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科学家预测珠峰身高有望超过8848.13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 07:43 新京报 | ||||||||||||
科学家预测此次珠峰测量结果,称将成为最权威数据 本报综合报道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登义、中国测绘科学院副院长程鹏飞在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节目时预测,此次珠峰测量结果将高于8848.13米。 珠峰是地球之巅,但其精确高程仍存在争议,见诸媒体的数字并不完全一致。1975年
在接受媒体访谈时,国家测绘局副局长李维森表示,这次重新测量有三个目的,一个是地壳运动30年后,看看珠峰究竟变化有多大,也对各方面30年来对珠峰获取的不同数据,有一个权威的确认。第二方面,我国在测量的手段、仪器设备、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上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次同时采取了全球定位系统,也就是GPS系统,来确保这次数据的准确。第三方面,我们这次组织的珠峰测量经国务院领导同意,而且我们这次的结果要经过大量的测算,经过专家的评估,最后经过我们国家测绘局审核后,与军队测绘部门和有关部门一起联合报国务院,经国务院同意后发布。所以说这次对珠峰的测量得到的数据应该说是最权威的数据。 李维森称,这次重测得出的数据相当准确。重测采用了雷达探测技术,GPS接收机和雷达探测仪配合,进行断层扫描,来获得珠峰顶上整个岩石的形状,尽可能获取它的最高点,这样数据就更准了。更重要的一点是,这次的方案是由测绘队员亲自上到珠峰顶上,更确保了数据的准确。而1975年采用的方法则是请登山队的队员们把所要测的觇标竖到珠峰顶上,然后在不同几个方向同时观测这一点。 -探秘 测量 “双保险”确保数据精确 “1975年的测量精度是0.35米,这一次将提高到0.25米左右。这要取决于测量的各个环节。”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现场总指挥张燕平说。 测量珠峰高程,首要问题是确定珠峰海拔高程起算点。我国以青岛验潮站的黄海海水面为海拔零起始点(水准原点),因为测绘人员已取得西藏拉孜县相对青岛水准原点的精确高程,测量队只需要从拉孜起测。前半程仍采用传统而精确的水准测量法,每隔几十米竖立一个标杆,通过水准仪测出高差,一站一站地将高差累加起来就可得出准确数字。这样一直传递到珠峰脚下6个峰顶交会测量点。 第二,这次测量采用传统测量与GPS测量两种方法,国家测绘局副局长李维森称之为“双保险”,目的是确保测量精度的提高。 不断变化的珠峰峰顶雪深一直是一大难题,准确测量雪深,也是提高测量精度的重要突破口。今年我国首次携带冰雪深雷达探测仪在峰顶测量,更趋科学、合理。 据新华社 设备 每人背5-10公斤 设备主要包括:置于峰顶的测量标志———觇标,用于测量峰顶冰雪深度的冰雪深雷达探测仪,以及GPS测量设备等。据国家测绘局副局长李维森介绍,测绘队员最后登上峰顶时必须带上两台GPS接收机、一台雷达探测仪,是探测雪深的,还有测气象的气象仪。除此之外还要设置一些固定的标志,以及要带一些辅助材料,大概这些有五到十公斤的样子,因为登顶是越轻越好,加一份重量就给登顶增加一分困难。 本报综合报道 队员 测量队员也有“替补” 国家测绘局副局长李维森表示,这次是希望测绘队员登上顶峰,但是登这么高的山不是常人的体能所能够承受得了的。去年下半年就开始选了几位测量队员和西藏登山队一起参加体能和技能方面的训练。 他说,这些测量队员都是“精兵强将”,有些还是登过一定高度的登山队员,有一定经验。但活动组织者还是做了二手方案,他们和西藏登山协会密切配合,对他们也进行了一些测量方面的培训,如果测绘队员登不上去了,他们能够完成这项任务。 本报综合报道 -背景 珠峰身高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首先因为珠峰是世界最高峰。”谈到为何要测量一座看似与绝大多数人并无关系的山峰的高程,无论是测绘工作者、登山人员、科考人员,还是普通百姓,对这个原因都非常认同。 “珠峰高程测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现场总指挥张燕平说。珠峰吸引人们的目光不仅仅因为其高度本身,它的高度变化及相关测量数据的变动对全球的影响不容忽视。 珠峰地区的地壳运动至今仍非常活跃,这种运动虽然还不足以在我们日常使用的地图上标示出来,但在地质学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地质变化会影响到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的变化,也就是我们所生活的自然界和所居住的城市。 今年的测量将开展与珠峰高度位置变化密切相关的地球科学研究,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科学研究表明,珠穆朗玛峰每年都要向北水平移动数十毫米,向上“长个儿”近10毫米。 综合新华社电 -三大疑问 登顶成功结果为何公布迟 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22日成功进行了峰顶测量,取得决定性胜利,但不少人仍对这次测量活动充满各种各样的疑问,记者为此采访了珠峰高程测量领导小组成员、现场指挥人员以及在各个测量点作业的测绘人员,他们对主要的三大疑问给予了解答。 为何登顶测量成功不能马上公布结果? 登顶测量成功虽然在整个珠峰高程测量环节中非常重要,但还要对取得的数据分析处理,在理论研究、严密计算和反复验证的基础上,才能最后确定珠峰精确高程。 在测量的过程中,由于温度、气压、重力等多方面原因会产生误差,需要通过复杂的计算来消除误差,以得到精确的珠峰高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大概需要一个月时间。然后还要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如果顺利,地球的确切“身高”有望在今年8月向全世界公布。 登顶测量日期为何一再推迟? 对于这个问题,答案非常简单:天气恶劣。今年四五月份珠峰地区的天气条件非常不理想,平均气温低,并且湿度小、气压低,非常干燥,七八级风甚至是10级以上大风也不鲜见,降雪还时断时续。这些都表明珠峰地区最近的气候同往年同期相比非常恶劣,对登顶不利。“到了5月,珠峰地区风雪还如此密集,近年来很少见到。”不少具有多年登山经验的专家认为。 正是由于天气状况恶劣,人们期待已久的登顶测量一再推迟,已从最初计划的5月5日,推迟至10日、18日,最后在22日才登顶成功。在不能确定登顶测量时间之前,其他测绘工作并没有停止,测绘人员努力把其他工作提前完成,以保证登顶测量顺利完成。 测量高程为何必须登顶? 在21世纪,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先进技术,是否一定要登上珠峰峰顶才能测量其高程?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主要出于传统测量方法和GPS测量方法的需要。 传统的测量方法,也就是我国在1975年测量时所采用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需要在珠峰峰顶设立测量标志,专业人员称之为觇标,为下面的测距仪和经纬仪服务,才可以进行观测测量。 第二种是GPS测量方法,GPS测量设备必须带到峰顶,才能得到峰顶的相关数据,然后才可以通过一系列计算得到珠峰高程。 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采用这两种测量方法,可以确保测量精度的提高。 新华社 2005年珠峰重测大事记 3月10日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队从西安出发。 3月15日到达格尔木,开始测高工作。 3月20日水准测量在珠峰脚下的西藏定日县扎西宗乡启动。 4月7日峰顶测量仪器设备抵珠峰大本营。 4月12日测量队员到达珠峰大本营,建立珠峰高程测量营地。 4月16日登山指挥部门第一次宣布登顶日期由5月5日左右向后推迟到5月10日左右。 4月17日青藏板块GPS监测网观测告竣。 4月18日登山测量队员从珠峰大本营出发,进行高海拔适应性训练。 4月26日由于天气恶劣,登顶测量推迟到5月10日以后。 5月8日登顶测量准备工作全部完成。 5月11日第一批登顶测量队员出发,抵达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 5月12日第二批登顶测量队员出发,抵达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 5月19日第一批登顶队员从6500米营地启程,开始冲顶之旅。当日到达7028米营地。 5月20日第一批登顶队员到达7790米营地;第二批登顶队员从6500米营地启程。 5月21日第一批登顶队员到达8300米突击营地,准备冲顶。第二批队员到达7790米营地待命。 5月22日珠峰峰顶测量成功进行。 5月22日以后第二批队员将冲击峰顶。8月最后珠峰高程有望公布。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