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着手直接测量银河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4日 11:23 北京娱乐信报 | ||
首次直接证明彗星上有冰 据新华社电美国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刊登论文《银河系英仙臂的距离》,公布4位中外科学家取得一项突破性成果——专家们借助射电望远镜精确测定出银河系离太阳最近的一个叫英仙臂的地方距离地球约为6370光年。 科学家们表示,由此起步,人类将可以直接测量银河系的大小,从而逐步揭开银河系的种种不解之谜。 标题出现在《科学》杂志封面上的这篇论文以南京大学为第一单位、上海天文台徐烨博士为第一作者。另一位中国天文学家是徐烨在南京大学天体物理博士后工作期间的导师、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郑兴武。 郑兴武介绍说,过去科学家们往往通过建立某种模型来构架银河系的漩涡结构,但其局限性日显突出。2003年7月至2004年7月间,徐烨和郑兴武等4位中外科学家,利用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射电望远镜,对地处英仙座的距离太阳最近的一个天文上叫英仙臂的位置进行直接测量。他们采用以太阳和地球的距离为基线的三角视差方法,5次观测到英仙臂中一个大质量分子云核中的甲醇分子宇宙微波激射,得出了该处距离地球约为6370光年的精确结论。郑兴武说,在测出英仙臂的距离后,人类可进一步测出其他天文位置的距离,从而最终了解清楚银河系的结构和大小。 相关新闻 科学家首次直接证明彗星上有冰 地球上的水和构成生命的大分子有机物可能来自彗星 据新华社电美国“深度撞击”项目科学家2日报告说,他们发现了彗星“坦普尔1号”的彗核表面存在水冰的证据。这是科学家首次直接证明彗星上有冰。这一论文发表在当天《科学》杂志网络版上。 去年7月3日深夜到4日凌晨期间,美宇航局的“深度撞击”飞船向“坦普尔1号”彗核释放了一个撞击器。这次撞击不仅在太空中放了个大“焰火”,更使科学家们有机会直接研究彗核的构成。 “深度撞击”飞船拍摄的彩色照片上,“坦普尔1号”彗核表面大部分是灰黑色,但有一些斑点略显蓝色。红外线吸收光谱显示出,这些蓝色的斑点是冰。 进一步分析显示彗核表面的冰含量很少。但彗星飞近太阳时,彗核受热会喷发出水蒸气和冰屑,远远超过它表面沉积的冰,因此科学家认为,彗核内部应含有更大量的冰。 论文第一作者、科学应用国际公司研究人员桑西恩说,尽管人们早已知道彗星上有水,但这是首次直接证实彗核表面覆盖着冰,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探索地球上水和生命的起源。她认为,地球上的水和构成生命的大分子有机物都可能来自彗星。 新闻背景 中国天文学家的“第一次” 《科学》杂志是国际自然科学界的重要学术杂志,世界一流大学都以发表在其上的论文数作为衡量学校科研水平与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封面上展现重要结果的文章是该杂志每期刊登的文章中意义最为重大的一篇。 论文《银河系英仙臂的距离》则是以中国天文学家为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第一次出现在该杂志的封面上。 《银河系英仙臂的距离》四位作者 徐烨:当时为南京大学天体物理博士后 郑兴武教授:南京大学天文系,徐烨的导师 玛克·瑞德博士:美国哈佛-斯密松宁天体物理中心 卡尔·曼顿教授:德国马普射电天文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