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读书校园天气短信邮箱搜索导航
通行证登录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滚动新闻 > 正文

环境专家称最简单的海啸预防方案:多栽红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5日 09:18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环境专家称最简单的海啸预防方案:多栽红树
红树林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科技时代_环境专家称最简单的海啸预防方案:多栽红树
红树林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新浪科技讯 据外电报道,印度洋周边国家正在讨论建立海啸预警系统的问题,环境科学家则指出,把海啸灾难降到最低,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海边营建一个自然生态网:多栽红树。

  红树林挽救了许多生命

新年新功夫 彩玲下载 投资一万,回报百万?
拿什么祝福你我的朋友 拿什么祝福你我的朋友

  沿海树木和灌木丛在这次的海啸灾难中挽救了成百上千人的生命,如果种植更多的红树,它们将来会发挥更大作用,确保成千上万人的安全。红树林可以在村庄和咆哮的海浪之间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可以对任何新的海啸国际预警系统提供可靠的支援,因为它能挡住汹涌的海浪,为当地政府做好疏散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印度马德拉斯市斯瓦米纳坦研究基金会工程部主任V.塞尔沃姆表示:“几千年来,红树林一直都是抵抗经常侵袭印度南部的暴风雨的天然‘缓冲器’。”

  在这次特大海啸灾难中,印度泰米尔纳都邦的渔村瑟纳尔索普的172户家庭安然无恙,原因很简单:那里的红树林长得非常茂密。该邦的另外三个村子也由于红树这种水生植物的保护,只受到了很小的损失。塞尔沃姆表示:“每个村子至少有100户家庭,可想而知,红树林能救多少人的命。”

  美国有线新闻网最近披露了这样一个故事:突如其来的海啸袭击了泰国,巨浪扑上岸来,沿海村庄变得一片狼藉,令人惊奇的是一个男婴却幸运生还,因为红树林救了他的命。塞尔沃姆说:“即使海啸机械般的冲击力是巨大的,并且摧毁了红树林的第一道防线,当海浪进入长满红树林的更远的地区时,冲击力和前进速度都会大大下降。”

  红树林以惊人速度消失

  在过去的70年时间里,盛产于河口的红树林遭到了严重破坏,因为村民为了得到更多柴火和饲料,肆无忌惮地砍伐它们。缺少红树林保护的干燥地区吸收大量海水,土壤的盐分增加,继而使其他植丧失了赖以生存的环境。

  斯瓦米纳坦研究基金会找到了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用沟渠把海水排出去,将淡水引进来。创建14年前的这个基金会,一直致力于保护和种植印度东部沿海红树林的工作,另外通过研究,挑选出红树林的耐盐基因,培育出适合在海岸生长的农作物。

  印度政府肯定了他们的工作,在90年代开始实施一个红树林联合管理工程,在从泰米尔纳都邦到孟加拉邦的东部沿海建立7个红树林生态区。塞尔沃姆指出:“我们恢复了5000公顷的红树林,政府恢复了10000公顷。”印度环境与森林部现在也制定了红树林恢复计划,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于海岸一带扩大种植面积。

  泰米尔纳都邦林业官员斯里德哈兰表示:“在泰米尔纳都邦,我们有许多退化的红树林区域。由于当地居民的毁坏,该邦三分之一的红树林区域已面目全非。居民以前根本不听我们的劝告,如今他们看到红树林也能保护捕鱼水域,渐渐转变了观念,也加强了与我们的合作。”

  这次海啸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一个名叫斯里德哈兰的工人正在海边。他看到情况紧急,就把小船驶进一片红树林。他事后表示:“如果当时他选择另一种方法逃生,必死无疑。”

  恢复红树林只是第一步

  在泰米尔纳都邦长达620英里的海岸线,红树林生态区的面积只有62英里,如果当地居民好好地照顾它们,如果红树林的密度达到70%,那么它们就能挽救数千人的生命,因为它们一定要长到非常密,这样才能起到屏障的作用。

  环保杂志《避难所》的特写编辑和生态学家比图·斯赫格尔在接受《印度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孟加拉邦松达班沿海地区在这次海啸中遭受的损失并不大,正是得益于当地密集的红树林。他表示:“据林业官员透露,海啸来临的时候,那里的水位从3英尺上升到5英尺。尽管松达班海岸的潮水高达10到12英尺,但没有发生任何异常情况。红树林救了我们。”

  但环境保护论者认为,如果把目光过度集中在红树林上,将是个错误。塞尔沃姆说:“我们需要更多的海岸保护带,海边也需要种植其他的树木。但是,就现在的情况来说,需要太多时间,根本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恢复红树林生态区大约需要5到6年时间。同时,印度政府正在研究能更快投入使用的其他海啸预警系统。(杨孝文)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红树新闻

评论】【通讯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