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评审没有“放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9日 08:26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记者 李健 连续空缺6年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今年终于产生,是不是因为评审工作有所放松?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为了保证国家奖励的公开、公平、公正,我国在科技奖励评审工作上做出了许多调整,使其更加细致、严格。
第一,完善了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增加奖励的政策导向,使操作简便易行,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制定了新的评价标准和分奖种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中,逐渐淡化论文数量因素,更加注重项目所发表论文的质量和国际影响;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审,更加强调是否拥有国家发明专利或国际发明专利;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则更加强调项目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者对国防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意义等方面相关指标。 第二,加强评委队伍建设。根据项目的专业技术领域情况,在完善替换、回避等评委选聘规则的基础上,扩大评委选择范围,从管理部门、研究院所、大专院校和大型企业等不同领域、不同部门遴选评委,并注重吸收企业、经济部门的专家和科研一线中青年专家参加国家科技奖的评审,确保了评审工作的权威性、公正性和代表性。据了解,在初评评委中,院士约占30%,其中自然科学奖评委中院士比例达50%左右。 第三,不断改进评审程序和方式。2004年,根据项目推荐数量及专业构成情况,将一些专业跨度较大的学科专业评审组细分为若干个小组,并采用了网络评审与会议评审相结合,适当增加同行专家评审力度的评审方式。同时,还选择国家自然科学奖中的两个学科评审组作为试点,聘请海外同行专家进行函审,使评价更为客观,评价结果更加权威。 第四,通过扩大评审过程的公开透明度、延长国家科技奖励的异议期和完善异议处理机制,加强社会对国家科技奖励评审工作的监督。 第五,加强政策导向力度。从推荐开始,就非常关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推荐的质量,在评审中,通过适度调整奖励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和奖励指标,注重激励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激励在西部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作出的成果及其完成人。2004年,一些多年未获奖的西部省区如甘肃、青海荣获了国家科学技术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