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富翁成第三位太空游客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2日 11:18 东方早报 | |
早报专稿 当地时间10月1日上午9时55分(北京时间中午11时55分),俄罗斯“联盟TMA-7”宇宙飞船顺利升空。飞船上的美国富翁格雷格·奥尔森由此成为全世界第三位太空游客。 9分钟成功进入轨道 10月1日上午,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秋高气爽,天空晴朗。俄罗斯航天署署 奥尔森与美国宇航员麦克阿瑟、俄罗斯宇航员瓦列里·托卡列夫一起穿着笨重的宇航服走入太空舱,测试了舱内所有系统。 几个小时后,他们降下头盔上的塑料面罩,启动了宇航服上的供氧设备。人们知道,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了。 当地时间上午9时55分,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运载“联盟TMA-7”飞船的 火箭顺利升空。这一巨响让奥尔森的亲友不禁开始有些担心,但不久,发射中心便宣布,“联盟TMA-7”飞船在起飞9分钟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内情况一切正常。随即,人群中掌声一片。 奥尔森4岁的外孙惊奇得张大嘴,用小手紧紧捂住耳朵。 奥尔森的女儿克里斯塔·迪波丝拍下了火箭升空的整个过程。她仰望天空,泪水不经意间滑落。“爸爸升空了,我爱你,爸爸。”迪波丝轻轻地说,“现在我有些紧张,他上去了。天啊,他飞出了这个世界。” 两年辛苦终有结果 奥尔森乘坐的“联盟TMA-7”飞船将首先在太空飞行两天,随后在美国东部时间10月3日1时32分与 国际空间站对接。在那里,奥尔森将使用自己开发的近红外相机拍摄地球上空云层形成的情景,并进行其他科学实验。随同奥尔森一起进入空间站的两名宇航员肩上的任务则更重,在未来的6个月里,他们需要完成40多项科学试验,进行两次太空行走。10月11日,奥尔森将同替换下来的宇航员克里卡廖夫和菲力普斯一道,乘坐目前与空间站对接的“联盟TMA-6”飞船返回地面。 尽管只在太空逗留约10天,但奥尔森却为此足足准备了两年。 “火箭发射时,我会感觉最轻松、最开心,”奥尔森临行前充满期待地说,“这是两年辛苦努力的结果。再过20小时,我会感觉非常、非常好。” 为了完成太空之旅,奥尔森需要作好体能、心理和技术等多方面的精心准备。 美国宇航员忧落地 奥尔森为成功“登天”而欣喜,或许还会嫌自己在太空的时间太短。但与他同行的美国宇航员麦克阿瑟心中却是另外一番滋味。 俄美先前达成的空间站人员运送协议已到期,俄罗斯要求美国为此后的人员运送额外付费。但美国2000年通过的一项法案却禁止美国向俄罗斯支付与空间站有关的费用,因为俄罗斯协助伊朗建设核设施。 9月30日,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局长格里芬与俄罗斯航天署署长佩尔米诺夫会面,商讨合作事宜。 美国参议院上星期已经一致同意修改上述法案,允许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租用俄罗斯宇宙飞船。但美众议院还未就此进行表决。 格里芬说,如果国会不做出修改,那么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就不能再与俄罗斯合作。这样一来,除非俄罗斯发善心,否则麦克阿瑟便无法结束自己的“太空游”。田辉 奥尔森:我并不只是去旅游 据新华社电 一头略显凌乱的灰白短发,一张瘦削而精神的面颊,第三位以私人身份赴国际空间站旅游的美国人奥尔森,似乎更符合典型科学家的形象,而非人们印象中的富翁。 尽管花费2000万美元购买“太空游门票”表明了自己的经济实力,但奥尔森显然不满足于只做一名观光客。他坚持自带设备,要在游览之余搞点科研。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我并非仅仅是一名游客。” 奥尔森1945年出生于纽约郊区布鲁克林的一个普通工薪家庭,父亲是名电工,母亲是小学教师。他1962年考入新泽西州的费尔利·迪金森大学,1966年获得该校物理学学士学位,并于1971年在弗吉尼亚大学获得材料学博士学位。之后,奥尔森一头扎入著名的RCA实验室从事晶体生成研究,并获多项成果。 1983年,奥尔森离开实验室,开始逐渐展露商业才华。他于次年在普林斯顿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生产光纤维传感器和发射器,数年后以1200万美元将该公司卖掉。1992年,他成立了“传感器无限”公司,研制光纤维通信系统和近红外激光反射所需的光电子装置,该公司2000年的市值达到7亿美元。 2004年,奥尔森开始致力于实现科研、经商之外的第三个梦想,花费巨资买到第三张太空旅游“门票”。不过,这次奥尔森并非一帆风顺。他自去年4月开始接受飞行训练,但随后因健康原因被迫中断。虽然经过治疗后他再次重返训练场,但却错过了今年4月发射升空的飞船“航班”。今年9月,他终于“学成毕业”,搭上了10月1日发射的“联盟TMA-7”飞船。 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的老板,作为拥有12项专利的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成员,奥尔森并没有单纯地将游太空当作一趟猎奇之旅。“我有在物理和电气方面的科研背景,所以太空才会成为我的兴趣所在。”他曾这样解释自己的动机。 奥尔森坚持在这次旅行中带上自己公司研发的近红外相机,拍摄地球上空云层形成的情景,并准备开展其他科学实验。他说,“我并不只是去旅游,‘游客’一词并不能公正评价我从事的所有工作。” “有人问我花2000万美元值得不值得,我想我只能在返回地面后再告诉他们答案了,”奥尔森说,“不过他们(一同飞行的宇航员)都告诉我,无论我在地面如何憧憬太空,真到了那儿都会感觉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