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太空实验项目搭载成功 蚕宝宝返地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9日 07:40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北京9月18电(实习生任沁沁 记者李健) 在经历了18天的太空遨游后,搭载在我国发射的第22颗返回式卫星上的“太空蚕”,昨日在北京航天城“走”出了卫星返回舱。 此次交付的“太空蚕”,搭载在我国第22颗返回式卫星上,于8月29日下午4时45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经过18天的太空飞行,于9月16日返回地面。北京市景山中学6名同学代表参与此实验的同学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见证了装在“青少年太空生物舱”里的“蚕 早在1999年,美国向全世界的中小学生征求太空实验方案,北京市景山小学四年级的李桃桃同学曾提出“蚕在太空吐丝结茧”的实验方案,其目的是研究蚕卵、蚕幼虫和成虫等在太空失重环境下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循环现象。该方案在大量的应征方案中脱颖而出,入选NASA空间生物技术研究的一部分,并搭载2003年1月发射升空的“哥伦比亚号” 航天飞机进入太空,后因该飞机失事,实验无果而终。此次搭载实验是该方案的继续。这项科学实验活动得到了我国科技部门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参与并进行全过程指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决定利用我国发射的第22颗返回式卫星进行该项实验。 在开舱仪式上,搭载的蚕宝宝“走”出返回舱,景山学校的同学们将与科学家一道进行相关研究。 仪式上,我国第22颗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唐伯昶介绍了我国返回式卫星研制历程和取得的成就。他说,此次搭载“太空蚕”的成功,进一步说明了我国返回式卫星设计先进、平台可靠,具有很高的微重力水平,可以承担更多的搭载实验项目。 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唐伯昶说,这是中国科学进步的体现。同学们如果能从小就参与同卫星、飞船有关的科学实验,对于我国未来航天科技的发展会有重要作用。 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王普秀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这是中国航天器首次搭载由孩子们自己设计的实验。这对于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