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Google上市方式成为IT业一次IPO失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2日 10:16 新浪科技 | |||||||||||||
导语: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发表分析文章支出,Google的股票自从首次公开发行(IPO)以来就一路飚升了70%多,本周初,其股价一度越过150美元,使得公司价值超过400亿美元。但回顾Google的上市过程,却不一帆风顺。 然而回顾8月,Google董事会成员却因为听到公司IPO获准的电话而脸色阴沉。一位接近该公司的人士称,Goolge充斥着“听天由命”的情绪。围绕着这次最受期待的股票销售的
Google的股东甚至在谈论干脆整个儿放弃IPO,到今年晚些时候再试。但尽管如此,据观察家表示,他们从来不曾讨论过放弃Google为自己的首次公开亮相而设计的富有争议的拍卖方式。 但经过9个月的密集筹备,公司股东们觉得受够了:如果不继续,除了被IPO吞噬的9个月不说,公司高管还会因责难而更加分心;而他们最好把时间花在准备对付微软和其它正把目光对准搜索引擎市场的企业身上。 于是Google继续推出了IPO,并把股价定在了85美元,这要比它直至上市前夜一直公开坚持的108至135美元的预测价格低得多。 该公司同时对上市计划做出了另一个改动,它决定以低于拍卖所定的“结算价格”出售其股票,结算价格即它可以卖出所有上市股票的最高价格。 尽管实际的结算价格依然是一个受到严密保护的秘密,但人们认为,它只比最终的定价略高一点。但这次退让仍对这家几乎对拍卖过程有着宗教般信仰的企业意义重大,它辩称,网上拍卖是最公平、最有效的方式,这种拍卖很像它在自己的网站上销售广告的运作模式。 Google股价的有力上涨只是让本年度最受关注的IPO更加复杂。特别是,它促使一些Google的支持者就IPO期间笼罩在公司上空的乌云而责备周围的人。 公司董事以及Kleiner Perkins的合伙人约翰-多尔(John Doerr)表示:“媒体就想把这件事搞砸。” Kleiner Perkins是Google的风险投资者之一。在本月举行的一次公众活动上,他指责财经媒体甘受职业投资者的利用,如果Google股票的售价低于其实际价值,那么这些职业投资者将有利可得。 另一些人还把矛头指向老牌金融企业的强大既得利益,它们有理由想看Google不同寻常的IPO遭遇困境。“其它的承销商并不真的想进行拍卖,”硅谷的财务老将比尔-汉姆布列奇(Bill Hambrecht)说道。他是拍卖方式的倡议者,他的公司 WR Hambrecht是Google的承销商。 本次发行的主要顾问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 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则被夹在了当中,一边是对拍卖应当怎样进行态度坚决的客户,另一边则是多家私下里对该计划深表怀疑的承销商。 考虑到Google IPO引发的热情,现在依然难以弄清它究竟在哪里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出了问题。乍一看,它的定价明显过低,要比Google目前暴涨的股价所预示的价位低得多。 曾经为Google设计股票拍卖策略的佛罗里达大学金融学教授杰伊?里特(Jay Ritter)认为,只有该股票在首次交易日18%的涨幅可以被真正算作股票的“IPO折价”。 尽管(涨幅)远未达到70%,这仍然表明定价的不足。拍卖程序原是要避免dotcom股票在90年代常见的那种在上市首日股价飞涨的现象,该现象使那些享有特权的客户,即决定如何分配股票的投资银行大发横财。 与该公司接近的人士以及分析师认为,选择拍卖方式很可能并不是影响其IPO最重要的决定;相反,决定不提供华尔街在企业上市时所期待的那种详细、非正式的金融指导,才是至关重要的。 尽管美国证券法对企业在IPO之前能透露些什么有所限制,但许多企业还是找到一些非正式的途径来“指导”机构投资者了解其未来12个月可能的盈利情况。 Google拒绝遵循这些不成文法。据知悉内情的人表示,公司内部对打破常规的做法是否明智存在分歧。然而最终还是两位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吉(Larry Page)的观点占了上风:除了已通过公开招股向所有投资者都公布的信息,Google再也不会多说什么。“这得罪了许多机构,”里特先生说,“它们想要人们小心恭敬地对待它们。” 一些券商的分析师在7月份的财务说明日被请到公司,但他们没有得到其财务预测所需依据的非正式指导。参加公司“路演”的投资者被告知,除了正式的招股公告,再也没有其它信息可给了,有人为此抱怨该公司年轻的创始人态度傲慢。 “这被视为清高和霸道,”一位接近该公司的人士承认。为Google辩护的人则称,这模糊了重点。“这是不公正的责骂,他们是按规定在办事,”汉姆布列特先生说。 如果说Google的姿态让一些人放弃了对其股票的竞价,它却给其他人空出了发财的机会。“大量投资者走了,而这对我们很有利,” Legg Mason的基金管理部主管比尔?米勒(Bill Miller)说道,该公司一下子购进了400万股。“很少有人愿意花心思研究企业或其价值。” 尽管拍卖程序对IPO的发展肯定有间接影响,但这一程序本身在多大程度上使一些潜在投资者却步,就更说不清了。 Google及其顾问今年有较长时间都很担心,要是小投资者加入追捧行列,把股价拉升到一个不能持续的水平后,一旦股票显露出实际价位而急速回落,那会怎么样。“他们唯恐收到错误信息的投资者把股价抬上天,”汉姆布列特先生说。这促成了复杂的登记规则,这些规则就是为阻碍幼稚的投资者参与而设计的。 而预期的狂热并没有出现。相反,随着互联网股票的跌势,许多投资者似乎认为,拍卖程序将使该股票在上市后失去上升空间。Google自己发出的有关“赢家诅咒”的警告让一些成功的竞价者望而却步,这一警告似乎也是在肯定这种不安。 在华尔街,人们依然认为,Google为其傲慢付出了代价。但对于许多硅谷的人来说,该股票的上市是成功的,因为它首次允许任何投资者来竞标一个大型IPO,而同时避免了那种唯亲是用的气氛,这种气氛曾经在90年代笼罩着IPO的繁荣期。 “任何把竞价定在85美元之上的人都得到了股票,”多尔先生说,“而且第一天的涨幅也没有超过200%。” 德博拉-布鲁斯特(Deborah Brewster)补充报道。 一个高科技IPO的失误 判断失误、运气欠佳并拒绝接受华尔街“通常的商业做法”,使得Google的股票销售错综复杂。 时机欠佳:Google不可能预见到股市在仲夏的暴跌,而这对科技股造成沉重的打击。但它不同寻常的拍卖方式使承销商不得不作耗费时日的准备,并招来监管审查的延长。仅仅闯了两个小祸——接受《花花公子》几个月前就已安排好的专访,以及延迟完成拍卖所需的软件——就使IPO被推到了8月底。 缺乏信息:Google拒绝提供那种可能鼓励更多专业投资者来竞价其股票的非正式金融指导,尽管这一姿态在硅谷被视为代表私人投资者的原则立场,但在华尔街看来,却完全是傲慢。 对需求判断失误:Google预计将有大量信息不全的散户投资者竞标,为了防止这种投机性竞价的泛滥,它设计了一个繁复的登记程序以限制市场需求。而且,它没有在欧洲或亚洲推销其股票,对于如此规模的IPO来说,这是不常见的。最终,需求不足使得它将上市的股份数缩减了近四分之一。 策略失误:当Google把预期的上市股价大幅削减时,登记已经结束。一些可能受新价格吸引的投资者根本无从竞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