是关键,不能够协同配合认同搜狐理念的,留着也没用。收过来的公司,搜狐会再恰当的时机推动其新业务。比如chinaren,将会很快引入人才招聘推荐等体系,为广大的学子提供新的服务。 自从攀登珠峰回来,张朝阳更加明白攀登高峰的过程中匀速与耐力的重要,短时间的冲刺只能让你望峰兴叹。我的一位朋友说:张朝阳在互联网行业诸多的知识英雄与资本英雄行列中,他的"文化出身"和"资本出身"都彰显着他让众英雄望而不及的"贵族身世"。 张朝阳已度过了他的不惑之年,无论是治理公司还是参与文化活动,都更加镇定与从容。"这一次我要登顶",张朝阳坚定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