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RNET:中国互联网建设的开拓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5日 15:23 新浪科技 | ||||||||||||
1994年,几乎是悄无声息,中国的第一个全国性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在中国最著名的10所高校的合作下诞生。两年后,日后的搜狐总裁张朝阳陪伴着他的导师到CERNET网络中心考察中国互联网的发展。3年后,中国所谓互联网先驱瀛海威才刚刚诞生,4年后,新浪开始创建。 回顾CERNET的十年历史,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这个中国互联网开创者和推动者走过的
1955年,美国国会议员阿尔伯特。戈尔就曾提出“州际高速公路”议案,计划建立7万多公里、连通美国各州的高速公路。提案获得了议会通过,有力地促进了美国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1991年,另一位美国国会议员、阿尔伯特—戈尔的儿子、后来的第45任副总统小阿尔伯特—阿诺德—戈尔在美国科学与电视艺术研究院的一次讲演中,首次提出“信息高速公路”概念。他主张,把全美所有公用的信息库及信息网络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大网络,再把大网络接到作为用户的所有机构和家庭,使人们利用、传递信息更加方便。 1993年2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国情咨文》中正式援用“信息高速公路”这一概念。美国政府给“信息高速公路”的定义是:“一个能给用户提供大量信息的、由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组成的完备网络。它能使所有美国人享用信息,并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声音、数据、图像或文表相互传递信息。”也就是在美国的政府、研究机构、大学、企业以及家庭之间,利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和视频技术,建立可以交流各种信息的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网络,向用户更有效地提供大量而及时的信息。 1993年9月,美国政府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其最终目标是,使所有的人都能经过“信息高速公路”进行联机通信,实现居家上班、居家上学、居家就医及电子出版、电子通信、电子图书馆、家庭电子影院、电子商务等,由此将个人、企业、机构和政府等连接起来并为之提供各种服务。 美国“信息高速公路”实施计划提出后,很快就引起全世界的强烈反响。欧盟、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纷纷效仿,相继提出各自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投巨资进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其作为未来国力强弱的指标。 中国当然不甘落后,也适时推出了旨在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三金工程”。 1993年3月2日,我国接入Internet的第一根专线,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租用ATT公司的国际卫星接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的64K专线正式开通。 但因为西方国家的封锁等多方面原因,我们与世界的发展仍有很大差距,互联网在我国才刚刚处于启蒙阶段,面对这种巨大的差距,科研工作者及国家相关部门产生了强烈的紧迫感与责任感。 1994年,中国互联网发展迎来了关键的一年。 原教育部科技委秘书长袁成琛至今还清楚记得那是在1994年1月8日。新年元旦后一上班,当时的国家计委科技司负责人就找到国家教委副主任韦钰,提出请高校建立一个科研网,得到了韦钰的热情支持。 1994年3月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等六所高等学校通过国家教委向国家计委提交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项目建议书”。 建议书8000字,申请的项目经费是8000万,当初起草该建议书的李星教授印象颇深。计委同志开玩笑说:你们这是字字万金啊! 7月初,由清华大学等六所高校建设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试验网开通,该网络采用IP/x.25技术,连接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西安等五所城市,并通过NCFC的国际出口与Internet互联,成为中国第一个运行TCP/IP协议的全国性计算机互联网络。 1994年8月,国家计委以“特急”方式,正式批复“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项目建议书”,并决定,该项目由国家教育委员会主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十所高校承担建设。 我国互联网研究与建设在多年徘徊后,终于全面拉开了序幕。 从成立的那一天开始,CERNET就承担起了开拓中国互联网技术研究与建设的历史重任。CERNET是完全由我国技术人员独立自主设计、建设和管理的计算机互联网。 1995年11月,CERNET提前一年建成了第一个全国范围并有独立国际出口的TCP/IP计算机互连网,通过了国家计委主持的鉴定验收,联网单位达到108个。 CERNET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助理张凌教授强调说:当时中国没有其他互联网可以提供服务,仅此一家。 鉴定验收委员会对CERNET的建设成功给于高度的评价,一致认为:CERNET示范工程的成功对最终建成CERNET、促成我国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和推动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的覆盖全国的计算机网络。其技术已经达到九十年代的国际先进水平。如此规模宏大、技术先进的大型项目,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高质量、高速度地提前一年完成了设计和建设任务,为其它大型项目的协作攻关,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这一项目,最后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个结论至今让CERNET人感到自豪。 也是在这一年,当绝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的时候,CERNET的用户已经从10所学校,发展到108所。在CERNET的直接压迫下,国内各相关机构,也纷纷开始建设自己的互联网。 1996年2月,国务院颁布第195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互联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认定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为中国大陆具有独立国际出口的全国四大计算机互联网络之一。 同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第一次出现了CERNET的名字:“国家对重点基础性研究的重大项目给予支持,逐步充实重点基础科研设施,建设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示范网络。 当创业的欣喜还没有尽享,CERNET发展遇到了最为严峻的考验。 1997年,CERNET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接入学校迅速扩展到200余家,骨干网带宽遇到严重挑战,难以为继。在严重制约了CERNET发展的同时,也制约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严重的行业壁垒几乎窒息了CERNET的发展。“我们连一个2M的线路都租不到,往往一个线路半年也租不下来,CERNET差点死掉。”吴建平教授颇有感触。 在这紧要关头,国家的支持再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计委适时支持了“CERNET主干网(卫星)升级工程”,CERNET上了天,通过卫星解决了暂时的带宽困难。也是在这一年,为解决网络运行的基本成本,根据“建设靠国家,运行靠自己”的指导原则,教育部批准CERNET采用“通讯成本分摊”的政策,根据学校流量大小,分担基本通讯费用,保证了CERNET在没国拨运行费用的条件下的基本运行。 一个是线路保障,一个是维护经费,缺一不可,任何一条都可能导致CERNET的灭亡CERNET有惊无险地度过了那段日子。 有领导风趣地说:CERNET是被逼出来的。 1998年,当卫星的2M已经无法满足基本的需求的时候,通过国家211工程项目“CERNET八大地区主干网和重点学科信息服务体系”,CERNET又从天上回到地上,地区网建设得以完成,主干网带宽从2M升级到了155M。但因为行业壁垒,CERNET迟迟的不到所需要的线路带宽。 “我们拿着钱就是没有人给你租线路,有时说是给你,价钱也高得离谱,什么叫垄断,那时理解最为深刻。”迫使CERNET不得不思考如何解决传输网的问题。 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启动,CERNET作为教育信息化基础平台,再次获得了政府的支持,“CERNET高速主干网建设工程”开始实施。在相关部门支持下,通过这项工程的建设,CERNET与相关部门,合作铺设了30000多公里光纤,覆盖200多座城市,彻底解决了限制CERNET发展的线路传输问题,为CERNET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伴随着CERNET示范工程的建设,中国互联网上的第一不断被创造并刷新。 1994年7月,建成中国第一个TCP/IP互联网; 11月,在第一次管委会及专家会议上,讨论通过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管理办法(试行)”,这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计算机互联网络的管理办法。 根据时任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关于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批示,1995年1月,面向广大留学生的中国大陆第一个电子刊物“神州学人”在CERNET上出版。 8月,中国大陆第一个BBS站点“水木清华”在CERNET上开通;第一批信息站点建设完成;1996年,中文交换码标准ISO-2022CN,成为中国大陆提出的第一个Internet标准RFC1922。建立了中国大陆到欧洲的第一个Internet连接。 神州学人电子杂志创办时期的负责人朱国亮回顾说:可以这么说,没有CERNET,就没有中国第一个电子杂志,没有神州学人在留学生中开创性的贡献。 1995年7月建成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计算机互联网 1995年8月中国大陆第一个BBS站点水木清华在CERNET上开通 1995年建设了第一批中国网络信息服务资源和站点 1996年3月提出中国大陆的第一个Internet标准RFC1922 1996年11月开通中国第一个连接欧洲的互联网线路 1998年4月建成采用隧道技术的中国第一个IPv6试验网 1999年5月建成中国第一个提供安全服务的互联网络紧急响应小组CCERT 2000年9月建成中国第一个与国际下一代互联网连接的交换中心DRAGONTAP 2001年建成中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试验网络NSFCNET 2003年建成中国第一个大规模基于网络的视频组播技术服务系统。 2004年建成中国第一个IPv6主干网CERNET2 经过10年的奋斗,截至2004年,CERNET主干网带宽达到2.5G-5Gbps,地区网传输速率达到155M-2.5Gbps,对外互联带宽总数超过10G,国际出口超过1G.联网单位超过1600个,联网用户超过1800万,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校园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