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动力 获多项奖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6日 09:15 人民网 | ||||||||||||
本报北京11月14日讯 记者王淑军从今天举行的第三届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获悉,科学技术研究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正起着巨大的助推作用。据统计,20多年间,中医药科研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奖80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12项。2003年,“血淤证与活血化淤的系统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标志着中医药科技水平进入一个新阶段。
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曹洪欣教授在作大会主题报告时说,近几十年来,以现代科技手段为基础,中医药产业正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截至2002年底,我国有独立的中医药科研机构98所,专业技术人员1.1万人,形成了以国家、省市级的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及高等院校为主体的科研体系。近年来,先后建立了2个“国家新药(中药)临床实验研究中心”、8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成立了4个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了中医药科研与工程化、产业化的技术支撑能力。 以科技为支撑的中药产业目前已初具规模。2002年统计表明,全国中成药企业1100多家,中药类产品当年销售产值725亿元,占中西药销售总值的27%左右,同比增长22%。自“新药审批办法”实施以来,共审批中药新药逾千个,批准生产700余种。 |