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读书校园天气短信邮箱搜索导航
通行证登录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上加村村名源自上海? 一些村民姓“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 15:53 新民晚报
科技时代_上加村村名源自上海? 一些村民姓“中国”
帕泰岛西尤村有中国血统的一家人  李新烽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人民日报》记者李新烽曾3次赴肯尼亚采访,沿着肯尼亚东海岸踏访了郑和船队当年船只触礁沉没的拉穆群岛,走访了沉船后船员可能登陆的帕泰岛上的村庄,走进了“中国人后裔”的家庭……

  海里捞出了“双龙坛”

  我第一次到帕泰岛,采访了夏瑞福一家。

  2003年12月,帕泰岛渔民从海里捞出一个“双龙坛”,据说坛子是从一艘沉没在附近海域的中国古船里漂出来的。我得知这一消息,再次来到拉穆群岛。博物馆副馆长斯沃里带着我去找当地一个大户人家,穿着格子花裙的高个子白人特勒斯热情地把我们迎进门。他蹲在楼梯旁,用手抚摸着一个淡红色的坛子说:“就是这个坛子。”

  这是一个六耳陶坛,重约10公斤,高约70厘米,口径约20厘米,中部最大直径超过50厘米。尽管坛子表面被各种海洋生物和海水腐蚀,“双龙戏球”的图案仍清清楚楚。

  拉穆群岛一带以前曾发掘出不少中国古瓷和其他中国文物,但都是一些碎片。斯沃里认为,“双龙坛”作为打捞出来的第一个完整的中国文物,填补了一大空白,更重要的是为中国古代宝船沉没于帕泰岛附近海域提供了有力的物证。

  “上加”发音像“上海”

  次日,在斯沃里陪同下,我前往帕泰岛的上加村采访。

  令人惊讶的是,上加村民、帕泰岛上的岛民、拉穆城的居民和博物馆馆员都认为,“上加”村名源自“上海”,而且当地人还把上加村称为“中国村”。支持“上海说”的专家学者认为,除中国人定居上加村的史实和民间传说普遍认同这一观点外,从语言学角度考察,斯瓦希里语与汉语的发音特点和差异就是最有力的证据。Shanga(上加)的斯瓦希里语读音转化为汉语拼音为Shanggai,而在斯瓦希里语Shanghai中的h不发音。由此可见,上加的读音与上海完全一样。据此也许可以推断中国人定居后,取居住地的村名为“上海”,是出于怀念故乡之意,不断提醒自己是从中国来的。

  据考证,这一说法与“上海”的历史演变吻合。上海古称“华亭”,到1291年元朝时称“上海县”,郑和下西洋首航时间是1405年,当时的上海之名应该早被周边居民熟知。

  一些村民姓“中国”

  刚一走进帕泰岛上的另一个村庄——琼庄村,我就看到墙壁上的装饰画具有中国风格。村长说:“帕泰岛几百年前来过中国水手,上加的村名来自中国的上海,这些连村子里的年轻人都知道!”问他琼庄是否有中国人后裔时,他说:“奇纳,过去有,他们是从西尤村来的,但现在都离开了。”

  村长还说:“他们姓名里都有‘奇纳’一词,我们也习惯了这样称呼他们。瓦奇纳用来泛指中国人,奇纳则专指琼庄村的几家中国人。他们的姓名与当地人不同,当地人的姓名由三个单词组成,依次是自己的名、父亲的名和祖父的名,中国人的姓名只有两个单词,前面是自己的名,后面都是‘中国’。”

  李新烽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