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专访张正春:他使圆明园“塑封”暂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4日 09:07 东方网-文汇报 | ||||||||||||
昨天听证会上,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张正春在发言。新华社发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文/本报驻京记者刘栋 在一片激烈的争议声中,圆明园防渗工程听证会今天在北京如期举行。听证会结束后,记者采访了率先对圆明园防渗工程提出质疑的甘肃省植物协会副理事长、兰州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张正春。
听证会的第一个发言者 在今天的听证会上,张正春被安排首个发言。对于这样的安排,张正春坦言自己压力很大。“我只是个生态学界的年轻学者,并没有很深的学术造诣和学术地位。今天参加听证会的许多院士、专家都是生态学界的泰斗,也是我很敬重的老师。让我第一个发言,等于一下子将我提到一个很高的境地,听证会结束后我连自己在会上说了点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提出质疑完全是巧合 对于自己发现圆明园防渗工程巨大危害的经过,张正春认为这完全是个巧合。“我有一本关于中国古代生态学方面的书籍正好3月份在北京出版,回兰州前我想到圆明园再考察一下那里的古代园林生态,没想到正好看到了防渗工程在施工。我当时就觉得这肯定会对圆明园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于是我便找到《人民日报》等媒体反映情况,结果一下子引发了如此轩然大波。” “他们的表态太苍白无力” 今天的听证会上,圆明园管理处仍坚持表示,在湖底铺设防渗膜是一项改善生态环境的节水工程。对于这种观点,张正春显得极为不满:“这样的表态太苍白无力了,他们对湖底进行防渗就是为了省下每年向湖内补水的钱,想着弄好防渗工程后一劳永逸。这样的确可以节省下补水的钱,但对生态环境绝对不是改善而是破坏。听证会上他们自己还说由于缺水,使开放区内游船经常无法正常营运。如果防渗工程做好之后,那么圆明园的湖面还可以开展游船等水上项目,增加额外的收入。你说这不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生态环境的典型例子吗?”张正春显得有些激动。 应该强化圆明园渗漏功能 张正春认为,要解决圆明园的用水问题,必须从整个圆明园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圆明园一年的用水量只有几百万立方米,在北京市的整体用水量中微不足道,和圆明园的综合价值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非常有害的。解决圆明园的用水问题,首先要从北京市的全局考虑,圆明园巨大的生态系统具有降解污染物的生态效应,圆明园湖底渗漏也有净化污水的功能。在圆明园附近的清河污水处理厂进行生态工程改造之后,污水再经过净化处理后可以大量提供给圆明园,使用循环水、改善再生水的品质,圆明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强化而不是消除圆明园的渗漏功能。”(本报北京4月13日专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