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印尼地震三大疑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 13:16 北京日报 | ||||||||||||
3月28日午夜,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5级强烈地震,这是最近一个世纪来最强的5次地震之一。尽管这次地震造成了千余人死亡,但是并没有像去年12月该地区发生的大地震一样引发可怕的海啸,这出乎许多科学家的预料。此外,这次地震到底是去年大地震的余震还是独立发生的地震,科学家也存在着激烈争论。 疑问一 是去年大地震的余震?
28日午夜的地震发生后,美国地质勘探局和其他地质研究机构的专家都认为这次地震是去年12月26日引发大海啸的强烈地震的余震,因为在俯冲断层地震中,断层一侧板块应力的释放,会引起另一侧板块应力和能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释放并引起新一轮地震。 强烈地震发生后,在同一地区经常会发生不同震级的余震,时间会持续数月甚至一年之久。通常情况下地震的震级越高,发生余震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也越长。 去年12月26日在苏门答腊附近海域发生大地震后,苏门答腊地区已经发生多次余震,其中5次余震的震级在里氏5.5级至6.7级之间,在当地民众中引起过不小的恐慌。 此外,去年12月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亿吨TNT炸药爆炸的威力,而本月28日的地震虽然震级不小,但是能量却不能和去年年底的地震同日而语。 “从技术上来说,这是一次余震,”美国加利福尼亚技术学院的地震专家凯特·赫顿说。 不过,也有部分科学家认为这次地震并非余震,尤其是它的震级如此之高。科学家指出,尽管28日的地震和去年12月的地震都发生在苏门答腊海域,但是却发生在不同的板块上,而且移动方向也不同。这次地震造成板块断层向南移动了240至480公里,而去年12月的地震则造成板块断层向北移动了1125公里。如果是余震,那么移动方向应该一致。 “这看上去像是一次触发式地震,”美国西北大学地质学专家施泰因说。 疑问二 已预见到这次强震? 不过,科学家们都认为,无论这次大地震是否是去年12月的余震,两者之间的确存在关联。事实上,科学家们事先已经预见到这一地区将再次发生大地震。 美联社科技记者约瑟夫·韦伦贾说,28日的大地震绝非偶然。 今年3月17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了北爱尔兰科尔雷因大学教授约翰·麦克洛斯基和他的同事的研究成果。他们认为,在去年大地震附近海域的地层中正聚积着大量能量,很可能会再次爆发大地震,而且时间也许就在几周内。 麦克洛斯基在文章中指出,去年的大地震导致苏门答腊附近海域地层出现了所谓潜没现象,也就是一个地层板块受力后下降到另一个板块之下。 “潜没地区经常会发生地震,”麦克洛斯基说,“震级在里氏7级到7.5级的地震将是迫在眉睫的威胁。”这一预言不幸成为现实,但是他没有预料到的是,这次地震的强度竟然会如此之高。 疑问三 为何没引发大海啸? 地震发生后,设在夏威夷的美国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在探测到地震时就发出了海啸预警,但3个多小时之后,只监测到澳大利亚以西的科科岛附近海面有20厘米左右的海浪,那里位于震中以南约1500公里,该中心随后解除警报。 “发生灾难性海啸的危险已经结束,”国际海啸信息中心负责人劳拉·江说,“通常情况下,如果两、三个小时内没有发生什么事情,那么最糟糕的危险已经过去,这次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这一结果出乎很多科学家的预料。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负责人查尔斯·麦克里里说,通常里氏8级以上的地震都会引发大的海啸,但这次却没有发生,让他们感到十分惊讶。 部分科学家认为,两个不同的特性可能是28日的大地震没有引发大海啸的原因。 首先是这次地震发生的深度不同。发生在较浅海水下的大地震更可能引起海水的“搅动效应”,如果地震发生在深海下,就有更多的海水可以“缓冲”,相对危险性也小一些。去年引发大海啸的地震的震中在海面下10公里左右,而这次大地震的震中可能在海面下30公里左右,即使引发海水波动也不明显。实际上海水的波动还是存在的,也可以称为一场“微型海啸”。 其次这次地震海底和海水的运动不同。在某些海底地震中,海底形成巨大的凹陷或裂缝,导致大量海水涌入并形成漩涡,就会引发海啸。去年的那次地震属于这种类型。而此次地震的震中尽管离上次大地震不远,但科学家已监测到海水是向外涌出的,这就使海啸的风险减少了许多。(冯俊扬)(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