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科技奖空缺评选机制有遗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9日 11:00 东方早报 | ||||||||||||
早报北京专稿 吴金蓉 科技部副部长、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秘书长程津培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2004年度最高科技奖空缺,确实让人有些遗憾。而中国最高科学技术评审委员会副主任胡晓军则认为,500万元大奖首次出现空缺,是由评选机制的缺陷造成的。他建议,国家在导向方面应有一个方向,根据战略和经济需求来作为评选的尺度。
最高奖的评审程序是,先由推荐小组推荐候选人→由最高奖评审委员会的约20名评审委员进行两轮投票,必须有2/3的评委同意才能获得通过→获奖名单报送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同样要获得2/3以上的选票方能最终当选。 2004年度共推选了6名候选人,他们在最高奖评审委员会就未能得到2/3以上的选票,评审程序到这一步就中止了。科技评奖的程序是严格的,没有评出来,再遗憾也要遵守规则和程序。 2004年的最高奖评审程序做了一些微调,往年入围最后一轮又未能获奖的科学家2004年可以跳过初评,直接进入最后一轮。没想到这个本意很好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票结果。有5名候选人进入了最后一轮,这造成了投票的分散,以致最终未能产生最高奖得主。中国最高科学技术评审委员会委员、两院院士王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项的空缺是正常的现象。往年对此奖项评审的要求是很严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