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度国家科技奖昨颁布 最高奖首现空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9日 16:26 法制晚报 | ||||||||||||
最小获奖者年仅22岁 获奖结果有喜有忧 国家最高科技奖首现空缺 科技部负责人“注解”空缺原因 这不意味着我国科技进步比往年有所欠缺
本报综合报道 昨天上午,备受关注的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作为中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此次奖励大会受到各界瞩目。然而,今年的获奖结果却让人有喜有忧:500万国家最高科技奖首次出现空缺,而连续6年空缺的国家技术发明奖终于实现“零”的突破。 自1999年设立国家最高科技奖以来,数学家吴文俊院士、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物理学家黄昆院士、计算机专家王选院士、计算机专家金怡濂院士等都曾获此殊荣。但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却无人荣获此项桂冠,首次出现了空缺。 据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获奖人员年龄结构更加完善,45岁以下的达60%多,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只有32岁,最年轻的获奖者只有22岁。 新闻跟进 评选方式变更 评委众口难调 最高科技奖空缺有因 据新华社电 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次出现空缺,无疑让许多人在心中打了个问号:这是怎么回事?中国科技真的“无人”了吗? “这很正常。”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说。科技成果的产出虽然总的说是几分耕耘、几分收获,但具体学科的收获季节往往有早有晚。 新的评审方式导致候选人数较多,从而导致票数分散也许是最高奖空缺的原因之一。程津培介绍,2004年评审中,如果申报人前一年已经进入了评审最后一轮,那么在当年的评审中可以不经过预评直接进入最后一轮。“往年直接进入的加上当年新评出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总人数比较多,但获奖者限定两个名额,投票可能就出现了分散。” 评委们众口难调也是原因之一。由于候选人的科研领域差异大,虽然他们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声望很高,但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评委可能对候选人贡献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不同,想达到法定票数难度很大。 “最高奖空缺,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科技进步比往年有所欠缺。相反,过去的一年,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正在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