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北京青少年网络依赖戒除训练营活动结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3日 07:12 北京晨报 | ||||||||||||
1月30日,首届北京青少年网络依赖戒除“虹”计划训练营活动结束,十多位专家对13名有网络依赖倾向的青少年进行8天训练。中国社科院心理专家高文斌和祝卓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孩子对网络依赖的形成与戒除,与家长都有着密切关系。 责任一:没有原则。专家指出,某些家长没有原则性,本来说好让孩子上网1小时,可不到1小时就去阻止孩子,或超过1小时也不去坚持原先的约定。“家长要温和而坚定地坚
责任二:对孩子要求过高。专家指出,此次训练营一些孩子说,他们原先学习成绩不错,家长还是不断要求他们考出更好的成绩,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 专家说,“几乎每个父母要孩子时都是无私的,并没想过孩子长大后能给他们带来什么。但是这种对孩子的不断要求使孩子开始怀疑父母的动机,觉得父母并不爱他,而是有自己的目的,于是反而与家长产生隔阂。” 责任三:娇惯纵容造成孩子性格脆弱。开始训练第一天,有的孩子嫌怀柔当地水不好喝,打电话让50多公里外的家长送水过去。训练进行到第4天,托工作人员把一些食品和可乐等饮料带过去给孩子。 责任四:殴打辱骂或冷落。专家指出,有些家长动辄对孩子打骂,有的却又以种种借口懒得与孩子交流,孩子只好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寻找“快乐”。 责任五:不愿让孩子成“为自己负责”的人。高文斌指出,很多家长一方面要求孩子必须学习好,将来工作好等,但又处处把他们永远当幼儿一样管束与照顾,不能容忍逐渐长大的孩子不再依赖自己,他们的话就是“孩子不像小时候听话了,不再事事跟我汇报了”,于是感到特别失落。其实让孩子最终与家长顺利完成“割裂”,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这才是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