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生物科技渗透日常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 09:46 深圳商报

  【本报讯】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移植,这些生物技术领域的热门词你能说出几个?不要以为那只是凌驾于我们生活之上的高科技。彩棉内衣、杂交水稻稻米、转基因蕃茄、用海藻制成的护肤品、还有各种各样的疫苗,普通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几乎都与生物技术息息相关。

  甘肃飞天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这次高交会上带来了我国第一个绿色棉新品种“陇绿
棉1号”,“采用美国引进的绿棉种,结合本地的白色棉进行杂交,就能选育出性状良好的绿棉品种。”公司专家吴先生介绍说,“杂交只是目前农业生物技术中的常规打法,而转基因抗虫棉技术才是棉花种植中的‘明星’,普通棉花从播种到收获要喷10到12次防虫剂,而转基因抗虫棉则含有‘虫也不吃’的基因,从根本上抗棉铃虫,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提高农民收入。”据统计,由我国自主开发的转基因抗虫棉去年达到了4500万亩,占我国棉花总面积的60%,7年增长了12倍。

  在数字化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帮助下,一位肺结核患者的患处在电脑屏幕上清楚地显示出来。北京航天中兴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的宋元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同样只需5秒时间,这种仪器就可以清晰成像,并将结果存入电脑。用普通X光胶片仪器,每张胶片的使用成本在10元左右,但对于数字化仪器而言,成本仅仅是耗电而已。患者不用再提着胶片四处奔波,只需上网就可将影像数据发到北京、上海的大

医院进行远程会诊。”

  记者 陈姝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