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韩克隆之父被认定论文造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4日 06:43 新京报 | |
![]() 23日,黄禹锡双目低垂,就造假事件向韩国国民道歉,论文造假被认定,黄禹锡的学术生命很有可能就此终结。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 23日,两名学生在得知首尔大学的调查结果后相扶而泣,黄禹锡曾经被韩国人视为“民族英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首尔大学调查证实黄禹锡论文“有意造假”,黄氏当日向韩国国民道歉并辞职 本报综合报道 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23日宣布,经过为期一周的调查,证实被称为韩国“克隆之父”的黄禹锡科研组发表在2005年《科学》杂志上的论文系“有意造假”。黄禹锡当日承认在编造科学数据过程中扮演了某种角色,宣布辞去首尔大学教授的职务,并向国民道歉。 11胚胎干细胞9个假 9人组成的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当天发布声明说:“黄禹锡研究组2005年论文并不是简单失误的结果,而是有意造假。” 这份声明说:“这是非常严重的不正当行为,破坏了科学的基础。” 韩国联合通讯社援引调查委员会的报告说:“黄禹锡科研组在论文中称,通过体细胞克隆的与患者基因完全相同的胚胎干细胞共11个,但直到论文投稿的3月15日,事实上只存在2号和3号两个。” 调查委员会认为,调查的结论表明,黄禹锡编造了数据,利用2枚干细胞伪造了另外9枚干细胞的照片,并在他的论文中使用了上述编造的数据和照片。 而这两枚干细胞本身是否确实是用体细胞克隆出的干细胞,也存在疑问。调查委员会表示,已经将2枚干细胞的DNA提交外部机构分析,待DNA分析结果出来之后再作出结论。 此外,调查委员会还认为,黄禹锡研究中使用的卵子数量也远多于《科学》杂志论文中提到的数量,除夸大干细胞数量外,黄禹锡还无法摆脱其在使用卵子数量上撒谎的事实。 黄仍称掌握“核心技术” 调查委员会发言人当天向法新社表示,黄禹锡承认在编造科学数据过程中扮演了某种角色。在调查委员会的结论公布以后,黄禹锡立即接受了调查委员会的结论,并宣布辞去首尔大学教授的职务。他在离开他在首尔大学的办公室时,在兽医学院前的台阶上发表了讲话,他说:“我为给韩国人民带来震惊和失望表示真诚的道歉,作为道歉的象征,我决定辞去首尔大学教授的职务。” 但是黄禹锡坚持已经掌握了用体细胞培育适合患者的胚胎干细胞这一核心技术,并将之称为“我们国家令人自豪的技术”。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黄禹锡研究组成员在接受韩国MBC电视台采访时说,黄禹锡完全被迅速发表研究成果的想法冲昏了头脑。 英国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在22日最新一期上宣布,由于韩国科学家黄禹锡曾在其他论文中造假,因此“有足够理由怀疑”他今年发表在该刊上的克隆狗论文的真实性。《自然》已决定开始对克隆狗论文展开调查,结果最早可能于明年1月公布。(马晶) -反应 韩反对党质疑政府“纵容” 韩在野党称,事件与总统府人员有关 本报综合报道韩国联合通讯社23日消息,韩国反对党大国家党表示,黄禹锡事件同韩总统府有关,该通讯社此前也报道,韩国政府早在今年5月就组建了“黄禹锡科研组支援与监督小组”,但仅开过一次会,实际上有名无实。 大国家党发言人李季振同日表示:“此次事件与青瓦台(总统府)人员有关,决策过程存在很多问题”。李季振说:“必须查明青瓦台在多大程度上介入了黄禹锡事件。大国家党只能积极考虑发起国政调查。” 另据报道,根据韩国科技部提供给大国家党国会议员金姬廷的资料,在黄禹锡科研组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后,韩政府以青瓦台科技助理朴基荣为核心,组建了“黄禹锡科研组支援与监督小组”。 该小组的成员分属青瓦台、国务调整室、科技部、保健福利部、外交通商部、国家情报院、专利厅和国家科技咨询会等八个机构。 金姬廷称,该小组除了6月22日开过一次会,迄今为止再无其他任何正式活动。韩国科技部提交的资料证明,政府的监督小组实际上未履行原方针,甚至可以说完全没有启动。 韩政府停止提供研究经费 但表示将继续支援干细胞等生命工程研究 本报综合报道韩国科技部23日表示,完全采信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的阶段性调查结论,认定黄禹锡在论文中作假。将根据研究管理相关规定,采取停止向黄禹锡提供研究经费等后续措施。 科技部当天发表《对首尔大学验证委员会调查结论的立场》称:“对调查确认的事实感到非常失望和遗憾。” 文章还说:“虽然发生了这次风波,但政府将继续支援干细胞等生命工程研究,以使那些对依靠干细胞技术治疗疾病抱着期望的疑难病患者及其家人能够继续带着希望生存下去。” 另据报道,对于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的初步调查结论,韩国政界表示遗憾和惋惜。韩国执政的开放国民党发言人田炳宪评论称:“黄禹锡科研组的编造论文一事被确定为事实,令人惋惜,对此深感遗憾。但应对干细胞基础技术相关验证保持关注。” -历程 从“民族英雄”到“科学骗子” 从2004年3月到2005年12月,黄禹锡,这位被称为韩国“克隆之父”的首尔大学教授,经历了从民族英雄到“造假者”的大起大落。 辉煌———“国家的财富” 现年53岁的黄禹锡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在23日的调查结果披露之前,他被认为是韩国的明星科学家和民族英雄。 2004年3月,黄禹锡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称在世界上率先用卵子成功培育出人类胚胎干细胞,6月,黄禹锡的研究小组继续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宣布成功用患者体细胞克隆出胚胎干细胞;2005年8月4日,黄禹锡的研究小组在《自然》杂志上报告成功培育出世界上首只克隆狗斯纳皮。 韩国政府为黄禹锡提供了大约400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并授予他众多荣誉。今年6月,韩国政府授予他“首席科学家”称号,韩国外交通商部专门为他派出一名外交官,协助他处理国际事务。今年10月,韩国还专门为他的克隆研究建立了一个国家研究中心并由卢武铉总统为其举行启动仪式。韩国政府有关人员透露,韩国政府今年5月还曾经试图为他争取诺贝尔奖。韩国大韩航空公司还为他提供10年免费机票,并称呼他为“国家的财富”。 落寞———“耻辱的造假者” 2005年11月13日,黄禹锡的合作伙伴、美国匹兹堡大学干细胞专家杰拉尔德·夏腾博士宣布停止与黄禹锡合作,原因是黄禹锡的研究小组涉嫌用“不道德”手段获取人类卵子。 11月底,韩国文化广播公司(MBC)电视台播出了调查类节目《PD手册》,以一系列DNA检测结果为依据,质疑黄禹锡的研究成果,称其中一些培育出来的胚胎干细胞与患者基因不吻合。 12月15日,黄禹锡合作伙伴卢圣一称黄禹锡承认发表于《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存在虚假成分,首尔大学于次日宣布成立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 12月23日首尔大学公布调查结果,黄禹锡承认造假,曾经的民族英雄至此光环退尽。法新社评论称,23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是最严重的证据,将黄禹锡这名一度的韩国民族英雄变成了耻辱的造假者。(马晶) -反思 韩“急功近利”文化被质疑 分析认为黄禹锡受上述文化压力 本报综合报道韩国大学一名社会学教授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表示,黄禹锡事件体现出韩国社会文化存在“急功近利”的问题。 这名教授表示,韩国社会仍然存在尊崇“快速成功”的思想,这来自于从前韩国取得迅速发展的经验,黄禹锡事件体现了“韩国社会体系中急功近利的问题”。 美联社称,很多观察家已经将黄禹锡事件部分归罪于韩国“总是过于着急”的社会文化,这种社会文化还总是伴随着韩国人深厚的民族自尊心和急于取得国际认可的心态。 研究韩国文化的学者马歇尔·布林表示,韩国人急于争先,也急于抄近路,“高速文化”已经成为韩国社会的特征之一,“他们总是处在奔跑之中,时间被视为珍宝,争第一为大多数人推崇”,“我认为正是在‘高速文化’的压力下,黄禹锡才会通过造假加速他的研究”。 另据报道,美国著名克隆专家罗伯特·兰萨博士当地时间22日在接受韩联社电话采访时表示,黄禹锡事件不仅给国际干细胞研究者造成了不良影响,甚至是给整个国际科学界造成坏影响。由于黄禹锡教授一个人,把毕生精力都献给科研事业的科学家都可能遭到质疑。(百千) 黄禹锡案暴露科研管理漏洞 专家称,造假事件损害科学研究的信誉 本报讯(记者马晶)生物学博士张田勘在接受本报电话采访时表示,黄禹锡事件暴露出了科研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将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克隆研究带来阴影。 张田勘表示,在全世界范围内,近年来,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研究项目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目前对科学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多数国家都没有法律的强制规定,只能依靠科研人员的道德自律。而科技期刊的审稿人员很难对稿件一一进行详细审查。通过黄禹锡事件,科研管理方面存在的这一问题被推到了前台。 张田勘认为,黄禹锡所从事的克隆技术研究,在科学界本来就存在争议,黄禹锡此前被披露使用研究组成员卵子已经引发伦理风波,此次造假事件的披露将进一步损害公众对克隆技术的看法,很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为尖端克隆研究带来阴影。同时,通过黄禹锡事件,暴露出的科研没有严格管理、科研人员也可造假的漏洞,对科学研究在公众中的信誉也是一大打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