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圆明园内修了30多套别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2日 14:20 南方都市报 | ||||||||||||
圆明园内修了30多套别墅 四合院式别墅早已租完,月租金四五千美元,管理处称这些房子都有合法手续 本报讯 (新京报记者 张剑锋) 继圆明园湖心岛租给相声演员遭质疑后,圆明园内一处占地3万平方米的万春园别墅再次引发关注。昨日记者实地探访获知,里面有30多套雕梁
四合院别墅早已租完 昨日下午,在万春园公司门口,记者被保安拦住,称须与公司联系方可进入。面对有关租房事宜,保安联系的有关人员陈斌(音)介绍说,院内的别墅都是四合院的形式,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月租金在四五千美元,不过现在别墅早都租出去了,估计到明年才可能有空房子。 顺圆明园遗址公园南门向里约走五六十米,隔着低矮的隔墙向东北方向可以看到,在一排简易自行车棚后面,万春园的牌楼赫然入目,黄色琉璃瓦,蓝底金字。再往里便可以看到绿树掩映中的一排排四合院,灰瓦红柱,雕梁画栋,有的门口铺有红地毯。 别墅建于十多年前 对此,万春园公司办公室一林姓主任解释说,这些房子并不是租圆明园的,而是在十多年前建的。 他说,18年前,刚成立圆明园管理处的时候,那时所在区域有3000多农民需要安置,由于经费紧缺,难免有经营行为,遂成立了“圆明园联合开发公司”,对万春园等处进行开发。但因为资金不足,就和他们公司进行合资,共同开发,建了这片四合院。 就产权而言,因为属于双方合资,当然共同享有产权,至于事后有无产权结构变更,就不清楚了。他还介绍,园内实有约30套四合院别墅,占地55亩左右。 同时,北京市工商局网站上,该企业信用信息显示:北京万春园有限公司属外资企业,地址在圆明园内,企业类别属于外资企业。另据资料显示,该公司成立年份为1994年,经营范围是别墅出租。 据了解,圆明园1983年定名为“圆明园遗址公园”,1988年圆明园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房子都有合法手续” 万春园公司该林姓主任说,建这些房子在当时都是经过层层审批的,有一整套合法手续。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朱红也表示,圆明园公园内确实有一个“万春园”项目,但这是十多年前经过合法手续建设的一个项目。 据介绍,最近几年,合资方的香港公司退出,将“万春园”转让给了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目前是中国人保用于接待和开会的主要场所。 而据中国人保集团一内部人士介绍,位于圆明园内的“万春园别墅”确实是人保集团的会议中心,目前主要承担大型会议和接待嘉宾任务。 作为遗址公园,圆明园中是不是该盖别墅?朱红解释说,因涉及到上几任领导,她不太清楚也不好评价。她表示,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比湖心岛出租问题更复杂。此外,她介绍,圆明园从2001年定位为遗址公园后,已经清理了700多人。 相关新闻 北大6专家“炮轰”圆明园 称文物生态破坏比防渗更有害 据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从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到湖心岛事件,一时间关于圆明园的文物、生态问题成为了社会焦点。北京大学6位专家认为,圆明园文物、生态破坏比湖底防渗工程更具危害。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植被地理学教授崔海亭,生态学教授、建设部世界遗产顾问专家陈昌笃,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环境科学教授黄润华,生态及景观规划助教李迪华等6位专家近日向记者指出,建立有效制衡机制保护遗产已刻不容缓。 专家指出,圆明园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暴露了管理者对自然和文化遗产概念的模糊,折射出我国遗产管理亟待治理的局面。 专家们认为,圆明园目前还存在比防渗工程更大的破坏活动。俞孔坚、谢凝高指出,对近万米具有300多年历史的经典园林驳岸进行彻底翻建,是严重的文物破坏行为。 俞孔坚、崔海亭说,圆明园陆面植物是经过近百年自然演替形成的。但圆明园管理者对这些自然植被以近乎“三光”的方式肆意伐掉再用挖掘机造山、大面积种植人工草坪和“观赏花木”。这一做法严重破坏了圆明园原有的生态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