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解崇洋文化艰难回归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7日 09:23 国际先驱导报 | ||||||||||||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苏东报道 在中国消费者渐渐摆脱盲目崇拜洋货的同时,一场文化层面上的回归也正在这个崛起大国的各个角落同时兴起。 转折
据北京明水社会研究中心的李明水主任回忆,韩国去年要将端午节申报成自己的世界遗产可以看成是中国传统文化回归的一个重要时刻。 “从这以后,中国的各个阶层开始更为认真地思考传统文化的意义,思考一个崛起中国所应该具有的文化内涵。中国既不能盲目崇洋,当然也不能回到文化原教旨主义。”李明水分析说。 在他看来,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找中国崛起的内涵,对于当今中国的各个阶层,特别是知识界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传统文化应该说正在回归,但很艰难”。 疑问 王绘画也感受到了这种回归的艰难。他今年刚要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毕业,7年的留学经历让他看清了文化崇洋的许多问题。王告诉记者:“7年前,我崇拜美国的一切,认为那里的一切都是好的,当时我和我的许多同学都认为哪怕去一个美国的社区大学也比在国内上研究生好。” 但是,通过在美国的7年生活,王绘画虽然已经快拿到博士学位了,但仍然难以融入当地的文化,她越来越多地开始从中国的传统经典中吸取养分,来消解在异国的寂寞时光。王告诉记者,西方文化中有许多非常好的东西,值得中国人学习,但是“中国就是中国,不能通过完全的舶来文化来建构自己的内心世界,而更多地需要将中国自己的东西作为基础”。 王绘画向记者举例说,其实很多外国人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充满尊重,但他们到中国旅行后发现,中国的许多大城市无非是西方大城市的复制品,他们都很失望,希望看到的是一个不同的中国。“我有个同学去了趟中国,回来后觉得只有苏州给他留下了印象,他一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要改变自己,去迎合别人的文化”。 回归 但是,王绘画告诉记者,这次回国后有了一些全新的感受,她发现,她的一个侄女开始在北京孔庙的国学馆中学习《论语》,王感觉这一切“仿佛回到了我的童年”。 据了解,北京孔庙国学馆除了教孩子学习《三字经》《论语》等典籍外,还开设古诗新唱、手工剪纸、经络操和京剧等课程。北京圣陶实验学校面对小学生开设包括圣贤典籍、琴棋书画和武术在内的整套国学课程。北京一耽学堂部分优秀义工还进入社区家庭一对一地辅导儿童学习典籍。 如今,在北京城内的许多幼儿园都已经开始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这与几年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时候,全国各地的幼儿园都以自己能办成双语幼儿园而自豪,北京一个幼儿园的老师李秀娟对记者说:“孩子们平时在学校接触的文化很多都是国外的,比如他们最喜欢的是日本的卡通人物,而且过去教孩子们背古诗、学古文的传统也逐渐被淡忘,取而代之的是英语教育和更多的西方文化教育。” 但是,回归还是悄悄地来了。据了解,“娃娃读古书”已经在北京流行开来,过去传统的教育方法在京城成为时尚的学习潮流。小学幼儿园开课、民间公益机构培训、大学生义务送教,种种途径拉近了今天儿童和古代典籍的距离。据了解,光是读经民间机构,北京开办接近10家,潜在的读经幼儿群体超过50万。 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郭齐家多次参与京城“娃娃读经班”的指导工作,他认为,人性根本的东西,比如和谐,在圣贤书里都有流露。传统经典能帮助孩子建立起对自己民族、国家和文化的认同感。孩子读了古代经典后,变得很讲礼貌,孝敬父母。 而在传统文化保持得比较好的中国农村,以传统经典为主要教材的“私塾”也开始复兴。湖南省平江县五峰私塾由于80多岁的朱执中老先生的退休,而于2003年底闭馆,被人称为“中国最后的私塾”。可是,就在闭馆的一个月后,上海教师张志勇来此续教,成立了五峰新私塾。 以张为代表的新一代教师开始逐渐意识到,应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洋文化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张志勇的教学内容除了沿袭《三字经》《幼学琼林》等传统蒙学教育外,并加入了当代教育内容,如电脑、英语等。他希望以此途径尝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故而馆名又称“青少年农民素质提高班”。 意识 回过头来看中国的崇洋风气,大学生一直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群体。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于去年年底进行的一项调查让人们也隐约感觉到了传统的回归。 该调查是“以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为主题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大学生。在对“关于传统文化与当前中国社会的意义”的调查中,有59%的人认为很重要,40%的人认为有一些作用,1%的人认为可有可无,没有人认为格格不入。对于传统文化的现状,有20%的人认为势力仍很强大,认为还有影响的占40%,没有人认为已荡然无存。对于经济全球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有54%的人认为经济全球化与传统文化并行不悖,30%的人认为中国文化将会在全球化的洗礼下完成涅槃。此外,有36%的人对把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列入法定节日表示非常支持,27%的人表示比较支持。 社科院的专家指出,调查结果表明,尽管处在一个开放和变迁的时代,当今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仍表现出了较高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对传统文化充满信心,且大多数人认为现代化与传统文化可以同时并存。这表现出了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青年的应有心态。 同时,观察人士还注意到,除了民间之外,中国官方也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宣传。去年9月28日,中国官方首次举办孔子2555年诞辰庆典。据称有3000多人出席了这个在山东曲阜举行盛大祭典,其中有些人是来自韩国、马来西亚和美国各地的代表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