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国1998年12月首次回收南极陨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 14:10 新浪科技 | |
1998年12月,中国南极考察第15次队的格罗夫山考察队在蓝冰区发现并回收了4块陨石,这是我国开展南极考察15年来首次发现的陨石。这些陨石的编号为ZG9801:重13.5克;ZG9802:76.4克;ZG9803:282.2克;ZG9804:154.8克。这一发现,使中国终于进入开展南极陨石研究的先进国家的行列中。而且,根据其中ZG9802号陨石的熔壳、气印、拇指纹的形态和大小判断,该陨石的母体应当重达几吨,在降落到离地面不远的空中才爆裂溅落的。因此,今后可望在那附近回收其余碎块。这也预示格罗夫山区可能是南极又一个重要的陨石富集区 事实上,在南极大规模发现并回收陨石是从1967年才开始的。在那之前,也许是由于样品稀少,世界上对陨石的研究仅仅属于少数科学家的零星工作。正是由于在南极迅速回收了成千上万块陨石,才使陨石研究成为当前开展天体物理、宇宙演化等研究的庞大的学科,并且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从南极回收的陨石不仅数量多,而且比其它陨石更加珍贵。这是由于这些陨石直接溅射进入洁净的冰层,避免了大部分地球化学的污染。科学家可以对南极陨石进行表层浸染成分的高精度测试,从而判定它们来自何方。例如美国就是根据浸入陨石表层的气体分子成分,与1976年海盗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实地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来确定它们是否来自火星。 对于中国首次回收的南极陨石,目前正在按照专家制定的研究方案,分两阶段开展研究。1. 划分陨石类型的研究:包括显微镜下的矿物结晶与冲击变质结构构造分析,利用电子探针、质谱仪等测取矿物学参数,全岩化学分析和中子活化分析数据等。2. 多学科综合研究:包括陨石成因研究,元素丰度研究(探讨早期太阳星云分馏作用),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和宇宙核素研究(陨石年龄和居地年龄),稀有气体同位素研究(陨石飞行年龄),以及不同类型陨石的成因及演化历史的综合研究。 这些陨石首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物理系电子显微镜实验室进行第一轮无损伤测试,用高倍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鉴定陨石表面的形态特征、主要矿物组成和矿物的元素含量。与此同时,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展开了基础数据分析测试。中国科学家将尽快把初步成果发表,并填表向国际陨石学会申报,并在<陨石与行星科学>上公布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