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9日 14:04 人民网-华南新闻 | ||||||||||||
肝移植全国领跑基因检测产值过两亿元 本报广州3月28日讯 记者今天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附属第一医院的原位肝脏移植系列研究、达安基因诊断中心的核酸扩增(PCR)荧光检测试剂盒研发及产业化两项成果,近日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原位肝脏移植的系列研究以提高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率为研究重点,临床肝移植220例,术后1年存活率达到80%以上,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肝癌肝移植术后存活时间最长已超过48个月,是国内目前肝癌移植后最长存活者。该研究还开展了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突破了肝移植受体70岁以上的禁区,成功施行了世界上第二高龄肝移植(74岁)。该院曾先后指导国内19家医院开展临床肝脏移植,为我国肝移植技术从摸索阶段步入成熟阶段起了带头作用。 荧光定量PCR(FQ-PCR)根据国际前沿基因定量检测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开发出乙型肝炎病毒等系列FQ-PCR试剂盒。FQ-PCR解决了传统PCR技术因扩增产物而导致的假阳性和不能定量等问题,通过了“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863”计划验收。该项目成为广东首个被国家计委批准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并获拨款支持的建设项目。项目产品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心医院应用推广,近3年成果转化生产企业销售总收入2.2亿元。(红雨晓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