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9日 08:05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 ||||||||||||
昨日上午的人民大会堂大礼堂,灯火璀璨,气氛热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黄菊、李长春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 最高科技奖首次空缺
一直以来最让国人瞩目的500万元国家最高科技奖首次出现空缺,无疑是奖励大会上的最大新闻。巧的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奖连续两年一等奖被人摘走后,今年也出现空缺。 科技部副部长、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秘书长程津培介绍,为减少参评科学家在评审上花费的精力,2004年度最高奖评审程序进行了微调,往年入围最后一轮又未能获奖的科学家2004年可跳过初评,直接进入最后一轮,这一改变导致5名候选人进入最后一轮,由于5名候选人科学贡献“势均力敌”,造成票数分散,均未在最高奖评审委员会得到2/3以上选票,以致500万元国家最高科技奖首次出现空缺。但这并不能说明科技进步比往年逊色。不过也有官员指出,目前最高奖评审程序存在一定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 技术发明奖终于“破零” 中南大学黄伯云院士等完成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和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等完成的“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双双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终于告别连续六年一等奖空缺的窘况,名花有主,无疑是今年一大亮点之一。 程津培副部长说,近年来,科技自主创新受到前所未有重视,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工作者可以把更多精力和聪明才智投向创新、投向科研成果的转化。这是技术发明一等奖产生的大背景。 企业成了创新生力军 与以往企业“眼巴巴”指望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下嫁”并产下“金蛋”的局面有所不同,当今中国,企业正积极参加到科研活动当中来,并逐渐成为科研创新的主角。 在本届反映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开发类项目中,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占72.5%,其中,企业独立完成的项目占21.1%,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完成的项目占51.4%, 不少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开发,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技术和产品,如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联想集团的“深腾1800大规模计算机系统”一举获专利27项,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生活项目成获奖大户 在本年度国家科技奖的评选中,一大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项目获得大奖。如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人类造血和内分泌相关细胞/组织基因表达谱和新基因识别研究”项目,为我国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又如“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离子通道靶点研究”项目,通过建立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制理论,发现了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靶点。 背景资料 五大国家科学技术奖 5大国家科学技术奖分别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奖金为500万元,50万元由获奖者个人所得,450万元由获奖人自主选题,用做科学研究经费。据新华社、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