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学者奖评奖范围扩大 杨振宁将参与终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8日 08:25 新京报 | |||||||||||||
本报讯(记者郭少峰)昨天,教育部和香港李嘉诚基金会在北京宣布,新一期“长江学者成就奖”,评奖范围将由仅限于中国大陆高校任职华人学者,扩展至港澳地区高校和中科院科研系统任职的华人学者。科学道德高尚成为学者获奖的的必要条件。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吕玉刚表示,争取11月份左右把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和“长江学者成就奖”一并颁发。
评奖范围扩至港澳高校和中科院科研系统 昨日,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介绍说,“长江学者成就奖”每年奖励一次,原则上每次奖励一等奖1名,奖励人民币100万元,二等奖3名,每人奖励人民币50万元,奖金仍由香港李嘉诚基金会全额捐赠。 经过教育部与香港李嘉诚基金会研究,决定2005年至2009年继续实施“长江学者成就奖”。并将评奖范围由中国大陆高校任职华人学者,扩展至港澳地区高校和中科院科研系统任职的华人学者。 赵沁平认为,这样可以加强内地与港澳学者之间的交流。吕玉刚说,其实把范围扩大,使评选显得更有竞争性了。 杨振宁等专家将参与最终审核 赵沁平说,各地区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大陆方面候选人由教育部直接推荐,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机构候选人由中国科学院有关部门向教育部推荐,要求各推荐单位于7月底以前报送候选人材料,教育部将会同香港李嘉诚基金会及有关专家对候选人进行评审。 赵沁平强调说,将由长江学者聘任组评选,最终确立“长江学者成就奖”人选,并联合公布候选人名单,进行奖励。 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吕玉刚说,教育部将会同香港李嘉诚基金会、中国科学院选择一些高水平的知名同行专家参加评选工作,最后还要经过“长江学者成就奖”的顾问组,像杨振宁先生,这些专家将参与最终的审核工作。 获奖人员必须科学道德高尚 赵沁平说,“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奖人员的选的条件是,科学道德高尚,年龄在50岁以下,主要在自然领域取得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或者是有突破性进展的华人学者。 人事司副司长吕玉刚认为,科学道德是优秀人才的核心要求,必须把握这样的条件。他解释说,科学道德应该涵盖很高的学术精神,遵守学术标准,有团队协作精神,能扶植新人等。他承认这些标准不好量化,但他相信评选组专家和顾问组都会有一些独到的见解,能很好地把握这些标准。 针对获奖人员以自然科学为主,吕玉刚还说,其实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上也是在去年才扩大到人文科学范围,评奖范围也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而且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评选标准不一样,可能自然科学的评选标准掌握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名词解释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1998年教育部与香港实业家李嘉诚共同筹资设立的专项计划。 该计划于1998年8月启动,包括实行特聘教授岗位制度和长江学者成就奖两项内容。 受聘特聘教授岗位的人员在聘期内享受每年人民币10万元的特聘教授岗位津贴,同时享受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的工资、保险、福利等待遇。其中,任职期间取得重大学术成就、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员,还可以获得每年颁发一次的“长江学者成就奖”。每次奖励一等奖1名,奖励人民币100万元,二等奖3名,每人奖励人民币50万元。 -新闻背景 历届“长江学者成就奖”得主 自1998年以来共评选三届,先后有六位优秀学者获奖。 第一届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陈竺和中南大学夏家辉教授获一等奖,清华大学范守善教授获二等奖。 第二届 “长江学者成就奖”仅评出一项一等奖,获奖者为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 第三届 “长江学者成就奖”评选出两项一等奖。获奖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李小文教授和南开大学张伟平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