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造假风波专题 > 正文

南方日报:韩克隆之父黄禹锡可能坐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 11:03 南方日报

  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昨日公布“黄禹锡造假事件”最终调查结果,证实黄禹锡及其研究小组除成功培育出全球首只克隆狗外,其余科研成果均系造假。

  同日,韩国检察机关提出,将对黄禹锡造假事件展开正式调查,一旦发现违法行为,检察机关将对黄禹锡等人提出指控。

  韩国政府当天也表示将考虑撤消部分科研项目资金,并可能取消黄禹锡韩国“最高科学家”称号。

  论文系伪造

  由9名专家组成的调查委员会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黄禹锡造假事件”的最终调查结果。

  调查委员会负责人郑明熙教授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确定黄禹锡并未利用患者体细胞克隆出匹配的胚胎干细胞系,没有任何证据可证实黄禹锡及其科研小组曾获得成功。”

  此外,调查报告还指出,黄禹锡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两篇关于胚胎干细胞系克隆技术的论文确属伪造。2004年2月黄禹锡发表了有关全球首例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的论文,2005年5月,黄禹锡又发表论文称,他领导的科研小组利用多名患者的体细胞克隆培育出11个干细胞系。

  “我们得出结论,黄禹锡2004年发表的论文中使用的DNA图样及干细胞照片纯属造假,意图证明克隆的干细胞与提供者DNA匹配,”郑明熙说,并再次强调调查委员会去年12月23日公布的初步调查报告,指出黄禹锡2005年发表的论文也不属实。

  美国《科学》杂志此前曾提出,准备撤消黄禹锡发表的论文,但表示将首先等待调查委员会公布最终调查结果。《科学》杂志已向调查委员会索取调查报告,并要求论文作者就相关问题作出解释。

  克隆狗属实

  尽管否定了黄禹锡两篇论文,但调查委员会承认,全球首条克隆狗“斯纳皮”确系黄禹锡科研成果。这或许是调查报告唯一能令黄禹锡感到欣慰的一点。

  黄禹锡及其科研小组于2005年4月宣布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狗“斯纳皮”。由于狗被认为是最难克隆的动物之一,因此这项成果曾给他带来巨大荣誉。

  调查委员会说,黄禹锡领导的科研小组能克隆出“斯纳皮”,说明他们的确掌握了一定技巧,但是这项技术在克隆技术方面并不突出。郑明熙说:“他们掌握的只是基础技术,毕竟他们没有培育出与患者DNA匹配的胚胎干细胞系。”

  由此看来,克隆狗的成功显然无法掩盖“造假事件”的恶劣影响。调查委员会指出“黄禹锡造假事件”是科学界近年来最严重的一个丑闻,已经令整个韩国为此蒙羞。“这些人不配作为韩国科学界代表,”调查委员会谴责道。

  去年12月23日“造假事件”初步调查结果公布后,黄禹锡曾公开宣布辞去韩国首尔大学教授职务。昨日,首尔大学表示仍将对黄禹锡施以相应惩处,说:“这一(造假)行为应被视为愚弄整个科学界甚至整个社会的行为,我们将严加惩处。”

  可能吃官司

  然而,黄禹锡或许不止面临校方处罚这么简单。

  韩国检察机关本月7日曾说,将在调查报告正式公布后,考虑是否对黄禹锡使用政府研究资金的情况展开调查。

  最终调查报告公布后,一名检察官员说,检察机关将开始着手调查黄禹锡造假事件,并于当天晚些时间公布具体调查计划。黄禹锡及所有卷入造假事件的人目前已经被禁止离开韩国。

  检察机关的调查将着重于黄禹锡及其科研小组如何伪造论文,以及如何获取并使用国家提供的科研资金。“我们将查阅首尔大学提供的证据,包括大量采访笔记、实验记录及电脑文档等,”一名官员说。

  如果黄禹锡欺诈政府科研资金罪名成立,他将面临至多10年监禁及2000万韩元(约合200万美元)罚款。

  此外,检察机关还指出,黄禹锡曾通过助手交给在美国的研究小组成员5万美元。一旦这5万美元被证实出自政府提供的科研基金,那么黄禹锡还将因挪用公款罪被判最多5年监禁并被处以150万韩元(15万美元)罚款。如果黄禹锡随后被查出挪用更多公款,可能面临更重刑罚。

  检察机关计划于这个周末开始传唤黄禹锡及其他涉案人员。昔日的“最高科学家”,或许不久后将沦为“阶下囚”。

  政府拟撤资

  检察机关准备行动,韩国政府其他部门也不落后,表示将停止资助部分干细胞研究项目,加强科研项目投资管理。

  韩国保健福利部10日宣布终止向“国际干细胞研究中心”提供资金。这个研究中心去年10月在首尔大学成立,保健福利部此前曾表示将在2006年向研究中心提供115亿韩元(1170万美元)资金。

  同日,韩国科学技术部也宣布,计划采取相应方式加强管理国家投资科研项目。当天早些时候,科学技术部曾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取消黄禹锡韩国“最高科学家”称号并终止向其提供科研资金。

  黄禹锡曾于去年6月成为韩国首位“最高科学家”,并因此得以在5年内每年获得30亿韩元(300万美元)研究经费。1998年开始,韩国政府已经为黄禹锡的科研项目提供资金409亿韩元(4090万美元)。

  这些资金是否“打了水漂”,只有韩国政府知道。

  章磊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深度报道

  黄禹锡事件折射“快文化”弊端

  急于求成的文化、过于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获得国际认可的热切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各个领域的浮夸潮流

  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10日公布最终调查结果,显示除成功培育出全球首条克隆狗外,黄禹锡教授干细胞研究成果全属造假,彻底终结所谓“黄教授神话”。

  反省黄教授事件过程中,有人从韩国政府扶助科研机制的弊病入手剖析,有人从科学研究监督体制上的缺陷寻找补救策略。但美联社在一篇文章中别出心裁地分析说,黄禹锡事件折射出当前韩国社会“急功近利”的浮躁文化。

  手段错了

  如果从手段,到目的,到结果,都有浓浓的掺假成分,伦理将在何处落脚?监督机制该如何完善?

  “伦理与科学是驱动人类文明前进的两个车轮。”这句话是黄禹锡2005年11月24日在辞去“国际干细胞研究中心”主席职务时的反省之辞。

  但是,如果从手段,到目的,到结果,都有浓浓的掺假成分,伦理将在何处落脚?监督机制该如何完善?

  2004年5月,英国《自然》杂志披露,黄禹锡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中,两名麾下女科学家的名字出现在卵子捐献者名录中,首次揭开了黄氏丑闻的盖子。从科学伦理角度出发,这一事件的严重性在于:一、黄教授有可能利用其权威地位强迫手下工作人员捐献卵子,即使没有强迫,下属也有压力或主动配合可能;二、实验课题承担者自己研究自己,可能会在选择、时机、培育等过程中“特殊化”实验标本。

  来自内部的“倒戈”显然比所有的外界猜测都有破坏力。此后,事态急转直下。期间还暴露出另外一个伦理问题,黄的另一名重要合作伙伴、韩国Mizmedi 医院理事长卢圣一透露,该院曾向提供卵子的女性每人支付150万韩元(1450美元)补偿金。

  “有偿献卵”又踩上一条伦理红线,因为根据2005年1月1日生效的韩国生物伦理法,有偿献卵系不合法行为。

  黄的做法还产生副作用,11月,韩国警方逮捕了一名男子与3名女性,他们被控涉嫌非法交易卵子。

  结果也错了

  在科学界,如果一篇文章被证明造假,那么他的所有相关论文都将被重新检查

  然而,伦理问题只是黄教授丑闻的冰山一角。接下来的情节发展更有戏剧性。

  率先发难者还是昔日“亲密战友”夏腾博士与卢圣一理事长。作为“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成果论文的共同作者,夏腾12月13日致信刊登论文的《科学》杂志,要求在2005年5月发表的这篇论文中删除自己的署名。

  12月23日,首尔大学发表调查报告说,“2005年论文中所涉及的关于11个干细胞系的实验数据都是根据两个干细胞捏造出来。”

  这一结论盖棺定论后,黄禹锡当天向国民道歉,并辞去首尔大学教职。

  正如其另一名昔日同事文信容所言:在科学界,如果一篇文章被证明造假,那么他的所有相关论文都将被重新检查。

  我们都有错

  如果对科研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满心以为瑕不掩瑜,就会动摇科学大厦的根基

  黄教授倒下了,但黄教授在韩国以及科学界掀起的波澜却远未平息。人们自然而然会提出类似疑问:首尔大学、《科学》杂志、政府机构(韩国科学技术部)、生物伦理协会、媒体等各种监督力量为何没能及时发现问题?发现后为何未能及时纠正?而最终丑闻的落实还得有赖于个别科学家的良知与羞耻感。

  早在2004年初捐献卵子风波出来后,韩国生物伦理协会就要求黄暂停研究,但黄以此事不违法为由,不予理睬。此后,黄的“研究”工作不断放出卫星,5月,宣布成功培育人类胚胎干细胞,就是后来发表在《科学》上的那篇“杰作”;8月,黄氏克隆犬诞生。10月,黄所在的首尔大学,专门为黄建立“国际干细胞实验室”,黄至此俨然已成“全球克隆学术带头人”。

  黄的光芒让韩国人目眩眼花,政府科研资金向他倾斜,韩国国民把他视为“民族英雄”,媒体称赞他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韩国人”;韩国病患者则把黄教授当作可能再造他们健康的“救命菩萨”。

  在这种光芒掩盖下,起初的质疑与批评之声被这股席卷韩国的躁动狂热淹没。

  其实黄禹锡有不少机会在犯下第一个错、或者第二、三个错时及时纠正。但在名利的诱惑或者说压力下,黄禹锡选择用新的错误掩盖前一个错误,如此恶性循环,最终泥足深陷,无法自拔。

  黄禹锡教授的戏剧人生让人联想起日本人藤村新一。藤村从上世纪90年代起,便不断在日本旧石器考古上有惊人发现。由于他的“发现”使日本历史提前了数十万年,以至日本媒体、社会、民粹主义者把藤村视为“神之手”。一直到2000年11月,《每日新闻》偷拍下藤村埋石器的真实镜头后,藤村的神话才最终破裂。

  黄禹锡的心理轨迹与此颇为相似。韩国媒体事后反省,剖析了韩国社会与黄教授事件的潜在联系。《中央日报》在社评中认为:“黄禹锡教授是我们的脸。”文章说,“黄禹锡事件的滑稽,把韩国社会的种种阴暗面暴露在世人面前。这其中有盲目的民族主义和爱国心,有成果至上主义,有对科学带来经济附加值的盲目期待,有媒体轻率的煽情主义,有政界的利用与过剩期待。这些因素与黄禹锡英雄神话的产生有密切关系。”

  “快文化”,也许可以解释为何韩国政府、媒体、民众都对黄教授在科研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满心以为瑕不掩瑜。然而在科学领域,再轻微的污点都会动摇科学大厦的根基。

  不仅仅是科学。在社会其他领域,以为目的正当就可以忽视手段、乃至不择手段的认知,都会对社会带来潜在灾难,而消除这种灾难的成本可能远远高于“成果”带来的利益。

  因此,《科学》撤销黄禹锡名人头衔的检讨值得世人铭记:“我们同样担心这个欺骗事件对干细胞研究前景产生长期损害,因为我们仍旧认为这一研究大有价值,但投身其中的科学家应该在诚实与伦理上保持更高标准。”

  令人欣慰的是,黄教授事发后,剥笋曝光过程中,媒体的努力、学者的良知、监督者的及时补救、学术界的反省,或许有助于防止今后出现更多“黄教授”和“黄教授现象”。

  冯武勇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黄禹锡再爆丑闻

  瘫痪男童成牺牲品

  现在,黄禹锡教授一手制造的“克隆丑闻”这个雪球越滚越大:他的骗术令人乍舌,不仅骗过了权威的《科学》杂志,连可怜的瘫痪男童都不放过。这位男童满怀期待,指望这位英俊潇洒的大教授圆他重新站立起来的梦,到头来却发现,他不仅没有站起来,黄教授还把他推向了死亡边缘。

  开下空头支票

  现在,9岁的金惠宁(Kim Hyeoni)已经成为韩国家喻户晓的“第二捐赠人”。三年前,一个德高望重的研究小组走进他的病房看望半躺在轮椅上的他。几年前,在过马路时,他被车撞残,自颈部以下瘫痪。

  据孩子的父亲介绍,孩子天真地问科研组组长,也就是后来名震世界的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教授:“先生,我能重新站起来吗?我还能重新走路吗?”黄禹锡回答:“我发誓,我会让你重新走路的。”此后不久,黄禹锡宣布他在克隆人类干细胞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在2003年4月和黄禹锡教授见面后,金惠宁就成为用克隆干细胞对脊椎损伤进行实验性治疗的标志性人物。他的父亲是一名卫理公会牧师,他宁愿不听教会朋友的劝告,同意黄禹锡从他儿子的腹部切取皮肤标本做研究,身为护士的金惠宁的妈妈,也自愿通过侵入程序提取卵子捐给黄禹锡的实验室。

  现在这个家庭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黄教授欺骗了世界,包括他们全家!

  名字被曝光

  2002年8月26日晚上11时,金惠宁在从补习班回家的途中在过马路时被一辆汽车撞了。医院的首次检查报告显示孩子状况相当危险,结果,孩子还是意外地活了下来,但脑部严重受伤。金惠宁被转移到仁川附近较大的韩国嘉泉医科中心,在这里接受了紧急手术,28天后,他从昏迷中苏醒过来,但却瘫痪了,说话和呼吸都非常困难。

  第二年,嘉泉中心的医生通知金姜彦,他的儿子从一组瘫痪患者被选出来参加黄禹锡的重要研究——克隆第一个治疗性人类胚胎干细胞。听到这一消息,全家高兴得快要疯了。在局部麻醉之后,男孩被切取了3块皮肤样本。

  去年5月,黄禹锡以金惠宁病例为基础写成的论文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黄禹锡声称,他已经为11名患者培育出匹配的基因干细胞。金惠宁成为唯一名字被媒体曝光的黄禹锡造假论文的牺牲品。但金父请求媒体不要刊登儿子的照片。

  杨孝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